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城故事会/特邀利川作家刘志尚主讲
车车灯心子幺妹桃英
(一)
桃英本是童养媳。进福妈从花梨岭育婴堂领养时才半岁,用一件破棉袄包着抱回家,当时正值桃花三月,顺口唤名桃英,就是为2岁的儿子朱进福养的小媳妇。那时福进还没断奶,正好桃英也吃进福妈的奶水,和进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俩小无猜。桃英被养父母当亲闺女疼爱,从没打骂过,桃英灵巧懂事逗人喜爱,进福遇事都让着桃英,俨然亲生兄妹。进福爹早先在羊岔街李绍先的石印作坊当徒弟,后到民生工厂印刷部当印刷工。那时,国民党利川县党部主编的《乡里鼓》(后改名《新利川报》)在民生厂印刷,工厂生意好,进福爹月月工钱稳定,一家4口小日子也过得舒服。1942年一场飞来横祸,半夜里宪兵队进屋抄家,进福爹被一绳子捆走。原来他师父李绍先是共产党城关支部书记被捉进大牢,进福爹与师父往来密切,搭火烧背抓进牢房严刑拷打,又押送到恩施集中营。进福妈带着一对儿女,一下子断了生活来源,还要设法打救丈夫。无奈之下,只有卖油炸粑粑求生,每天夜晚点着桐油灯,进福和娘推磨,桃英站在板凳上用汤瓢向磨眼添料。进福和桃英唱起推磨歌:推磨嘎磨,推粑粑甜不过。推粑粑接嘎嘎(外婆),嘎嘎不吃酸粑粑。隔壁饿痨老婆婆,吃嗒十二个,哎呀,肚儿胀不过。......磨完一大盆米浆,进福和桃英先睡,娘还要过滤吊浆,办好喜沙馅子后才睡。第二天刚见亮起床,三娘母收拾锅火器具在玉皇楼下临街摆好摊子,桃英生火,娘做喜沙粑粑,进福拿锅铲在油锅里炸粑粑,一边炸一边叫卖。母子三人相依为命过了两个年头,李绍先被枪毙后,进福爹因没有查出共党的证据,从恩施集中营放回来,人已折磨得枯瘦如柴,肺结核染身。找到民生工厂要求复职,经理一看人都成病佬了,那肯接收,好在同意进福顶他爹进厂当学徒。此后,每天桃英和娘一道推磨,进福爹添料磨米浆,白天依然卖油炸粑粑。洪芝常来玉皇楼下买油炸粑粑,一来二去洪芝和桃英相好,情同骨肉姐妹。1948年腊月,进福爹病死了,亲朋好友前来座夜。那天晚上,进福妈作主,让进福和桃英在孝堂拜天地成亲,桃英这年才15岁。

(二)
利川解放后,民生工厂被县人民政府接管,进福爹因共产党一案坐牢,进福成了苦大仇深的工人阶级,当上厂工会的民兵队长。街政府筹办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大东门由洪芝成头组织车车灯。洪芝第一个邀桃英。进福妈不让去,但进福却支持桃英去。洪芝又软磨硬说,进福妈只得放行,但始终不放心,被地里叮嘱洪芝道:“我把桃英交给你,可不能出什么事哟。”洪芝打包票说:“大婶娘只管放心,如今进福手里掌握了枪杆子,还怕哪个敢拐人不成。”桃英本来就爱唱爱跳,乐意喜欢,于是就扮车车灯心子幺妹。人换衣裳马换鞍,桃英一上装,新姑娘的姿容一下子展露出来,要人才有人才,要姿色有姿色,在大东门被称为新媳妇中的“盖面肉”。解放后,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运动接二连三,运动多开会也多,宣传发动少不了文娱活动,桃英成天就跟洪芝到处唱车车灯搞宣传。有空闲,还得跟妈卖油炸粑粑。进福却矮子爬楼梯步步登高,入党后派到恩施革干学习,回来就抽去搞土地改革,当上工作同志。运动轮到宣传《婚姻法》,县法院、妇联门口,闹离婚的男女牵线线,两口子三句话不好,说离婚就打脱离,这边离那边嫁。有人挑唆桃英:“你是朱家的小媳妇,若是离了婚,像金凤那样嫁个军官当太太,该多风光。