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吸烟
作者:冯兴东 朗诵:罗兰
编辑:黑马建雄
很小的时候,我一直好奇父亲的吞云吐雾。因为这位伟大的吸客,我一直想写写关于吸烟的那些事,于是便有了这篇“闲话吸烟”。
吸烟,是一个令多少人魂牵梦绕,而又是一个令多少人避而远之的特殊现象。有的人嗜烟如命,比如我的父亲;有的人嗤之以鼻,比如我的姐姐;有的人熟视无睹,比如我。姐姐们总是拿烟盒上“吸烟有害健康”来反驳父亲,而父亲总是叫家里最有文化的我来做评判,以增加他每天大量吸烟的“正当合理性”,并且父亲总能够当众在我这儿获得他继续吸烟的理由以及他最期望的结果;至于因为吸烟不小心烧点衣裤棉被什么的,在父亲眼里是不足挂齿的,以至于他来我的小家吸烟比较放肆而在姐姐家却谨小慎微,这也恰好因为这点芝麻小事在我眼里也是不足挂齿的,哪怕私下里被老婆站在姐姐们立场“整顿教育”。
要说吸烟,还真不能全盘否定。3500年前美洲印第安人无意识采摘下那片很强刺激性的植物叶子,放在嘴里咀嚼,香气迷人而如痴如醉,恰好它还可以恢复体力和提神打劲,甚至能治疗疾病,于是慢慢就有了吸烟。由印第安人、玛雅人咀嚼烟叶而演变到人类的吸烟,与原始社会的祭祀有关;他们把烟草作为一种圣洁之物,在召开部落会议时,酋长往往要举行一种喷烟仪式。原始社会初期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阳和吸烟的习俗,烟雾缭绕、袅袅直上,烟成为了人与神交流的一个“工具与通道”。
航海家哥伦布的两个船员杰雷兹和托瑞斯发现古巴人点燃干烟并吸其冒出的烟,杰雷兹试着吸了起来,他成为欧洲第一吸烟者。1843年,法国烟草经营商开始生产烟卷,并以法文正式命名为“cigarette”,英文香烟一词由此而来。慢慢地,吸烟全球大行其道,男人女人,甚至青少年儿童……
香烟可以缓解疲劳,醒脑提神,所以很多的体力劳动者都有吸烟的习惯。古时候交通不便,马儿就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时马儿累得很够呛,连路都走不稳了,于是马夫将烟草的烟吹入马的鼻腔,这样马就精神多了,不过现在马也不再受这样的苦了,大多是在旅游景区驮个人,为主人挣些银子。据说日本鹿岛县一农场的一匹马,跟随主人多年染上了烟瘾,不吸烟不干活呢。
现代科学的研究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但我并不觉得它直接影响人的寿命。有个曾经非常流行的段子:生性浪漫的张汉卿又吃烟(大烟和香烟)又喝酒活了101岁……如果又去科学研究,他不喝酒不吃烟,可能活多少岁呢?——天知道,其实,生活有时是不能太“科学”的。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他是没有办法理解烟客的,所以就不难理解很多烟客下了无数次戒烟的决心最后都无功而返,重操旧业。香烟更有镇静而使人深入思考的效益,大哲王国维徘徊于颐和园石舫和鱼藻轩时,吸了最后一口烟,才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淤泥窒息而死;所以我相信他的死是他自己仔细思考后追求精神与灵魂自由的结果。而我父亲总是烟不离手,甚至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多抽一根烟,这我也就慢慢理解了。
在改革开放那春秋之交动荡时日的一个夜晚里,父亲主动聊起了他的吸烟史。临近新中国解放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法币飞速贬值,青年的父亲迷茫而彷徨,家里三人(爷爷、奶奶、父亲)的生活过的一天不如一天,爷爷正愁苦刚买来的几十亩地的未来;在奶奶煮饭的一个夜晚,两个不善言谈的男人坐着一言不发,突然爷爷说:“幺儿,来整一杆”,这样父亲开始了他的第一支烟。随后家道中落,不停的运动,不止的改造,不断的武斗,新社会在阶级斗争中慢慢确立;那些吃不饱饭的人们,有的疾病,有的饿死,有的逃跑,有的打死,而父亲在孤儿的状态中选择了吸烟,选择了思考,选择了老老实实地劳动,于是活了下来,从此烟不离手。所以,父亲总是告诫我说,任何时候,都不要随便张开你的嘴巴,除非吸烟。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生命的终点有些人得到了他们毕生追求的东西,有些人却失去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东西。
渐渐地,父亲老了,却越来越钟爱他的烟。任何昂贵价格的纸烟,都不及他自己买来的叶子烟,自己除梗,自己包裹,自己的烟斗,活似一个神仙。有时还不免自言自语地说,那时同到我们一起不嗜烟酒的人,都死去好多年了。慢慢地我们姊妹几个,也就顺应了父亲的这个嗜好,特别是我,常常以香烟表示我对父亲的“孝敬”,也常常坐在父亲身旁,一言不发地帮忙包裹叶子烟——像父亲帮忙给爷爷包裹叶子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父亲边包边吸,我是只包不吸。大学毕业暑假那阵,父亲从老家盐亭给我带钱来,我去成都火车北站接他,他习惯性地递给我一支烟,并且给我点燃火,我接过来吸了几口,忽然才想起到附近商店里给父亲买一包“红塔山”——也许这也是我对中国吸烟习俗和敬烟文化的一份继承,传递了烟友间善良、美好、和谐的初愿。
中国烟民达3亿五千万人左右,这相当于整个南美洲或者北美洲的总人口,烟草业对中国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中国烟草税收就过万亿元,想想我父亲些烟客做了多大的“努力”啊。不禁想起清代《昭代丛书·烟谱”》提出的吸烟“八宜”、“七忌”。烟有宜口吃者八事:睡起宜吃,饭后宜吃,作文宜吃,观书欲倦宜吃,待好友不至宜吃,胸有烦闷宜吃,案无酒肴宜吃。烟忌吃者七事:听琴忌吃,饲鹤忌吃,对兰忌吃,看梅花忌吃,祭祀忌吃,朝会忌吃,与美人昵枕忌吃。大致可以概括为忧愁遐思时宜吃,春光好事时忌吃。
有时我在想,父亲吸了那么多烟,健康该是多么的糟糕?事实上他一生基本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在他81岁那年的一个初秋,吸了最后一口烟就不知不觉地升仙了。有时我又想,烟是父亲辈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命根子,传递了多少真善美,成就了多少人“独立思考”。再也见不着父亲那吞云吐雾了,只有回想两股烟流从他鼻子里滚出来的那份心安理得,耳畔不时传来他吸着烟经常淡然自若地说的那句话:“少说话,多看书!”。难怪美国里根先生还没有当总统的时候,他嘴里叼一支烟,悠闲自得地说:(味道好极了)“The taste is great!”。
(此文获得2017年第三届四川省散文奖、2017中国散文奖,原文刊于四川文化网、《四川经济日报》2017、11、6 副刊)

