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立夏节气
唐元龙/文


进入五月,阳光格外灿烂,天气骤然升温,人们如释重负,一个个身着漂亮裙装的美女,频频出现在大街小巷、城乡公园……当少男少女们正玩得高兴时,忽然惊雷阵阵,偏东雨接踵而至……正在大家怨声连连时,却又云开雨停,太阳重又露出笑脸,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这时,稍有点气象知识的人就会感到,时光老人已从绵绵细雨的清明、谷雨时节,踏入了火热夏天的门槛。再回过头仔细回忆:那迎寒怒放的梅花、那洁白如雪的梨花、那最早报讯的迎春花、那铺天盖地的油菜花、那多姿多彩的樱花、那温柔浪漫的桃花……她们一个个都相继离去。而今,接着登场的是:晶莹剔透的红樱桃、香甜可口的紫草莓、金黄如珠的枇杷、酸甜诱人的梅子和营养丰富的黄瓜、鲜美可口的蚕豆以及破土而出的山间竹笋……这些都足以刺激我们的味蕾,从而进入一个丰富的美食季节;再放眼晴空,翠绿的荷叶已铺满池塘、美丽的蝴蝶忙着表演精彩的舞蹈、高调的青蛙正在不分白天黑夜地齐声歌唱……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一个百般红紫斗芳菲的节气――立夏即将来临。

有人会问,立夏是怎么定位的呢?那是古人依据当时指示时间装置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向,也就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就进入立夏节气。按公历来推算,应在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间,今年的立夏时刻为5月5日14时57分。
立夏的设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起于周朝,兴于战国,沿襲于历朝历代。一个节气,能流传数千年,其根本原因是基于立夏既代表着告别春天,又代表着正式进入夏天的开始。所以自古以来,从皇家到民间,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古代立夏日,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东南郊去送春迎夏,其仪式隆重,规模宏大。帝王与百官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色的。朱者红也,是十足的古代火崇拜的体现,从而也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我查阅史料发现,北京现存的祈年殿就有22位古代帝王在此祭祀。从字面上看,祈,祈祷也;年,现专指时间,但古代是指农作物从下种到成熟的全过程,又可专指谷。故祈年殿就是古代帝王与百官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被废止。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渴求有个好收成,就是国民最本分最纯朴的要求,因此,祭天,祭神,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各地的祭祀活动根据各地的实际,也形成了大同小异的习俗。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立夏尝新,这是很普遍的。如古吴国的京城苏州,立夏要见三新,先祭祖,然后品尝。在常熟则更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鱼、咸蛋、螺蛳、
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等。十三素有:樱桃、梅子、麦蚕、新笋、蚕豆、矛针、碗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尝新,意味着对美好的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立夏称人”则纯属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其做法是,到了立夏日,村官门前挂起一把大秤,秤钩上吊了一个凳子,不论男女老少,都要逐一坐上去,掌秤人一边看秤,一边说些吉祥的话语,如“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与去年相比较,如果体重增加了,就称为“发福”,减少了,就叫作“消肉”,这大既就是时下“减肥”的最早称呼吧。据说,称后就不怕夏季炎热缠身了。
但妇女们,特别是闺中少女,却把这当作一道游戏。她们会关起门来称重,并针对每个人的特点,相互说笑打趣,其乐融融。诗人蔡云就在诗中记录了这一场面:
风开绣阁扬罗衣,
认是秋千戏却非。
为挂量才上官秤,
评量燕瘦与环肥。
而“立夏斗蛋”則是兼顾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活动。

古人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增强体质,增加耐暑能力。因此这一天一定要吃茶叶蛋。有一条农谚就说:“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虽然说的有些过头,但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这却是当代科学分析的结果,由此也证明了古代中国人是聪明而智慧的。为了增加吃蛋的趣味性,民间发明了斗蛋这一活动。有资料记载,这斗蛋有几种方式,参加者为小孩,两人为一组,将煮熟的鸡蛋,尖头对尖头,圆头对圆头相互碰撞,先破者被逃汰,最后剩下者为蛋王。
另一种是比赛立蛋,这应该是使用生鸡蛋,看谁立得快,立得多,即为胜者。
最普遍的是胸前挂两三个用蛋兜兜住的茶叶蛋,在一定距离中二人或多人相互竞走,看谁在确保鸡蛋完好的前题下最先到达目的地,即为胜者。这既加强了运动,又增加了立夏吃蛋的趣味性。

这立夏,也是古诗词的摇蓝。诗人们用诗词送别春的锦绣、春的繁华、春的美好、春的希望,同时又歌诵夏的追逐、夏的火热、夏的成熟、夏的活力。诗人们常常结伴送春,相传宋代大诗人王十朋等28人曾于三月晦日(即三月最后一天)雅聚于浙江梅溪吟唱送春诗。又有清朝毛奇龄曾召杭州诗人23人于立夏前一日诵诗迎夏。诗人们或群和,或独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要首推唐人贾岛的《三月晦日送春》:
三月正当三十日,
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
未到晓钟犹是春。
另有诗人张大烈的迎夏词和宋人苏舜钦的《夏意》诗对立夏风光的描写也十分诱人,张词云:
绿阴铺野换新光,
薰风初昼长。
小荷贴水点横塘,
蝶衣晒粉忙。
茶鼎热,酒卮扬,
醉来诗兴狂。
燕雏似惜落花香,
双衔归画梁。,
苏诗更是一幅夏初的图画: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还有苏东坡的“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杨万里的“都是石榴知立夏,每年此日一花开”、辛弃疾的“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写到这里,笔者不觉忆起了大诗人杜牧和白居易的两句诗,杜诗云:“一年春尽送春时”,白诗曰:“不独送春兼送老”,我想跟上一句:“我亦送春还送疫”。
众所周知,毒害众生的新冠肺炎自去年春节前爆发于武汉开始,至今已一年半矣,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国内已取得重大胜利。反观当时幸灾乐祸的美印等国,目前疫情依然居高不下,欧洲和非洲仍旧危机重重。愿借今日送别春天之际,也一道送走瘟神。祝愿我国早日根除此患,也渴望世界能有宁日。
2021年5月1日至3日
于重庆南坪


【作者简介】: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