
伟人毛泽东的婚姻情感生活
——四次婚姻和十个子女纪实(连载四)
六、 抗大受训
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甘晋省委驻地瓦窑堡。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这里住了下来。生活暂时安定之后,贺子珍不满足于在毛泽东身边做点秘书工作,一次又一次地向组织提出工作要求,希望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不久,她分配到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科当了科长。
1937年新年后不久,娇娇在延安刚出生一个月,贺子珍便四处托人找奶妈。原来,贺子珍产生了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念头。其原因,是贺子珍感到自己与毛泽东在学识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以前忙于打仗还感觉不到,现在生活稍稍安定后,毛泽东地位威望也越来越高,有时与毛泽东说话,因一句话说错或不合意,毛泽东就可能生气。一次,毛泽东对她说:“你的学识太少了,我们之间简直无法交流。”贺子珍听后,自尊心被大大地伤害了。因此,决心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去系统学习。
不久,贺子珍如愿进入抗大,和康克清等另外九名女红军被编入第一大队。抗大共有十二个大队,每大队约100人。第一大队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资格干部。
新的生活既紧张又有规律,贺子珍开始时信心百倍,满面春风。但渐渐地感到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她所面临的众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也来自她曾17处负伤和多次生产未得到调养后那虚弱的身体。可要强的她,不愿意别人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夫人,她努力学习、训练,力求用自己的优秀成绩赢得众人的承认。可是,事与愿违。贺子珍越想努力做好一切,却越感到体力不支。时间一长,她脸色苍白,体倦无力,时而腰酸腿软,心慌不安。她虚弱的身体的确难以适应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一天,练习跑步卧倒、匍匐前进,做到第三遍时突然脸色大变,心跳气短,卧倒后再也无力爬起来了,处于半昏迷状态。毛泽东得到消息,立刻骑马赶到抗大来看她。贺子珍无奈只得休养了一段时间。
俗话说:上牙与下牙也难免相磕。夫妻之间,吵架也总是难免的。一次,贺子珍依着毛泽东的口味,为他炒了一碗辣椒。毛泽东回家看到辣椒,非常高兴。因为珍贵,作为嗜辣闻名的江西永新人的贺子珍,为了让主席多吃点,自己很少用筷子去碰它,毛泽东也十分珍惜地省着吃,结果吃了好几顿仍未吃完。
这时正是盛夏季节,辣椒开始变味了。贺子珍怕毛泽东吃坏肚子,便狠了狠心把它倒了。中午,毛泽东回家吃饭,见桌上不见了辣椒,一边洗脸一边就问。
“倒掉了。”贺子珍只顾忙着别的事,随口答道。
毛泽东一听,一下子火就上来了:“谁让你倒的?你太不珍惜东西了!”
贺子珍本是出于好心,怕他吃坏肚子,见他这么发火,心里也随之来了气,头也不回跑出屋去,直到晚上才回来。
这时,毛泽东与贺子珍生活一起已整整十年了。十年的夫妻生活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吵起来时,贺子珍常常很容易激动,但都没有什么大的原则问题,吵过不久双方都作一点自我检讨,因此往往很快也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了。
七、 误会风波
1937年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特派记者、美籍女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继斯诺之后来到延安,进行为期7个月的采访。中华戏校老师吴莉莉为翻译。以前,延安盛行的娱乐节目是集体唱歌和拉歌,但史沫特莱不擅长唱歌却善于跳舞。于是,慢慢地延安兴起了跳舞风。
在延安,吴莉莉一头烫发,又和史沫特莱一样涂口红,也常常参加舞会,贺子珍见后,很反感这种“小资产阶级”作风。而吴莉莉因为英语口语好,经常受到毛泽东的表扬。有关外事方面的问题,毛泽东也经常找她咨询,再加上常常替史沫特莱当场翻译,两人之间的接触自然比较多。
毛泽东与吴莉莉接触一多,加上贺子珍因身体不适产生的无名烦躁,又听到吴莉莉是离过婚的女人(其实是谣传),再加上毛泽东工作忙起来常常无暇顾及到她,于是,贺子珍无端猜疑起来,终于在一天发生了因误会引起的一场风波。