一辈子呆在朱家卖油炸粑粑,多可惜哟!”桃英也向往自由,心里象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进福妈就担心桃英闹离婚,也看出了桃英“这山望着那山高”。独自伤心落泪地求洪芝,千万要劝桃英别离婚,要不然朱家就鸡飞蛋打,白替别人养媳妇。洪芝安慰婶娘说:“您放心,水桶吊进水井里,是你家的还是你家的。”于是拿定主意,她把桃英做童养媳的身世一五一十告诉县妇联w同志,w同志最讲阶级感情,对洪芝说:“桃英若是忘恩负义,要闹离婚,她过不了我这一道关。”正好县城里放电影《小二黑结婚》,w同志把进福和桃英当作婚姻自由的典型,在东街开会时称赞说:“朱进福和桃英那就是利川县城的小二黑和小芹。”这话让桃英听进耳里,也志得意满,打消了离婚另嫁的念头。
(三)
县城工商业改造,桃英母女一同加入街道饮食合作商店。镇政府指定桃英当商店出纳管钱,桃英不认字不会记帐,顿时陷入没文化的苦恼。想啥来啥,正好扫盲运动来了。街政府办起扫盲夜校,机关干部、学校老师都主动义务教市民夜校。东街的夜校设在大东门玉皇楼下,负责扫盲的是都亭小学聂老师,年轻洒脱,吹拉弹唱都会。聂老师为了宣传扫盲运动,自编一首歌,上夜校时一教唱,桃英头一个学会,打心眼里佩服聂老师文化高有才华,成天就哼这支歌:砍柴莫砍桐子柴,桐子打油划得来。灯盏挂在板壁上,郎学认字妹做鞋。做双鞋来街上卖,文化课本买回来。聂老师特别关心桃英扫盲认字,还教她打算盘、记帐。桃英聪明,悟性高,加上学习又钻心,逐渐能写字算帐,成了合作商店名符其实的出纳会计,俨然脱产干部。桃英如此进步之快,自然感激聂老师的精心辅导。聂老师本是风流倜傥,暑假也不回家单独给桃英补习文化。那知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乘着桃英求学心切,将桃英勾引上床。桃英居然还是处女,让聂老师大喜过望。墙有风,壁有耳。桃英“翻泡”(今谓之出轨)的事瞒得了别人,哪瞒得住洪芝那一双眼睛。洪芝有心计,既要保娘娘又要保太子。为了两全齐美,暗地里找到小学校长反映情况。校长听后非常重视,当夜就把聂老师狠狠训了一顿,警告说:“你身为人民教师,家有妻室儿女。借扫盲之机,勾引良家妇女,若不悬崖勒马,一但被拿住把柄,轻者开除公职,重则判刑坐牢。”聂老师虽矢口抵赖,毕竟作贼心虚,只得丢车保帅,于是当着校长的面写了份调离申请,次日卷被盖回乡。教育局随后一纸调令,聂老师回到乡下老家的小学教书。桃英的肚子里装了“货”,刚好进福回县里开会,夜里桃英哄着进福也有了夫妻之实。原来两人孝堂成亲只有仪式,却没有同房。大东门的伙伴都嘲笑进福和亲妹妹成亲是“背锅铲”,进福自觉羞愧,对桃英也敬而远之。宣传《婚姻法》,福进才清楚桃英是自己的童养媳妇,此时桃英正想打“裂边鼓”,进福那敢强迫亲近。想不到这天夜晚桃英主动邀请,真是天降奇缘,格外珍惜。第二年生下一个胖闺女,桃英给女儿取名叫“杉杉”。养子容易见孙难,乐得进福妈眉开眼笑。进福妈常抱着孙女在大街上向街坊邻居展示夸耀,还问:“你看杉杉像哪个?”看过的人当面㳟维,有说像爹,也有说像妈。背地里却说:“爹也不像,妈也不像,像学堂那教书匠”。
(四)
