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
摘自周平36万字自传体纪实文学《苦旅》
民办教师补习班,布衣执鞭乐担当。高考阅卷家国事,草根审题慎衡量。
为提高师资质量,1977年暑假前夕,县教育局提出,凡是民办教师都要进行上岗文化考试,考试合格的发给上岗证书,不合格的要辞退出教师队伍。
鉴于我乡民办教师多数是初中生的实际,暑假期间,乡教育党支部、乡教管办决定举办一期民办教师语数补习培训班,以迎接县教育局组织的民办教师上岗证考试。
我作为一名县编制的合同教师,即代课教师,连考上岗证书的资格也没有,却被乡教育党支部、乡教管办聘请为民办教师补习班的语文辅导老师。
我对乡教育党支部领导、校长盛彪说:“我是代课教师,怎能给民办教师上课呢?”
盛校长推心置腹地说:“你的语文基础好,一定会上得好的,只是占用了你暑假的时间。当然,我们理解你的心思,这次就委屈你了。”
服从领导是天职,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何况,我高中一毕业就出去代课,要是不被小人谗言,也早已是国家教师了。这和乡教管办是无关的。这大概就是天时、地理、人和的原因,也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吧。
民办教师上岗证考试,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但培训班办得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民办教师的考试成绩,我感到责任重大。
考试内容主要是初高中语文,其中包括课文分析、语法和作文。培训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
抱着对老师们极端负责的态度,开班前,我反复吃透考试内容、范围和重点,寻找有关参考资料,所要列举的范例、范题,然后,结合本乡教师的文化实际,不仅按照课时,编写了教案,还有重点地刻写油印了复习提纲,便于老师们复习巩固。
在语法知识方面,因为主要是小学和初中教师,我把补习的重点放在语法和修辞上,略讲逻辑。在写作知识上,我主要辅导记叙文的写作,略讲其他文体。
暑假里,高温酷暑,在自家低矮的房间里,夜以继日地备课,编写复习提纲,白天汗如雨注,晚上蚊蝇叮咬,责任使然,我没有懈待。
培训班开学后,早晨6点前,准时去设在7里外的永和中学培训班上课,一教室五、六十个老师挤在一起,热得像蒸笼里的馒头。中午,无处用餐,顶着烈日,还得回家吃中饭,我也毫无怨言。上课时,我注意精讲概念和规律,多讲范题范作,多让老师们练习。课后,完成复习提纲上的作业以巩固提高。半个月的语文课,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到了较好效果,通过考试,永和乡民办教师语文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在欣慰之余,主要还是教学相长,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交流,自己的语法和写作知识又等于复习巩固了一遍,对今后上好语文课有很大帮助。
1978年暑假,乡教育党支部又指派我参加南通市高考阅卷工作。开始,我真有点思想顾虑。我是高中语文代课教师,因代课工资低,寒暑假是可以回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的,这样一来,我两个暑假就泡汤了。
后来,盛校长对我说:全乡有民办教师、也有公办教师上高中的,本应该让公办教师参加高考阅卷工作,一是考虑你是应届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师,二是考虑给你代课教师一次参加高考阅卷和接触名师的机会,让你了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高考命题走向等,对你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盛校长的话,顿使我豁然开朗,这是领导对我的看重和培养,我感激不尽,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这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在传统的秋季招生的第一次阅卷,也是我唯一一次参加高考阅卷,我终生难忘。南通市的高考阅卷地点设在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南通师专),在当时,是南通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
这个学校的前身是清朝末代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2年创办的通洲民立师范学校,已有70多年的历史。来到南通师专,只见浑厚雄健、金光闪闪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个鎏金大字横贯在校门楼上。门楼黛瓦飞檐,氤氲缭绕,门柱雕龙画凤,古色古香。校区内,一幢幢教育、办公大楼,错落有致,宽敞明亮。楼前百花争艳,楼后绿树成荫,迈步校园,香气馥郁,赏心悦目。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深厚的人文历史,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说是高考阅卷的最佳场所,南通市高招办的选择,可谓用心良可。
南通市领导对高考阅卷工作十分重视,因文革结束不久,为确保安全,学校门卫有警察全天候站岗,高招办领导、高考阅卷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一律亮证出入。阅卷从6月中旬初开始,一直到7月初结束,历时22天。
第一天上午,召开阅卷工作动员大会。南通市有关领导、省、市高招办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在向阅卷教师表示谢意的同时,希望老师们以对考生绝对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搞好阅卷工作。南通市高招办负责人向与会阅卷老师宣布阅卷纪律,阅卷流程和作息制度等。
接着,分学科召开阅卷老师会议,明确阅卷组织纪律、任务分工、各人阅卷试题、阅卷流程、要求和注意点,还下发各科试题评分标准和答案等。语文阅卷6人1个小组,我组有启东中学的袁克老师(他是我的高师自考辅导老师)、方培元老师(启东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长),海安县马塘中学马校长,如东县掘港中学的徐老师等。他们都是科班毕业的文科大学生,国家教师,只有我是个高中毕业的代课教师。据我后来了解,参加语文阅卷的,代课性质的,我是唯一的一个。我的内心,既高兴,又惭愧。
