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500亩“玉蟾茶”茶叶基地欢迎你!
报告文学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专稿)
一锅清水为自己送终的红色专员
--革命先烈刘齐滨一生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事迹
一位哲人说过,除了生死,人世间再无大事。而我们许多共产党人,在生死时刻,想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安危,至死无半点私心。
他叫刘齐滨,是山东曹县韩集镇刘岗村人,他曾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但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带领同学们赴南京请愿,放弃个人的一切,投笔从戎,以血肉之躯阻挡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但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军警用枪托砸伤左胸,伤至左肺,患上严重的肺病。后他又抱病在家乡,组建山东曹县抗日救国会和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任会长,将会员发展到十万之众。
他是山东曹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第一任县长,他又是冀鲁豫边区第三专署的第一任专员。在他任县长、专员期间,毁家纾难,变卖了祖、父辈近百年用汗水换来的殷实家产,供应南来北往的革命将士。
在日寇占领山东曹县城后,曹县县委、政府一并迁到刘齐滨家里,领导曹县的抗战。因供应众多抗战将士的食宿,此时,刘齐滨的家已一贫如洗,但他和家人又四处借贷,保证将士们的吃穿。开国将领杨得志、戴晓东和许多将士将他家称作是“共产主义的饭店,革命征途上的加油站”。
过度的劳累、恶劣的环境,使刘齐滨因伤而致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一天奔走后,时常吐出一滩滩的鲜血,胸部一次就可挤出很多脓液。病成这样,他依然心系根据地的建设和群众的冷暖,策划着“反扫荡”斗争。他躺在专署办公室的 床上,让人代笔,草拟了《关于发动群众开展抗灾救荒的意见》、《关于精简专署机关的建议》和《关于反“扫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10多个文件,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对以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当同志们劝他要注意休息时,他说:“我的生命可能不会太长了,更需要抓紧时间为党工作。”
地委、专署的领导非常关心刘齐滨的病情,特批一点粮食和几斤鸡蛋,让他增加营养,恢复健康。有一天,刘齐滨的妻子带着大儿子去看他,此时,刘齐滨已卧床不起,床头放着没吃完的炒鸡蛋,当时只有四五岁的大儿子,一见桌上有炒鸡蛋,伸着小手就去拿。刘齐滨赶紧把儿子的小手拦了回去,他亲切而又严肃地对妻子说:“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照顾,为的是让我早日恢复健康,更好地工作,孩子虽小,也不能随便享用。剩下的这一半,下顿饭热一下,不是又能对付一顿吗?为革命节约一分是一分”。妻子理解他的心情,什么话也没说,赶忙把孩子哄了出去。
1942年4月15日上午,已昏迷两天的刘齐滨突然十分清醒,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已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便让妻子倪巧云托扶起自己,向守候在身旁公署的同志们安排自己的后事:“我快不行了,感谢大家多日来对我的照顾,我死后,可开个小型追悼会,但要通知来的人自带干粮,我们公署在院里烧一锅开水,给同志们喝,也等于为我送行了”。停了一会,他又艰难地抬起头说:“我死后,我的孩子和家人不得享受任何特殊照顾,让他们自谋生计,切记,切记”。在他身旁的公署领导、战友、妻儿连连点着头,泣不成声。
“刘专员,我们的好专员啊”!多年并肩的战友们哭的实在说不出话来,他们上前紧紧抓住刘齐滨枯瘦的手,扶他躺下身子。
没多久,鲁西南大地上众人敬仰的刘齐滨专员永远的闭上双眼,与世长辞。为避免日伪顽杂军趁机破坏我们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6月5日,鲁西南地委第五公署在曹西北贾集村为刘齐滨专员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在会场中,按刘齐滨专员生前的安排,烧了一大锅清水,四面八方赶来的抗战将士、乡民,每人流着热泪,端着一碗清水,肝胆欲碎地呼喊自己衷心拥戴的刘齐滨生前曾担任过的职务名称“刘会长,刘部长,刘县长,刘专员”,全场哀声一片,忆想着刘齐滨同志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救国醒民的一千多篇文章的深义;忆想着刘齐滨不顾生死、为国为民的南京泣血请愿的壮举;忆想着刘齐滨投身抗战、毁家纾难、变卖所有家产,为抗日将士开办“共产主义大饭店”的义行;忆想着他固守三村、病榻上檄文退敌的果敢;忆想着刘齐滨时时处处甘为人民当牛做马,桩桩件件感人肺腑的英迹。那一锅清水托浮起刘齐滨“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忠心赤胆。为永远纪念刘齐滨这位人民的好专员,1943年8月,中共鲁西南地委决定将山东曹县改为齐滨县。
这是几十年前发生的故事了,但每回望一遍,仍能令人泪湿双眼。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刻,发问,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几十年前我们的革命前辈用自己的无私言行和生命为我们写出闪光的答案。

作者简介
王泽坤,笔名,微信名天阔,曾任56005部队战士,文创员,广播电台,电视台长,广播电视局局长。现任曹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关工委副秘书长,中华新闻通讯社特邀主任记者。先后在全国新闻媒体,文化文学刊物发表多篇诗文和电视记录片。所著散文《书记的耳光》为《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中央《求是网》《中纪委国监委网》及凤凰资讯,共青团中央网等全国300多家媒体全文转发。获千万阅读量。报告文学《石父》中篇小说《生死班和他们的战友》,《党员干部运粮队》均获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