1958年大跃进,县商业局把县城的旅社、饭店、酒楼合并收归国有饮食服务公司。合作商店里的饭铺、面食业让县服务公司划走了。 桃英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仍留在合作商店,归城关镇领导。桃英被镇政府委任为经理兼会计。1959年突如其来的困难时期,全国人民过上“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杂以瓜菜代的日子。”粮食部门出台政策,凡是吃饭、买小吃、副食都要凭粮票。县商业局规定猪肉凭票供应,凡外来的干部、职工到县招待所就餐。乡下人进城,中晚餐必须到国营饭店、酒楼和餐馆凭粮票供应米饭、馒头、包子、面条、包面。城镇合作商店,只能卖小吃零食,每月指标定量,超额不补。面粉只拨给国营饭店、招待所,合作商店只配供小额大米、杂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下子小吃店成了半关门状态,店员的基本生活都难维持。天无绝人之路。桃英把各小吃店的店长召拢开会,佈置应对时局,要把小吃店盘活。食品公司不供应猪肉,每个店都要买酒糟喂猪,米汤稍水不准白丢。又安排各店乘农村土豆上市,先借钱收购一批土豆。乘秋收时节,收购一批红海椒和新苞谷,用海椒浆和苞谷面加工酢辣面,各店都库存了几缸。桃英在齐岳山上买回山羊肉,剃出大骨头熬萝卜汤锅。羊肉切碎配上食盐、生姜、八角、茴香、花椒拌上酢辣面,在蒸格里先放拌盐的土豆,再放一小份拌味的酢辣面羊肉,蒸成香喷喷的羊肉格格。一下子成了一、两月没有尝肉味的居民的抢手货。桃英发现粮食部门能用一斤粮票买三斤粹米,于是找粮食局批条买粹米,淘尽谷稗沙子,加上绿豆磨成米浆,烫成绿豆皮,大碗收2两粮票,小碗收粮票1两。小吃店的绿豆皮成了居民的早点。赚来的粮票买大米,又把油炸面窝、油炸粑粑兴起了。桃英利用丈夫福进在毛坝公社当武装部长的关系,乘乡下茶树籽成熟的季节,找到油榨坊定下一批茶油,把粮店供应的菜油按比例一达配,每天早上磨好的豆浆过滤前,用合渣加上调料和米浆调配好,用圆铁模具勺着一个一个地下油锅,炸成面窝,5分钱一个,不收粮票。又将吊米浆揉好后,用巴山豆面拌葱蒜作馅子,做粑粑下油锅,油炸粑粑每个收1角钱粮票1两。小学生上学买面窝、油炸粑粑拿着边吃边走。连机关干部吃早餐,也到小吃店喝一碗豆浆,两个面窝,或油炸粑粑过早,粮票也节省下了。冬天,山里人挖蕨根,淘蕨粉(又称根粑)。桃英下乡定货,卖蕨粑粉的农民送货上门,蕨粑粉依质论价,小吃店格外给挖根农民生活关照,煮一大碗绿豆皮不收粮票,端一个蒸肉格格,外加一两白酒。有了蕨粉,店员们把皱皮的土豆煮熟后剥皮,杵成土豆泥,加上蕨粉,揉好后做成根粑渴圆。2角钱一碗,不收粮票,赶场的社员就缺粮票,有了根粑汤圆,加一个蒸肉格格,一两白酒,又饱肚子又舒服。

(五)
1960年,生活困难才真正压头,计划经济粮食列为战备物资。牛羊肉也跟猪肉一样统购统销,凭票供应。城镇关闭农贸市场,也不准城里人到乡下任意采购粮油肉食,小吃店的生意更难做。到热天,国营饭馆、酒楼卖凉面、凉皮。小吃店得不到面粉供应,就用蕨粉做根粑凉粉,和凉面一样的价钱1角一碗,根粑凉粉不收粮票,又受老百姓喜欢。桃英在乡下找农民用斑鸠叶揉成浆水,加上稻灰碱,做成“鬼豆腐”,送到小吃店,打成小条加上酸水、味精、麻辣香葱,看上去碧绿碧绿的,有如翡翠一般,换个名字叫“神仙豆腐”,5分钱一碗,解渴爽心。桃英摸出了生意经,瞄准城里居民的生活习惯,打一枪换个地方。五月端阳节前,她把半年的供应指标全买糯米,让店员连更晓夜包粽子,从初五卖到十五,收钱收粮票,居民买粽子,干部职工也跟着买。到九月,俗话说“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桃英早用卖棕子收回的粮票买下糯米。重阳节这天,全城小吃店都打糍粑,卖热糍粑,从山里农户购来的蜂蜜,在热糍粑上加一勺,又甜又香谁不爱吃。桃英还吩咐架上油锅,把平时人们难得一见的“喜沙油糍”让店员亮亮手艺,那糍粑里包着红豆喜沙馅子,做成小圆饼,当中一个窝盔状,油锅里一炸,出锅时黄金亮色,香愤扑鼻。