一天,贺子珍外出回家,见毛泽东正和史沫特莱、吴莉莉三人谈兴正浓,脸色马上阴沉下来。吴莉莉生性活泼,尴尬之际想打破沉寂,笑着去拉贺子珍坐下。
“你少来这一套!”贺子珍用劲一甩手,因用力过大,不仅把吴莉莉的手甩开了,而且几乎把吴莉莉摔倒。于是,吴莉莉连哭带闹叫嚷了起来。
史沫特莱一见此情景,马上出来打抱不平,并且要对贺子珍动手。而站在门口的警卫听到一片叫嚷声,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走进门来。他看到气势汹汹的史沫特莱要打架,就想去拦阻,他本想保护贺子珍,但由于没有拉架经验反而夹住了贺子珍的双臂,使贺子珍动弹不得。于是,人高马大的史沫特莱一拳打到贺子珍的右眼。顿时,右眼充血,青紫了好大的一圈。
见史沫特莱还举拳要打,毛泽东发话了。先对贺子珍说:“子珍,你干什么,你疯了?”然后又转过头对史沫特莱说:“住手。你有什么话,可以对我说。”说完,把贺子珍带走了。
经过这次风波,贺子珍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多年参加革命,流过血,吃尽苦,到头来竟落得如此下场?“不就是因为我文化水平低吗?”这种痛苦让她有一种冲动:只要把身上的弹片取出来,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因此,只要能取出弹片,让她做什么都行!这么一想,贺子珍的倔犟脾气又上来了,于是决心到西安或上海的大医院去做手术、取弹片。
八、 执拗离别
贺子珍处事果断,办事利索,但个性也很倔强。一旦她决心要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
一段时间后,贺子珍向组织上写了申请报告,尔后又向毛泽东提出了看病一事。面对又怀着身孕却执意离开的贺子珍,毛泽东说:“桂圆,你听我讲,你不要走。我们之间有些误会,宽容之下也不难消除。你晓得,我这人平时不爱掉泪。但有三种情况,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来。一是听不得穷苦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就掉泪;二是跟过我的警卫员、通讯员,我舍不得离开。有的牺牲了,我难过得直掉泪。我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都舍不得丢掉。”
贺子珍强调自己的伤痛,听不进毛泽东的劝说:“你现在跟我讲这些做什么?”
毛泽东叹了口气,接着说:“三是在贵州,最艰苦的时候听说你为掩护伤员而严重受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贺子珍已拿定主意决心离开延安,打断了毛泽东的话:“我已经向组织提出申请,我要走!”
毛泽东停了一下,继续劝慰妻子:“桂圆,你听我说。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有发言权了,人家想同我多见见面、说说国事,你应该高兴呀!你不要再发生误会了。我们在战争中受尽折磨,现在条件好一点起来了,以后我不会再让你跟着受那么多的苦了。”
“反正我要走!我必须去治好我身上的伤!”贺子珍还是听不进毛泽东的劝说。
1937年10月,贺子珍把娇娇托付给保姆后,匆匆离开延安,到西安住入了七贤街八路军办事处。
在八路军办事处,贺子珍先碰到了张国焘夫人杨子烈。杨子烈要去延安找张国焘,见贺子珍已有身孕,便劝她同自己一起返回延安。贺子珍拒绝了。
当时,上海已沦陷于日本帝国主义之手,上海已去不成了,贺子珍只得继续住在八路军办事处。其间,毛泽东托人捎来口信叫贺子珍回延安,贺子珍仍固执己见。
几天后,贺子珍又碰上了要去苏联治肺病的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和战斗中失去一条胳膊的蔡树藩、断了一条腿的钟赤兵。一看到他们要去苏联治病,贺子珍马上得到启发:上海去不成,何不到苏联去!到那里,不仅可以取出弹片,养好身体后还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于是,立即给毛泽东写去一信,要求与刘英等人一道去苏联。
毛泽东接到信后,很是忐忑不安,他清楚:贺子珍正有孕在身,负气离开真不是时候。于是在深思熟虑后,采取二条措施阻止贺子珍:一是针对贺子珍倔犟的性格,特地让洛甫给八路军办事处发了电报,表面上同意去苏行列中添上贺的名字,免得她再节外生枝。同时,又接连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兰州办事处、迪化(新疆)办事处发了电报,要三处同志做好工作,好言劝慰贺子珍放弃去苏想法。
贺子珍一行乘汽车到兰州后,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亲自来到贺子珍宿舍找她谈心。谢觉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员,又是毛泽东的老师。但是,贺子珍还是听不进谢老的劝告。
