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诗的面前我是坦诚的
——访《听风吹雨》作者刘兰玲
文/池朝兴
(注:文中的插图是会场及采访时的部分照片)
2021年5月8日



5月8日,黄埔大吉沙岛双喜临门。上午,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刚刚举行完毕,紧接着刘兰玲诗集《听风吹雨》首发式又在创作基地上喜上添喜。 

也许,天公总是作美给善良进取的人们,此时此刻的大吉沙岛,风和日丽,漂浮的云朵缓缓移动,在天空湛蓝的酒杯里悄悄消融。黄埔港穿梭的船只,掠过两岸碧绿的树林,有动有静的优雅,给人们以一片心灵的安静。
天时地利人和,于是,我作为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专栏的主编,对《听风吹雨》作者刘兰玲进行了专访。
刘兰玲是一位心地善良,温婉优雅的女性,是一位诗人作家,性格豪爽得像一位男人。她出书,是我意料之中的事。
在创作基地中,我们握手致礼,我对她表示祝贺并说明了来意后,首先请她作自我介绍。
作家就是作家,她的介绍一气呵成:“我的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监事、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会员、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会员。”
“你有如此的文学创作阅历,那么你一定有不少作品”,我问。
兰玲作家满满自信,如数家珍。她说,“除了这次出版诗集《听风吹雨》以外,以前的作品确有不少,但是我还是在不断学习的路上。这些年,我印象中的作品,如: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山里的村庄》,《9月里的荷塘》,《光阴怎能老去》入选南方优秀诗选。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岭南微文学传媒《当代诗报》,《岭南作家.诗刊》,《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当代美文杂志》等多家传统媒体,融媒体。”
我很欣赏兰玲作家笔耕不辍的精神,但也想探究她这次出书的想法。问:“你为什么爱上了写作?现在出书不容易,你却说干就干,不知不觉就把精美的诗歌集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作家刘兰玲说:“在诗的面前我是坦诚的,正因为如此,我的自序就以此为题展开。我爱诗,爱出尘世的温暖与丰饶。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通过诗结交了一些趣味相投的师长和朋友。诗把我从世俗的喧嚣与孤寂中救起。我把生活留给我真实的痛楚和那一迷醉时刻的感受,用质朴或是粗粝的文字表达出来,对我是心灵的抚慰,也是我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紧接着,她谈了出这本书的经过:“我正式开始创作诗大约有五年,总共写了200多首。诗集《听风吹雨》收集了123首。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写的比较好的诗并没有收进来。我在诗的面前是虔诚的,敬畏的。我在诗里真实的表现了内心的柔软和强韧的灵魂,并且冷静地呈现了生命和生存的疼痛,也表达了我心怀梦想与希望。”
“你刚才谈到自己的诗歌作品如何选择入书的问题,那么,从一般性而言,你对诗歌的评价标准是怎么看的呢?”我问道。
刘兰玲作家说:我认为的好诗——
“第一,一首好诗应该意象独特,节奏鲜明。意象则是诗之血肉,节奏是诗之音乐美。这也是中国诗学重要的遗产。 第二,我们需要健康快乐,精神饱满地活在现实生活中。一首好诗能够提供感动,或是触动的疼痛感。像是给命运带来一片早晨的阳光。诚实的面对和真诚的表达那些难以被复述和言谈的人生意味,正是通过这样的诗意呈现,诗有了被传递的价值。
第三,诗是给人看的,要说人话,那些故弄玄虚,装腔作势的“鸟语”、“花语”均与好诗无缘。好诗靠诚实打动读者,靠美感愉悦人心。第四,诗人要有理性的关怀,在理性的光芒中,感知视觉才会丰富和活跃,凝练而通达。没有这些,诗便没有灵魂。
“总之好诗承载着对生命的幻想和延续,好诗的美可以让世俗的眼光惊悸。 好诗就是感动人,打动人,让诗产生陌生感和爆发力,收到意想不到的美感。把诗人的真挚情感融进去。”
时间不早,采访意犹未尽。最后,我朗诵了刘兰玲诗集《听风吹雨》自序中的一段话,结束了这次的专访:
“在夕阳下, 面对起伏的群山,我会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仿佛听到遥远的声音在低回,看白鹭在广袤的田野上自由地翱翔,看稻子熟了,看荷花盛开…这些我都写进诗里。
“活了半辈子,就这样写着,爱着…
“感谢生活,感谢诗,感谢我的亲人和爱我的人!”
都市头条岭南作家编辑,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广东五星志愿者,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委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协理事,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2019 世界华语诗王争霸赛亚军获得者;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龙盟爱心梦影回廊”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百强铜奖获得者。出版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著作《金色的阳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