作者简介:冯兴东笔名星皓,冯星皓,籍贯四川盐亭县,四川大学硕士,资深媒体人,曾在国内区域大报做记者、编辑、主编,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巴蜀诗书画研究会秘书长,《巴蜀诗书画》杂志社主编,自由撰稿人。出版过40万字的专著《鹤鸣山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5)。担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总编审(四川省国防教育委员会2015、8)

朗诵介绍:罗兰,语音教育家,朗诵艺术家。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优秀国际导师”奖。在历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中,学生刘雨彤、董书言和王紫璇等均荣获国际语言类最高奖——钻石奖。在2016年全国蒲公英少儿艺术总决赛中,陈思涵等斩获三金一银的佳绩,罗兰老师获得全国优秀少儿艺术教育工作者嘉奖。《蜀国风》文学 、《蜀国风诗刊》、《东方文学诗刊》平台主播!

编辑黑马建雄简介:网络资深时评人,原名赵志刚,四川成都人,籍贯绵阳。国际现代华文诗歌研究会、陕西汉唐文学艺术社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诗歌学会、成都市作家协会、成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19.3月份出版《空樽》诗集一本。
《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文学、《蜀国风诗刊》主编,《国际联合报社》执行主编、《词坛诗海》编委。写过近万首诗歌。作品500余首发表于国家、核心、省市一级纸刊,作品零星散见《诗刊》、《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家》、《精神文明》、《新国风》、《星星》、《绿风》、《鸭绿江》、《凉山文学》、《椰城》、《常青藤》美国、《澳门月刊》、《香港诗人》、《当代教育》、《贵州诗人》、《诗风》、《四川人文》、《作家报》、《北疆文艺》、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
2015年荣获中国网络写手百强榜64位。(主要是写时评文章)
2017年荣获中国诗歌网中国诗坛实力诗人称号。
2018年九子岩诗歌大赛诗歌奖。
2020年张家界第四届国际诗歌节优秀奖。
2018.1-10.作品收录《中国先锋作家诗人》、《九子岩.诗歌》精品录、《新诗百年纪念典藏》、《世界最美爱情诗》等国家级正规书号书籍。
黑马建雄跨越过祖国六百多万公里的大好河山,心胸开阔、阅历丰富。原(中华网、搜狐、环球、等)资深版主、所写原创文章网络点击率3个多亿。开办过西南区域第一家东方雄狮军事网站,影响遍及60多个国家。
微信号:heimajianxiong
投稿邮箱:527908554@qq.com
东方文学·诗刊(都市头条)简介:
东方文学·诗刊主要以朗诵诗歌、散文、短小说的平台。平台上重点收录省一级作协会员以上的作品。以专业的朗诵艺术向世界各地推广高质量的诗歌朗诵作品。
平台有著名作家、诗人:铁凝、吉狄马加、莫言、叶延滨、黄亚洲、商震、李少君、王山、峭岩、大卫、阿来、伍耀辉(彝族)、龚学敏、梁平、李自国、彭惊宇、绿岛、李云、胡弦、舒婷、简明、雷平阳、牛放、吴传玖、
喻子涵、贾平凹、李丛、马新潮、毕飞宇、田湘、唐成茂、毕福堂、桑恒昌、张新泉、叶文福、阿紫、牧之、洪烛、夏寒、察哥兰草、安海茵、龚学明、吴琪拉达(彝族)、阿蕾(彝族)、俄尼·牧莎斯加(彝族)、雨田、杨然、周占林、宋协龙、刘家魁、邓太忠、刘剑、陈思同、齐冬平、石厉、彭桐、江雪涛、熊游坤、王国平、姚园(美国)、林静(美国)、邓瑛(德国)、郑南川(加拿大)、陈峰(法国)、恒虹(香港)、沙浪(香港)、秀石(香港)、绿蒂(台湾)等三百海内外名家诗歌、朗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