谢觉哉又请在办事处工作的陈正人和彭儒夫妇去做工作。她们夫妻俩在井岗山时就和贺子珍相熟,且相处较好。但是,执拗的贺子珍还是不为所动。
几天之后,她到达新疆。在等待去苏联的飞机的时候,办事处主任王定国收到中央一份电报:要求所有候机去苏联的同志全部返回延安。其他同志接到通知后都返回了延安,只有贺子珍没有回来。
就这样,贺子珍放弃了返回延安的最后一次机会。
1938年1月,贺子珍终于到达了冰天雪地、异国他乡的莫斯科。
九、 同志互称
贺子珍来到莫斯科,斯大林鉴于毛泽东夫人的地位,相当重视,派专人陪同参观了红场、列宁墓、克里姆林宫和工厂、学校,并安排到莫斯科最大的皇宫医院作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经检查发现,深嵌在贺子珍头部、背部和肺部的弹片,已经被头骨、肌肉和肺叶紧紧包住长在了一起,已经无法手术。
事已至此,贺子珍无奈地接受了这一严峻的事实,这使得一度信心十足的她,不免有些沮丧。但情绪低落几天后,又很快振作起来。贺子珍被安排到东方大学学习。东方大学是共产国际为培养亚洲革命者而开办的。贺子珍住入共产国际办公楼中的一间房中,编入八部学习。
贺子珍来苏前,就已获悉毛泽东与杨开慧生的岸英、岸青两个儿子已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生活、学习。因此,当她到莫斯科不久,就专程去市郊的莫尼洛第二国际儿童院去看望兄弟俩,由开始的不认识、不熟悉,到后来慢慢地相识相熟。贺子珍把他们视为己出,经常带着水果、食品与他们相聚。不久,贺子珍的真情感动了他们,开始称她为“贺妈妈”了。
1938年6月,贺子珍在莫斯科生下按俄文取名为“柳瓦”的小儿子。东方大学里是不提倡生小孩的,但对贺子珍和她的孩子还是作了特殊安排,专门派了一位保姆照料。不久,因八部有托儿所,贺子珍和孩子就搬到了八部。贺子珍把小孩放进托儿所后,又回到东方大学继续学习。
重新回到东方大学学习后,贺子珍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中写到了紧张的学习生活,谈到了她做母亲的快乐,也谈到了她无法取出弹片的情况,嘱咐毛泽东要好好照顾娇娇,最后表态自己决心努力学习,两年后回来报效祖国,并把自己在兰州时拍的照片也夹寄了一张回去。
人人都一样,分别时间一长,自然少不了要想念自己的亲人。一天,贺子珍想起了与毛泽东在一起的日子,因而特别想知道延安的情况,于是她来到了读报室。
读报员读,学员们听。突然,一条消息把贺子珍震惊了:
“塔斯社的记者在延安采访毛泽东,记者告别时已经是晚上了。毛泽东与他的妻子江青,踏着月色在窑洞外送行。”
这条消息不仅把贺子珍震呆了,其他学员也都大吃一惊。随即,贺子珍默默地离开了读报室。
此时的贺子珍,虽然表面上态度镇静,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但她的内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毛泽东结婚了?啊,润之,你真的跟她人结婚了吗??贺子珍呆呆地坐在她的床边,不想说话,不思茶饭,精神变得恍恍惚惚,脑子里一片晦暗。贺子珍本来就有失眠的毛病,这一来就更是几乎彻夜不眠。
现实是残酷的。不久,这个消息得到了证实。1939年,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苏联治病。毛泽东托他们给贺子珍带来一信,还有一箱书。毛泽东在信中写道:
子珍:
你寄来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希望你好好学习,政治上进步。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以后就是同志了。”这封信,实质上是毛泽东向贺子珍宣告:夫妻关系从此结束了。
贺子珍接信后,流泪了,她最后的一丝希望完全破灭了。不久前,贺子珍的小儿子因肺炎刚刚夭折,现在又失去了丈夫,精神支柱完全倒塌了,刹那间感到前途一片渺茫,从而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贺子珍在痛苦中煎熬着,1940年也快结束了。按照预定计划,到苏联学习和治病的同志,都一批一批的回去了。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回国欢送会,贺子珍不知何去何从。若回延安,她变成一个尴尬的第三者;若不回,这里毕竟是别人的祖国。正在万般无奈之际,贺龙的前妻蹇先任来找她。蹇先任也经历了同样的感情挫折,但她选择了回国之路。蹇先任说:
“子珍,我要求回国了。你呢?”
“我还想在这里学习。”
“子珍,这里是别人的国家呀。在这里,我们永远只能作一个客人,还是回去吧!”
“不,不,我不回国。”贺子珍依然固执己见。
过了一会儿,贺子珍叹了口气说:“都怪我不好,我太任性。人们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是一步走错终身遗憾!”