别说吃,看一眼就叫人口馋。齐岳山的牛羊被食品公司统购了。桃英却发现县食品公司加工火腿修下的边角肉不凭票供应,找商业局批条买到边角肉,用铬铁烧过猪皮洗刷干净后,依状切成小块,加上食盐、花椒、八角、茴香粉与酢辣面一拌,蒸猪肉格格,让昐望打过牙祭的人们过个瘾。春节后,机关干部、工厂职工上班了。小吃店把养的肥猪杀了,肥肉蒸盐菜扣碗;大骨头熬萝卜汤锅,排骨砍成碎块,拌上酢辣面蒸疙兜酢扣碗;大肠切碎拌酢辣面蒸肥肠格格,都不收肉票。大年初九,小吃店卖大汤圆,汤圆分两种,浑汤圆包的馅子是猪瘦肉丝炒豆腐和香蒜。糖汤圆包的馅子是碾细的核桃、苏麻面拌红糖。一直卖到正月十五,县城的男女老少挤到小吃店里吃“元宵”,就象看车车灯一样去一潮来一潮。生活困难执续到1962年,国家回茏货币,开设高价饭馆、酒楼,鸡鱼、牛羊猪肉,精米、白面全拨给商业局开设高价餐馆。粮食部门也给小吃店供应一批议价苞谷不收粮票。桃英先买10斤苞谷回店,就和做桂花糕的李师父商量,粗粮精做,用苞谷磨浆发酵,终于蒸出了桂花糕式的苞谷粑粑。有馒头一般的松软,吃在口里有桂花的清香,酸甜可口。桃英安排各小吃店全卖苞谷粑粑,带着一班大娘大妈满街叫卖,口里高呼:“苞谷粑粑,热乎乎的,大个个的,亲甜的!”小学、初中的学生也学着吆呼,满街应和。年轻人一看卖粑粑的是大娘大妈,干脆把“亲甜的”改为“亲娘的”。走上前就说:“卖两个亲娘的苞谷粑粑!”大娘大妈也不生气一边收钱,一边夹粑粑。口里还在喊:“苞谷粑粑,热乎乎的,大个个的,亲甜的!”和当今广告词一样,吆呼声在大街小巷回荡。

(六)
朱进福经过历次政治运动成长进步很快,到1 966年已当上城关镇镇长。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进福成了当权派,被红卫兵戴高帽挂黑牌押着游街,老娘看到儿子挨斗,一着急昏倒在地,送进医院没几天就断气了。桃英在洪芝、金凤一班姐妹帮忙下安埋了老娘。进福关在牛棚里不让回家,闻讯后夜里偷着哭泣。运动继续深入,张麻子撑起“工农兵大联合”的大旗,桃英也积极投身其中。文革中破旧立新,不准唱车车灯,却时兴跳忠字舞。桃英跳忠字舞无师自通,兼职大联合的宣传队长。女儿杉杉是红卫兵,被桃英推荐到大联合的宣传车上当播音员,每当大喇叭放过《东方红》后,便是杉杉念文章、呼口号。桃英还特别买下“凱歌牌”收音机,让女儿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练习普通话。武汉“7.20事件”后,大联合垮了。县饮食公司干部吕金钗,本是恩施财校分配的学生。到职后,就看不惯合作商店的生意比国营饮食公司兴旺红火,那简直就是资本主义的温床。更嫉妒桃英这位集体人员,当个“冒牌”经理,还常商业局干部面前扬扬甩甩的,处处跟国营服务公司唱对台戏。文化大革命兴无灭资,运动深入到如今,这合作商店还是一块铁打不动的营盘。国营商业理当攻占合作商店这个资本主义的堡垒,吕金钗于是便自告奋勇到合作商店点火夺权。吕金钗到合作商店策划批斗大会,利用小吃店刘大娘的儿子是商业局的干部,吕金钗发动刘大娘,起来揭发批判桃英经理,打开灭资兴无的局面。批斗会那天晚上,吕金钗主持会场,桃英站在当中接受批斗。吕金花点名刘大娘发言,刘大娘站起来,数罗桃英说:“今年春节小吃店杀猪分肉,一人分10斤肉,别人拿的肥膘肉,我得的软欠皮皮,还带一托大骨头,经理你办事公不公道?”吕金钗一听,城镇居民每人每月才供应猪肉半斤,小吃店一人就分猪肉10 斤,真是数量惊人。当即表态说:“私分猪肉是破坏国家统购统销,简直胆大包天,不管是谁分的猪肉一律退回,上交县食品公司。”