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钩沉7
作者:宋今声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想得到“全福”。但是,真正要想得到“全福”,那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什么叫“全福”呢?清代涨潮在《幽梦影》里是这样说的:“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敏。人生如此,可谓全福。”即如我等居住的地方,山水全无,要说全福,这就缺少一福。
“长官廉静”,“廉”,就是清廉,为官两袖清风,公事一尘不染。不行贿受贿,不侵占贪污。“静”,就是清静。静与“动”相对,即是静止,没有声响: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通假“净”,即有“清洁”之义。为官能“静”,就能达到“无为而治”之境界,不扰民,不乱政,清正廉洁,恪尽职守,爱国敬民;这样的政府官员,是群众敬仰爱戴的公仆。
“家道优裕”,家道,即是家庭得以成立与维持的道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文明礼貌,互敬和睦,遵循伦理,不悖常理;“优裕”,泛指物力宽裕,财力充足,就是不贫困,生活滋润,平安祥和。
“娶妇贤淑”,男子成家,必须娶妻,这是人生通理。“贤淑”本指男子德性佳美,后来多指女子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勤俭朴素,贤能善良。
“生子聪敏”,这是天下所有做父母的共同愿望。“聪敏”即是聪明,遇事反应敏捷。不是有那句话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普天下的人子们都成为龙子龙女了,那么,所有人不都是皇帝了吗?其实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以后,能够自立自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罢了。“生子聪敏”,最为关键的是父母影响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良好,“愚钝”的子女可能成为聪敏的人才;家庭教育低劣,“聪敏”的子女可能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弃儿。想想看,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谁能得到以上那些好的境遇呢?

实实在在的全福在于身体健康、自立自强。即如宋代苏辙在《栾城集·明堂贺表》里说的那样:“能事既修,全福自至。”能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事业不一定是大富大贵,把修鞋匠当好了,把眼前的地摊儿经营好了,把一群牛羊放牧肥了,把一块土地耕种丰收了,同样是一番事业),并且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是“能事既修”。“能事既修”,重点在于一个“修”字,修德进业,立品端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炼一个好性体、一身好本事;修养一个好德行、一个好性格。偶有不善,能够及时修补;职事缺失,善于立刻修葺;专攻一业,能够埋下头去,心无旁骛;临事一职,能够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郑板桥语),做一个没有依靠思想、不企盼别人周济的人,达到了这一目的,可能“全福”也就拥有了。诸君以为如何?
初稿于2010年2月17日
深识于2021年5月6日清晨敬足斎
宋今声,现为双辽市玻璃山镇关工委副主任、市书友协会秘书长,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