贺子珍的痛处,毛泽东自然心知肚明。于是,决定让4岁的娇娇到苏联去陪伴母亲。毛泽东亲自把娇娇送到了延安机场。娇娇的到来,给贺子珍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后来,贺子珍与毛泽东分手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一些男同志对这位忧伤美人充满了爱慕之情,可都被贺子珍一一婉言谢绝。因为,在她的情感世界里,已再也容纳不下第二个男人了。
十、 “疯子”受害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不宣而战。由于苏军疏于防备,仅仅半天的突然袭击,苏联就损失飞机1200架,尔后是德军的长驱直入。短短5个月间,德国军队就向莫斯科方向推进了1000公里。
为战胜法西斯,苏共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支援前线的口号。因此,贺子珍原来每月70卢布的津贴停发了,各种生活用品的供应停止了,取暖用的煤炭、木柴也没有了,连食品一天也只能配给300克又粗又硬的黑面包了,贺子珍还得尽量省下一口,让给岸英、岸青和后来的娇娇。因此,经常饿得头昏无力。在这种情况下,贺子珍学着开荒种菜,种土豆、黄瓜、胡萝卜,以蔬菜充饥。
时间到了1943年冬天,凛冽的西伯利亚暴风雪迅猛袭来。暴风雪过后,娇娇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加上先天体质瘦弱,在儿童院得了感冒。贺子珍得到消息,急忙赶去,但国际儿童院规定:非节假日不得探视。再三请求也不肯通融。贺子珍身处异国他乡毫无办法,只得落泪而归。
然后,娇娇的病情却一日重似一日,后来也转为了肺炎。娇娇不吃不喝,输液、抢救也不见效,还抽起风来。贺子珍一联想到小儿子的死,整个心都揪了起来。
一天,院方突然通知去探视女儿。贺子珍急忙赶往病房,却没有见到娇娇。焦急吵嚷之后,医生才告知说:已被推到太平间副室了。贺子珍冲开医务人员的阻拦,飞快冲到太平间,见娇娇还有一口气,就一把抱起,把娇娇放进自己的怀内,一脚雪、一脚泥,飞快赶回宿舍。
因为天气太冷,娇娇身体又十分虚弱,随时都有停止呼吸的可能。但老天有眼。第二天,娇娇睁开眼醒了过来,贺子珍惊喜万分。她跑到儿童院,要求院方给一些煤和柴,但遭到生硬的拒绝。无奈之下,贺子珍想出了一个用大灯泡取暖的办法。但换上还不到一天,就被院方发现,来人二话没说就伸手去摘灯泡。贺子珍见状,再也无法忍受,抢前一步摘下灯泡,狠狠地往地上一摔!
来人大嚷起来:“你疯了!”
这是贺子珍第一次听到院方用“疯”字来诋毁她。
不久,新的麻烦又来了。一天,国际儿童院院长来找她,让她把娇娇送回院里过集体生活。
贺子珍说:“娇娇病未痊愈,还不能回去。”
院长一听,她竟敢当面顶他,脸拉得老长:“不行!你也应该干活了,你的毛线活好长时间没有交了。”
“院长,我要照顾女儿,有些活儿暂时还无法完成。”
“你不劳动,难道要我们来养活你们这些懒家伙吗?”
“我从来不偷懒,没有白吃你们的饭。”
院长见无话可驳,反过来质问道:“谁给你权利带回小孩?”
“一个母亲的权利!人还没断气,就把她推入太平间,你们太残忍了!”
院长受到指责,更加来气,气势汹汹地大声嚷道:“你在家带孩子不干活,你这个懒虫、疯子!当心我把你送进疯人院!”
贺子珍听了此话,自尊心受到极大的刺激,血液顿时涌上心头,这些日子来所经受的委屈、不满,一下子爆发出来,再也无法控制了。她用嘶哑、颤抖的声音同院长大吵起来。
然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场争吵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几天后,几个彪形大汉闯进门来,强行把贺子珍拖出房子塞进汽车,以精神病为由把她送进了疯人院。
从此,贺子珍被强行打针、吃药,神智昏迷,没日没夜地睡觉,完全过起了精神病人的生活。(待续)

编者简介:杨雄彪(又名杨荣标),1950年出生,1969年参军,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1987年底转业至金华市财税系统,任税务稽查局局长8年,在参与查处共和国第一税案(金华县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中,荣立三等功。2010年在金华市国税局总会计师位上退休。现任金华市税务学会付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