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针线活儿
——母亲节回忆母亲二、三事
作者:聽琴
朗诵:聽琴

母亲会得一手人人夸赞的针线活儿,自从我记事起,全家人的冬装、夏衣、鞋子都是母亲一手缝制。我每每半夜醒来,总是看见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不停的缝啊缝……
记得我上小学那年,母亲用白布给我做了一件衬衫,那微微发黄的白粗布真的不怎么好看。但母亲没有简单做成那种对襟儿的开衫,而是做了一件上半身开口的套头衫,就像现在的T恤衫一样。母亲在衣服开口的贴边处锁了两排精致的圆眼儿,没有钉扣子,而是用各种颜色的棉线,拧成一条彩色的花绳,穿在圆眼儿里,一层一层交叉至领口,系成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还在圆圆的娃娃领上用彩线缝了一圈花边儿,一件普通的白布衫立刻鲜亮起来。我穿上这件漂亮新颖的衬衫,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神。

还记得那是一九六四年的深冬,我家里住进了“四清”工作队员,她们来自全国各行各业,还有一位海政文工团的女中音演员,她还参加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呢。这位穿军装的漂亮姐姐想做一件棉坎肩儿保暖,自己鼓捣了好几天也没有做成,母亲发现了就帮忙给她做好了。她吃惊的拿着做好的棉坎肩儿翻来覆去的找着什么:“咦!怎么没有针脚呢?您是怎么缝上的?”母亲告诉她:“做棉衣要先从里面把一圈缝上,留一个小口,续好棉花后从小口处翻过来,再把小口用暗针缝上,就看不见针脚了……。”她恍然大悟,连连夸赞母亲的好活技,我也从那时了解了做棉衣的秘诀。

那年,是我十二岁的本命年,快过年了,母亲说要给我做一件红花棉袄。都年三十了,母亲做完了全家人的新衣服,又忙着做年夜饭,直到父亲和哥嫂下班回家接过厨房的活,母亲才动手给我做棉袄。母亲在炕上铺开裁好的布料,那一片片雪白的棉花在母亲的手中飞快的翻续着,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她,只见母亲飞针走线,不一会儿我的棉袄就做好了。我穿上红艳艳的花棉袄,和全家人一起吃着年夜饭,我心里美滋滋的,脸上乐开了花。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那件红花棉袄早已穿小穿烂,母亲也离开我们逝去多年,但母亲为我做棉袄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久久不能忘怀。
长大后,我从母亲那里学会了针线活儿。到后来都用上缝纫机了,比母亲那时候手工做活省力多了。

作者、主播简介:
聽琴,天津市人,公务员退休,朗诵爱好者,喜欢声音带来的心灵美感。曾在2018年巅峰诵读大赛中获组合类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