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炼狱当务之急扩大有效供给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据央视5月6日报道,美国政府宣布将放弃疫苗的知识产权;白宫办公厅主任克莱因则表示,是知识产权导致全球疫苗产量短缺和分配不均。要知道,此前美国曾因囤积6000万剂疫苗,受到多方批判,其中不乏一些主流西方媒体的声音。

美国放弃疫苗专利惹制药商不满
此声明一经发布,美国生产疫苗的许多制药公司的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下跌。据外媒报道,本周三OCGN收跌12.79%,BioNTech收跌3.45%,Moderna收跌6.19%,强生公司小幅下跌了0.4%。

4月30日,世卫专家对中国的国药和科兴疫苗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两款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极高。目前世卫组织批准在全球紧急使用的疫苗有美国的辉瑞疫苗、莫德纳疫苗和强生疫苗,还有来自英国的阿斯利康疫苗,倘若中国两款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即可供 应全球市场。

疫苗产量难保,美国动了别的心思。目前辉瑞、莫德纳和强生公司的疫苗产量难以保证,加之作为“世界药厂”的印度又面临新一波疫情的冲击,这使得欧美有关厂商的疫苗产量一降再降。据美媒统计,目前世界上在售的新冠疫苗6成由印度生产;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印度将为世界提供2.4亿剂新冠疫苗。
印度血清研究所(SII)原计划在今年5月份以前,向世卫的COVAX计划供 应1亿剂疫苗;如今已经到了五月份,印度方面也只是交付了3成不到。

想要占据全球疫苗市场,但是疫苗产量又不够怎么办?美国显然动了别的心思。拜登政府通过放弃知识产权专利的方式,将盈利模式从出口成品疫苗转向出口疫苗原材料;将生产美国疫苗的订单分发到全世界,以这种方式提高疫苗的影响力。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新冠疫苗,均不能保证接种后终身有效。这也就意味着,疫苗生产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来自美国厂商的疫苗占据了世界市场,那么在未来第2次甚至第3次疫苗的接种过程中,美国厂商的疫苗都有可能占据先发优势。

中国疫苗年产量突破30亿剂,有望供 应全球,一解灾民燃眉之急。
国务院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2021年中国新冠疫苗产量预计超过30亿剂,全年产能预计将接近50亿剂。中国一家的疫苗产量,在两年内就足够全世界每人扎一针。
如果世卫组织将中国疫苗加入紧急使用清单,这也就意味着欧盟可以立刻用上中国疫苗。目前中方已经先后向全球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援助了疫苗,并且还向40国出口疫苗。匈牙利总理府部长盖尔盖伊更是直言称,中俄两国的疫苗比西方生产的疫苗更有效。
60国呼吁暂停疫苗知识产权,美国药企态度强硬

去年10月份,由印度和南非牵头的60国,就曾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请,要求暂停用于治疗新冠肺炎药品的知识产权;这一提案收获了100个国家的支持。但是当时的美国药企,以有可能导致技术泄露到中国和俄罗斯为借口,呼吁美国政府拒绝这项请求。
如今美国政府宣布暂停疫苗的知识产权专利,是想把自己放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吗?专利豁免确实是提高疫苗产能的重要环节,但是疫苗的原材料供 应、上下游产业链布局、生产的工艺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美国药企生产的都是mRNA疫苗,而不是灭活疫苗,生产难度本身就极高;就算放开专利限制,世界上又有几个厂家能够以生产呢?
据《金融时报》之前消息称,美国制药公司不仅加大了游说美国贸易部和白宫的力度,甚至不惜扯上中、俄两国,声称此举会将美国的疫苗技术拱手让人,“(中俄)可能会利用美国的疫苗生产技术”。

但事实上,中国不仅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目前已经在积极推动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
在谈到中方是否会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专利的问题上,外交部回应,中方愿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众多中低收入国家的新冠感染率、死亡人数迅猛增长,疫苗的**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目前印度是全球疫情的中心。在过去的一周中,印度平均每天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达到38万例,单日的死亡人数也超过3500人。尽管数据已经如此骇人,仍有不少专家认为,印度的实际感染和死亡人数可能远超当前公布的数据。

近几个月来,有传染病专家一直在警告声称,病毒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间进行无限制传播和变异,都将会对全世界构成巨大威胁,因为变异病毒可能会对现有的疫苗产生抗药性。因此,全球各地区加快普及疫苗的接种更是迫在眉睫。
值此,全球疫情陷入炼狱之际,疫苗产权之争再起。但抗疫最紧迫的是迅速扩大疫苗对灾区民众的实在供给!特赋《解红》为评。
疫激战,
产权情。
解禁两刃争已成。
拯救生灵最眉迫,
眼前务实扩供 应。
——2021年5月7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