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志向在安人 欲担大任先修身

朋友们好!欢迎大家再次来到冷梦良《论语通俗解读》讲堂。
《公冶长》篇集中记录了孔子对自己弟子及其当时社会上著名人物的评论,有赞扬和肯定,有否定和批评,那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呢?下一章就通过孔子师徒的一次有趣的对话点题,行文相当生动、严谨。
【原文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盍”是一个虚词,放在句首可翻译成“何不”的意思。有一天,孔子与颜渊、子路在一起闲聊,孔子就说:何不谈谈你们各人的志向呢?子路性格豪爽,抱负远大,所以就先发言了,他说:
“如果我富贵了,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感到可惜。”颇有“苟富贵莫相忘”的侠骨义气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壮志。
颜渊与子路不同,他性格内向,追求的是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所以,他在表白自己的志向时说,他希望自己的道德修养能够到达“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的境界。“伐”就是夸耀的意思,“无伐善”就是做了好事或有了好的行为不到处夸耀;“施劳”就是表白功劳。人能做到这一点确是不易,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古今中外,大凡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但却不一定能够征服自己;在豪气冲天、气吞山河的气魄下,总是隐藏着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般目空一切、骄傲自大、自我陶醉的弱点——这便是英雄的性格缺陷。是故,英雄们虽然能“过五关斩六将”,若不能戒骄戒躁,就难免“走麦城”!《论语》将一文一武两个类型人物的人生追求放在一起,相互对照、相互映衬,独具匠心!

两个学生谈完了,性格率直的子路就问起了老师的志向,他说:我们想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就说了,他说,我的志向就是能建立一个让天下的老人们老有所养,安心生活;朋友之间能够相互信任,未成年人能得到社会的关怀,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礼运篇》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是孔子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在孔子看来,要建立这样的社会,最关键是人要在道德上觉悟。只有人在道德构建上树立起仁道思想,人类社会才能实现这样美好的理想,就象我们现在说,实现现代化,首先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道理一样,这体现了孔子的人本主义思想。由此,就自然地引出了下一章孔子对现实中人在个人修养方面“不自觉”的感慨,点明了本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原文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这一章,好多资料是这样翻译的: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在内心自我检讨的人。” 将“已矣乎”直接翻译成“完了”,但是,“完了”是什么意思呢?从其翻译中看似乎是孔子对现实失去了信心后悲观失望情绪的表露,这其实是不符合孔子性格的。如果将本篇以及《学而篇》等谈论道德修养的章节联系起来分析,我以为,这一章应该是某次教学或讨论活动结束时孔子的小结,“已矣乎”是一个承接性的感叹语句,可以翻译成:“到此为止吧”,或者“就说到这里吧”的意思。如果这样,我们对孔子这句话就可以这样翻译:
“就说到这里吧!(反正)我还没有见到真正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并能经常在内心自己评判自己(自我检讨)的人。”“讼”就是诉讼、审判的意思,“自讼”就是自我评判之意,用仁道的要求自我审判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人,总是这样的,看别人,什么做的对,什么做得不对,有什么优点,有什么毛病,总是清清楚楚,但很少去想,别人身上的那些缺点、毛病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的问题,不善于自觉地去检讨自己,尤其是处于领导位置时,往往会把自己放在永远正确、永远高明,甚至道德修养也一定高于下属的位置上。一项工作没有做好,不会首先检讨自己在工作安排部署等方面是否存在失当或欠缺,而是一味地责怪下属这不是的那不是,将责任完全推卸给下属,此所谓“唯人不知己不是”也!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征服自己、超越自己的最大障碍!所以,儒家特别强调“自知之明”,认为只有做到自知之明,才能自觉修身。本篇用此句话点明了“仁者志向在安人,欲担大任先修身”的主题。
“见其过而内自讼”其实质就是学问之道。学问之道,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反省,明辨是非,树仁道观,这就是修养。所以,紧接着的下一章,就用孔子的话,对这一章进行了补充说明,进一步强调修身的重要:
【原文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这一章,孔子的话意思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在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孔子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没有我那样好学罢了”。意思是说,象“忠”“信”这样的道德品质,并不是只有我孔子才具备,其实人人都能达到,即便是在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也一定有具备这种道德的人,只是不一定比我好学罢了。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在强调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非是“生而知之”。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朋友们关注支持,谬误之处,欢迎批评纠正,欢迎留言互动、交流商榷!朋友们,再会!

作者介绍: 史永峰,笔名冷梦良,职业警察。陕西省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特聘专家、宝鸡市孔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讲师团讲师,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著作《论语通俗解读》及杂文集《阿Q重返人间》。 《论语通俗解读》是史永峰先生呕十年之力撰写的一部集学术性丶文学性于一体,兼有一定史学价值的学术著作,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有精装和平装两种。该书突破了传统以来对《论语》一章一条孤立注解阐释的陈式,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孔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和仁道学说,又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春秋社会变革时期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受到了我国著名学者刘学智先生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被认为“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著作,兼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有很强的可读性、耐读性和趣味性。”目前己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丶长安大学丶宁波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