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近日,在《西安商报》“艺术焦点”主编、资深媒体人白振华的倾力推介下,艺术新媒体联盟一行走近了长安画坛名家骆孝敏的工作室。
艺术家简介
骆孝敏,字仰山,号少陵布衣,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美术家协会顾问,西安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国际少儿美术馆副馆长,浩歌草堂艺术社副社长,长安画派美术馆副馆长。
笔情墨趣写心性
——骆孝敏国画作品赏析
文/田柯
中国画历来讲求笔情墨趣,如果无趣无味,作品也就失去了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这种趣味,可能生发于笔墨内在结构的境界、气韵和精神,也可能显现于笔墨外在形式的金石味、稚拙味和书香味。笔情墨趣缘于个人的心境,因而,“写心达性”便成为中国画的终极目标,也是笔墨的最高境界。
从这个角度品读骆孝敏的国画应该是恰如其分。
骆孝敏生于长安,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没有老师,他就以芥子园为范本,对八大山人、任伯年、虚谷、齐白石等大家进行潜心研究,然后拜生活为师,细心观察,深刻体悟,执着实践,日积月累,创作出一批充满生活情趣的优秀作品。像《一唱雄鸡天下白》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群吉图》被中南海珍藏,《群英会》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吉图》被天安门城楼陈列珍藏。
多年的生活历练,三秦大地深厚文化底蕴的蓄养,不仅日臻成熟着骆孝敏的人品性情,也深刻着升华着他的艺术生命。认识骆孝敏已经很久,每次见面,他都微笑地与人握手,认真地倾听,和蔼地交流,朴实、淳厚、温润、低调的他,丝毫没有所谓艺术家的“派头”。但是,这并不妨碍社会对骆孝敏的认识,他的作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熟悉、喜爱和收藏。在芸芸众生的当代陕西画坛,骆孝敏靠雄厚的实力和鲜明的个性奠定了他的艺术地位。尤其是在日渐式微的花鸟画领域,凭借优秀的艺术才情,他无疑又成为承上启下的代表画家。
笔墨不仅是艺术造型的手段,也是作者表达心性的载体。骆孝敏的优秀之处,在于他对笔墨构筑的理解非常深刻。在艺术创作中,他把焦点凝注于笔墨,意在笔先,意在笔中或意在笔后,擅用写意之法直抒胸臆,以积墨积色造成浓淡虚实的自由渍化,构成墨色的层次韵律。他创作的雄鹰、孔雀、花豹、牡丹和鸡等等,造型仪态万千,惟妙惟肖,用墨活泼自然,再配以“骆”体特色书法的题款,都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幅夺人眼球,触动心灵的墨彩世界。
情动于中,技进乎道。仔细欣赏骆孝敏近期创作的花鸟画作,题材更加丰富,画面更有内涵。无论牡丹、荷花,无论孔雀、鸡鸭,还是竹子、梅花,他都熟悉于心,并不是刻意描摹构图,精雕细琢,而是气定神闲,一切都在有礼有节、有秩有序地水墨之中。像《教子图》《天伦之乐》等,公鸡的雄健、阳刚、挺立,母鸡温和的性情和对小鸡的无限母爱,小鸡的天真、童趣,骆孝敏不仅追求形似,而且还展现神韵,他把一种闲适、散淡、自然、平实的风度透散出来,制造出完全不同于当前主流绘画的别致,让人看到更接近绘画本体与画家本人的质朴、率性、随和。
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画家常常会寻找一种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寄情于物,状物言志,给自然之物赋予精神和志趣。数十年的艺术之旅,骆孝敏在艰难地跋涉着,真诚地寻觅着,然后,他潇洒地运用笔墨在宣纸上自如地留下作为艺术语言的笔情墨趣,挥写着他的真实心性。骆孝敏题材多样的动物,鸡是吉祥的余韵,猫是富足的象征,鹰的高瞻远瞩,孔雀的美丽多姿,都洋溢着多彩的生活情态,不难看出他对平凡生活的关注和真诚。这些动物,或动或静,或坐或卧,或行或止,构图精巧唯美,画面诗情浓郁,兼收并蓄,笔情墨趣,跃然纸上。再欣赏骆孝敏坚贞的竹子,孤傲的梅花,优雅的牡丹,高洁的荷花,线条的阴阳顿挫,墨韵的渲染融合,都蕴涵着他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他热爱生活,热爱万物,挚爱艺术的本性和灵性。
什么是艺术?罗丹的定义是:“艺术,就是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并与之同化的心灵愉悦,是看清世界而又重现世界的智慧的喜悦。”骆孝敏的国画作品,正是他多年来潜心坚守的生活关照和艺术写真,只是他艺术苦旅中留下的一段印痕,见证着他生活的感知,智慧的灵动。
以骆孝敏的实力和才情,当代陕西画坛将会为他留置一席之位。我期待着!
骆孝敏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