我们小组的组长是马校长,其中4 人批阅语文知识题,2人批阅作文,我被指定批阅作文。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试卷由大组长到试卷保管室领取并签字,再由小组长到大组长处领取并签字。阅卷采取循环制,即批A题的老师批好后交给批B题的老师,批B题的老师批好后交给批C题的老师,以次类推。试卷保管室有多人日夜值班看护,寸步不离。整个阅卷工作显得十分严肃,井然有序。
下午开始阅卷,语文阅卷领导组要求,语文试题、特别是作文,多数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有评分的标准,阅卷必须按照先慢后快的原则,在理解和吃透评分标准的前提下,逐渐加快阅卷速度,下午每人只能试批一沓试卷(30张)。我们批好5张后,小组集中,逐张逐题进行互审,看打分是否正确。如对某题打分有异议,大家再对照评分标准,发表各自意见,最后给出比较正确的分数。
作文是一篇题材作文,总分30分。要求将2000多字的《速度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的论文,缩写到600字以内。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主题思想、论点、论据、论证、组词造句等,并按好、中、差给出3个不同的参考分数。而字数是硬标准,超过600字的,每2个字扣1分,作文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我是阅批作文的,又是个代课老师,老师们在互审作文打分时,我都会认真听取,细心领会。他们对这篇题材作文如何缩写,怎样打分,都讲得鞭辟入里,给我批阅作文提供了参考。在后来的小组、大组抽查中,我批阅的作文分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
小组互审好后,大组集中,由大组长将各小组阅卷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试卷批阅打分中出现的典型差错,向大家通报,提出修正和改进意见。
第二天,阅卷任务增加一倍,阅卷结束,每小组乃要集中互审,无误后交大组长抽阅。抽阅无误后再上交高招办语文组负责人。
高招办语文组负责人中,其中一个是南京大学的老师,另一个是南京师范学院的老师,他们还会随机抽查。傍晚,将所有批阅完的试卷全部送到试卷保管室收藏,并办好登记、交结、签字手续。
第三天开始,阅卷步入正常,但仍要由小组长和大组长不定时地对已批试卷进行复阅审查。当时的高中是两年制的,加上受文革影响,虽然试题比较浅,但高考成绩普遍很差,作文是缩写,本来只要将次要的论据删了一点,将有关论述再精练一点就可以了。
可是,除一些老三届和民办、代课教师考生外,作文多数超过600字,不少考生因作文超字太多,一分未得。语文知识答题的正确率也很低。语文分绝大部分在60分以下,一般在40至50多分之间,少数的在40分以下,70分以上的寥寥无几,80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其他各学科也不例外。6门考试科目,总分在300分以上就可以录取大学了。
无巧不成书,在高考阅卷中,我意外地发到了我班文科学生的一沓试卷。两年的语文教学,每个学生的字迹特征我都清晰地刻在心间。虽然试卷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码是密封的,但每一张试卷是哪个学生的,我都似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
我十分欣喜批到了我班学生的试卷,不仅第一时间知道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主要是通过卷面分析,可以了解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短板和存在问题,以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取长补短。在阅卷中,我不因是自己的学生,而徇私舞弊,还是坚持阅卷纪律和作文评分标准,公正打分。
由于我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注重字词句篇、语法和写作知识的教学和练习,30张试卷中,有3名总分超过70分,13名超过60分,13名在50分以上,一名在50分以下。失分最多的是作文,许多同学没有按照缩写的要求,有的超过了600字,有的连主要的论据都给删掉了,使中心论点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与我们小组批阅的语文分数看,平均成绩还是超过了其他学校。
那年,我乡参加高考的近500名应届高中生,只有我班考取了一名大学本科生。他就是现在的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多项发明专利、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的曹思远同学。
高考阅卷正值炎炎盛夏,教室里没有风扇(也不能用风扇)老师们身上整天汗涔涔的,但白天8小时阅卷雷打不动。因为任务重,没有星期天。而且,语文试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对学生的答案,往往要看上几遍,才能给出相对准确的分数,因此,阅卷速度比其他学科慢了不少。在后期,语文组晚上还要加班。
为调节身心,消除疲劳,每周一个晚上组织看一次电影,中途有一个半天,阅卷领导组组织全体阅卷工作人员游览了狼山。这是我第一次游狼山,兴致特浓。
我们从狼山南侧拾级而上,金刚殿、大悲殿、藏经楼、三贤祠、葵竹山房、直至山颠的大观台、圆通宝殿、千年古塔等鳞次栉比;还有星罗棋布、如珠宝串缀的平倭碑、白雅雨烈士(李大钊老师)墓、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墓、康熙御书碑亭等目不暇接。我们站在山间的望江亭上,俯瞰滔滔长江东流水,远见隔江群山烟云缭绕。站在山之颠,真有“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宽天空”的感觉。游兴正浓,可时近中午,只得返校。
阅卷没有劳务费,但有少量伙食费补贴。早餐除稀饭外,外加各式早点,四、五道咸菜,随意挑选;中午和晚上荤、蔬菜特别丰富,蛋、鱼、肉、虾、蟹、海鲜等,顿顿花样翻新,饱了阅卷老师们的口福。我从小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这么好的伙食,还是年初一吃酒酿——头一遭(糟)。
阅卷结束回家,母亲和妻子都说我胖了,一称,竟增加了3斤体重。这次阅卷,受到了名师的熏陶,增长了知识,领悟了高考试题导向,收获了语文教学真经,受益匪浅。

作者夫妇和儿子一家游南通狼山

作者外孙女是南京医科大学在读四年级学生,大一时在校摄影比赛中,一组摄影照获校一等奖,去年,在全国在校大学生短(微)视频竞赛中,她的一档短视频节目,获江苏省特等奖,全国一等奖。
作者简介
周平,启东市人,高三语文教师丶高级编播员,数百篇新闻丶通讯丶诗歌丶散文等散见于各级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