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284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366期
欢迎做客中华诗经阁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月夜忆母
铁裕
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里,有一间三百余年的板壁瓦房;在那低矮、破旧、潮湿的房屋中,曾经住过我慈祥、善良、可怜、苦难的母亲。
我怀着思念的心情又一次探望老屋。可是,满屋关的只是黑暗、灰尘、清凉、悲怆、寂寞;只是昔日的苦涩、沧桑、苦难、哀怨、辛酸。房顶也开了天窗,灌进秋风与冷雨、飘落枯草与黄叶。几张破桌、烂床和一个橱柜斜靠在房屋一角,不知是在沉睡,还是在回忆往昔。
我伫立在房前,两扇小门半掩着。“小裕一一回一一家一一了”。母亲那悠长而亲切的唤儿声依稀回响在耳畔。
今夜的月亮很消瘦,一如母亲孱弱的身影。
我坐在小门前,凝望着茫茫夜空。月亮依然像几十年前那样恬静、澹然;那样清清凉凉,悠悠晃晃;依然时而挂在树梢,时而在夜空徜徉。

母亲,还记得您抱着我望月的情景吗?还记得您跟我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您要我数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您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说星星太多数不清,我说要开着飞船去遨游太空。
村前的河水依然汨汩流淌,但还是那种波浪、音韵。母亲,您还记得带我在清冽的水中捉鱼、洗衣、濯足吗?我问您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去?您说要流过九十九道弯,绕过九十九座山,然后流到远方,流向大海。
那个山脚下的水井已经掘得比昔日大几倍,但水还是如昔日一样清澈、甘甜。母亲,您还记得您背着我去挑水吗?在井边,您双手捧水给我喝。我问:水会干涸吗?您说:水是从山肚子里冒出来的。山肚子里有鳄鱼、乌龟、巨虾、大蟒、小龙,一辈子不会干涸的。山肚子,山还有肚子?我常常望着那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山脉,想象着山肚子里的秘密。

那条去外婆家的弯弯的山路还在。母亲,您还记得带我去外婆家么?在路上,您唱民谣、小调给我听。我们一边走,一边采撷野果。
在一个山弯里,长着几簇金雀花。我肚子饿了,您一朵一朵摘给我吃。我要折一枝拿走,您说留给那些还没有吃到的人吃吧,还有许多人饿着肚子呢。在那虚弱、苍白的岁月里,您总是想到处于饥饿中的人。您告诉我:人要有良心、道德,要多行善事,才不会受天罚。
可怜的母亲,慈祥的母亲,您没有读过书,但您在背着您的兄弟去读书时,站在教室的窗外,竟然记会了许多汉字,背会了一些古诗词和古文。您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得到哲人的启迪、老师的教诲。但您很聪慧,能说出许多为人处世的哲理、谚语、警句来。

您认为读书是摆脱愚昧、落后、贫穷、苦难的唯一出路。因此,在您做了母亲后,在那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许多学生辍学回家,或是去串联了,您硬是让自己的两个孩子继续读书。那时,您已患病在身,虽然您手里有点钱,但您舍不得看病、抓药,说钱要留给娃娃读书。别人笑您傻,您说:这是为了娃娃的前程,值得!
1958年至1962年,您有幸随父亲到省城昆明去了开了一次眼界。您在父亲的陪同下,耍了翠湖、大观楼,游了圆通山、黑龙潭、西山等风景区。您看到了家乡人看不到的一个新奇的世界,作为一个普通而贫穷的农村妇女来说,我想像您那时肯定自豪、激动,您一定会想,世界很大很大,决不是您蛰居的那个小山村那样,又贫穷又落后。
我认为,父亲对您的关怀体贴不够,甚至在感情上来说,欠下了一笔债。但他能领您到昆明游玩一趟,算是他做对了。不然,您辛苦劳累一生,也只能在山野、河边溜转,只能在田间、地头劳作。

从昆明回来后,您不分白天黑夜的劳作。您仿佛有了一个梦想,一个希望:您盼望儿子们读出书来,走出故乡,到省里去,甚至到北京去。
白天,您拖着瘦弱的身体在地里劳动,许多活路是男子做的,您也抢着做。耕地、挑粪、挖塘、丢种、锄草、栽秧、收割,哪样您没干?放工回来,火没生,饭不熟,刚坐下休息,连气还未喘过来,听到出工的哨子一响,您急忙扒下半碗冷饭,一把将锄头扛在肩上往外就跑。哥哥劝您别太劳累了,您说多挣几个工分,多分点粮食回来卖了,才有钱给你们读书。
晚上,您总是休息得很晚。除了一天的劳动,您还要为儿子们补衣、纳鞋,或做其他家务。一盏昏暗的油灯,常常伴您熬到天明。母亲呵,您就这样用那双粗糙、带汗的双手,领着儿子们在艰难困苦中迎送光阴、苦捱岁月。
生我那一年,您病情加重了。我的出生,加重了您的负担;我来到这个纷繁、斑斓的人境,让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您依然用心血呵护着您的小宝贝。您背着我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到地里劳动。背上是我,肩上是沉重的担子。

母亲呵,我当时真不知您是如何承受住那些繁忙、笨重的劳动,艰辛、清淡的生活。再加上身体同样孱弱的我,终于拖垮了您。您不能下地干活了,您就在树下捡桃核、杏核来敲,将敲出的桃仁、杏仁拿到街上去卖,将卖的钱拿给哥哥们买书本、交学费。为了生存,您经常拖着孱弱多病的身体,到山上刨草根、捡地毛儿,在田野中挖野菜拿回家来,用水洗一洗,煮了就吃。但您从不让我们吃,说是您作药用的。您将省下的玉米煮成稀饭给我们吃。哥哥叫您吃,。您故意摸着肚子说:吃饱了!其实,您在我们吃饭时,自己饥肠咕咕在响。为了我们,母亲,您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吃尽了人世间最艰辛的苦头。30多岁的您,头发已稀疏、发白,满脸的皱纹,显得苍老而虚弱。
在我尚年幼时,您走了。您是穿着破烂的衣服、肚里装着野菜、野果走的;您是带着病魔的痛苦,对儿子的牵挂走的;您是用悲伤的眼泪哭诉着“最牵挂的就是小裕”的哭声中走的。

母亲呵,您走得痛苦走得匆忙走得牵肠挂肚;您走得寒心走得悲凉走得肝胆欲碎。
今夜,月亮很亮很圆,照着山村照着小河;照着树荫照着老房。
远去的母亲呵,您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屋檐角下?
苦难的母亲啊,您是在井边挑水还是在树荫下那里补衣?
善良的母亲啊,您是在荒山野岭还是在遥远的天堂?
慈祥的母亲啊,您是在苦难中继续劳作还是去了幸福的乐园?
一轮弯弯的月亮在天庭荡漾,好像母亲在仰望亲人仰望村落仰望老屋。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