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毛泽东的婚姻情感生活
——四次婚姻和十个子女纪实(连载)
杨雄彪编著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一次婚姻
第二章 第二次婚姻
一、相识
二、相爱
三、相思
四、相诀
第三章 第三次婚姻
一、井岗女杰
二、袁王设计
三、永新郎婿
四、尴尬境地
五、参加长征
六、抗大受训
七、误会风波
八、执拗离别
九、同志互称
十、“疯子”受害
十一、被救回国
十二、转途南下
十三、心灵创伤
十四、庐山重逢
十五、生死相祭
第四章 第四次婚姻
一、云鹤自小苦斗
二、蓝苹投奔延安
三、江青“趁虚而入”
四、“旗手”自杀身亡
第五章 毛泽东的十个女
一、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三个小孩
二、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六个小孩
三、毛泽东与江青的孩子
附:毛泽东的身世渊源
一、毛泽东的出生
二、毛泽东的故居
三、毛氏家族溯源
四、毛泽东的父母
五、毛泽东的启蒙教育
后记
~~~~~~~~~~~~~~~~~
伟人毛泽东的婚姻情感生活
——四次婚姻和十个子女纪实(连载一)
前 言
领袖仙逝数十年,功过是非后人评。
伟业辉煌家事艰,细述慢品见圣贤。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大潮中的伟人,是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民族领袖。毛泽东虽没有“万寿无疆”,却千古不朽,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毛泽东诞生于1893年12月26日。诞生至今已经128年了,逝世也已有45年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一生。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生涯早已为世人广为熟知、传颂。但是,就其个人的情感生活而言,大多数人却并不那么清楚,以至一些人以讹传讹,甚至流传一些小道消息。为更全面地了解一个真实的毛泽东,现本着真实性和可读性的原则,以实录的方式,将公开发表的各种资料加以系统地归集整理,以飨读者,让你走进一个真实传奇、鲜为人知的毛泽东个人的情感世界。
在毛泽东原藉的《韶山毛氏族谱》中,对毛泽东的生平记载如下:
“泽东,闳中肆外,国而忘家。字咏芝,行三,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年十一月十九辰时生。
元配罗氏,清光绪十五年巳丑九月二十六丑时生,宣统二年庚武戍正月初二寅时殁。葬韶山南岸土地冲楠竹索坨。
继配杨氏,随夫在外,生没候归录。
继娶贺氏,随夫在外,生没候归录。”
这是对毛泽东出生和婚娶状况的最原始的记录。
第一章 第一次婚姻
在旧社会,男婚女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根儿就没有自己谈情说爱的自由,毛泽东同志早年也曾受到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荼毒。
一、 初恋
毛泽东一生的最初恋人,名叫王十姑。王十姑和毛泽东是两姨表亲,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从小常在一起玩耍,直至年长岁增谈婚论嫁。但正当他们朦胧向往共结秦晋之好时,因算命先生一通“两人八字不合”的话,导致毛王两家亲事不成。后来,王家给十姑另订了终身。
到王十姑出嫁那天,毛泽东还到王家帮抬春箱。春箱就是娘家送女儿出嫁装嫁妆用的箱子,须由娘家人挑着送去。毛泽东因是两姨表亲,就代表去当了一回娘家人。
许多年后,毛泽东在讲到王十姑时,还动情地说:王十姑是个好人,皮肤白,手很细,性格很好。我们还拉过手哩!
二、 初婚
1906年,由于其父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儿子上学只要能记帐就行”的小农意识的指导,就让只读了5年私塾的毛泽东辍学务农。第二年,毛泽东14岁时,父母为其订了亲。未婚妻姓罗,名叫罗一姑,在韶山1941年第四次修编的《毛氏族谱》中只记载“罗氏”两字。
罗氏比毛泽东大4岁,生于1889年10月。是湘潭县杨村人(亦称杨林庙)。罗家田产颇多,经济殷实,且崇尚知识,在当地颇有声望。毛、罗两家本是世交。罗氏祖母毛志秀,是毛泽东祖父毛恩普(字寅宾,号翼臣)的妹妹,即毛泽东的姑祖母。旧中国时习惯于表兄妹结亲,称为“亲上加亲”。因此,毛、罗两家都十分重视这次联姻。
毛泽东少年大志,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但当时其母文七妹(斯诺翻译为“文其美”)年过40岁,仍要照料全家六口人的生活,还要下田耕作,亟待有人帮忙照料,因此父母都希望早日完婚。基于以上原因,毛泽东被迫接受了这桩婚事。
毛、罗两家很快选择了良辰吉日,按照传统的方式,为毛泽东和罗小姐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罗小姐明媒正娶到了毛家,成为毛家名正言顺的大媳妇。嫁到毛家的罗氏,十分贤慧、孝顺,孝敬公婆,照料家庭生活起居,还时不时帮着干些椿米、浆洗和针线女红等活,并经常给在田间劳动的公公、丈夫送水送饭,用她一颗纯洁的少女之心,关心、呵护着自己的丈夫。
但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毛泽东与罗氏有份无缘,封建包办的婚姻使他们的心无法沟通。自幼极具反抗精神的毛泽东始终不满意这门亲事,尽管罗小姐贤慧可人,痴情一片,到头来还是只能化为涓涓流水,付之东流。几年的婚姻,换来的只是独守空房。
没有爱情的婚姻,加之繁重的劳务,使正值情窦初开的罗氏心情自然十分郁闷、凄苦,精神压抑,身体每况愈下。两年后,罗氏得了细菌性痢疾,尽管多方求治,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未能挽回年轻的生命。1910年2月,芳龄只有22岁的罗氏病逝了。葬于韶山南面土地冲的南竹索坨山上。
1935年,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过:“我从来没有和她同居过,我从来也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这次徒有虚名的婚姻,毛泽东虽无感情可言,但内心也还是同情罗氏的不幸。1950年,毛岸英回韶山探亲时,毛泽东特地吩咐儿子去杨村拜望了罗家,并给罗氏的胞兄罗石泉送去500元钱。后来,还曾邀请罗石泉到北京游玩了一趟。(待续)

编者简介:杨雄彪(又名杨荣标),1950年出生,1969年参军,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1987年底转业至金华市财税系统,任税务稽查局局长8年,积极主动参与查处共和国第一税案(金华县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荣立三等功。2010年在金华市国税局总会计师位上退休。现任金华市税务学会付会长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