开会的大妈大娘一听要退还猪肉,一下子炸开了锅,个个奋恨不平,维护切身利益,自然众志成城。这个说:“自己喂的猪,吃达就吃达,与你饮食公司屁相干!”那个说:“吃下了肚家坝,屙屎来还。”“要退还啦,打到海底摸螺丝。”......众人七嘴八舌吵开了。吕金钗听烦了,桌子上一巴掌,怒吼道:“我就不信邪,你们这合作商店简直就是个土围子。”发桂花糕的李师父一听,这“土围子”本是乡下关猪圈狗的地方,气得一下子站起来,冲到吕金钗面前顶撞道:“你这黄毛丫头,你说这里是土围子,把我们五六十岁的人当猪狗,老子要锤你的人。”老娘大妈们个个都是贫下中农,工人阶级,平常连街上的泼皮横妇都畏惧三分,哪里把这“鸟鸦嘴”放在眼里。大娘们一哄而上去,指着她“娼妇、母狗、烂婆娘”破口大骂。只差要撕她的嘴皮,扇她的耳巴。吕金钗此时寡不敌众,见势不妙,灰溜溜逃离会场。这一下,满城的人都晓得合作商店的老娘们惹不起。吕金钗跑回服务公司求助,领导说:“人家合作业店是城关镇管辖,咱把手伸到那里,且不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连商业局的负责人也嫌吕金钗无事生非,谁也不支持她。吕金钗自讨没趣,一场精心组织的合作商店批斗会也不了了之。桃英依旧在合作商店按步就班。
(七)
李金钗啃不动青钢,啃泡木。乘县城“6.13”武斗之机,教唆一帮人把进福揪到大众广场陪斗,被人暗中用马口秤锤擂背心,打得吐血,摊在地上。洪芝闻讯求张毛子帮忙,先把进福送到医院看医生。又托人喊桃英赶到医院,拿药后把进福接回家里,夫妻俩抱头痛哭,多丂桃英精心照顾,进福才慢慢康复。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进福被解放亮相,当上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副主任。“男人有志,婆娘有势”,桃英又春凤得意。正逢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桃英得到消息立即到县招生办公室活动,杉杉被选送恩施师范。杉杉毕业后凭一口普通话分配到县广播站当播音员。粉碎四人邦,全县城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桃英重新扮成车车灯心子幺妹,和洪芝、金凤、长春等老伙计玩起车车灯上街庆贺。当晚,桃英请车车灯的伙计们吃夜宵,把可口的小吃端出来,一起喝酒庆贺。1986年10月1日,利川市成立庆祝大会召开,大东门的车车灯上街,还是洪芝、金凤、桃英、长春、傅二哥一班老角色。杉杉从省广播学院进修回来,当上市电视台记者,这天现场采访车车灯。镜头出现在当晚的电视银屏上,杉杉端庄大方,面带微笑,采访字正腔圆,和车车灯的一班人马在大街上互动亮相。大东门上年纪的人看过这场电视实况,都指着杉杉说比她妈当年还漂亮,真是龙生龙凤生凤。杉杉调到州电视台当主播,退休后的桃英金耳环、金项练、金箍子一身珠光宝器,成了广场舞的领军人物,又是唱车车灯的教练,逢人便自报山门:我是杉杉的妈!桃英不单是车车灯的传人,还是利川名优小吃的守护者。历经三年困难时期,接着又是十年文化大革命, 没有合作商店,当年那一班老头老娘的小吃绝活早就断代失传了。

2021年清明于利川
(下面链接是杨歌作品欣赏)
https://mp.weixin.qq.com/s/JAEev0WLpXSNR7gHtUI1v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