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翟耀文
元宵社火(下)
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在这四天中,为了能够全面的收集整理平阳府的元宵节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孔尚任每天晚上都要到大街小巷去观看花灯。白天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他站在街头兴致勃勃地观看民间社火表演。令孔尚任受到深深震撼的是民间社火中的抬阁表演,孔尚任把它称作“肩舞 ”。
抬阁是流行于平阳府一带大型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它的明显特征就是下边有人抬着,演员们在空中表演。具体做法是:先采用优质铁木制成高达一二丈高的阁架,再用形式不同的棍拐卡安装在一个形同方桌式的木质底座上。然后挑选漂亮的童男童女,穿着扮演各种戏剧人物的鲜艳戏装,将他们绑扎在阁架的铁棍铁拐上。阁架底座上安有两根抬杠,有数人抬起。小演员们腿脚不能动弹,但手臂可以动。他们随着当地民乐的鼓点节奏,在高空中表演各种臂舞或戏剧动作。孔尚任对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非常感兴趣,他用竹枝词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了。
汾水烟花似汴州,六街好处欲全游。
鸳红最怕春泥涡,暂借郎肩作画楼。
元宵节这一天,天高气爽。孔尚任从上午到下午,就一直信步游走在大街上。平阳城内人山人海,各种卖小吃的沿街叫卖,各种耍杂耍的这一摊那一摊,吸引了不少人围着观看。酒楼饭馆红灯高挂,忙着营业,客官请进,请上楼的叫喊声此起彼落。女人们的嘻笑声和孩子们的欢叫声连成一片,组成了一组美妙的乐曲。看到地处汾水之滨的平阳古城如此热闹,孔尚任不由想起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宋都汴梁。他觉得,现在平阳府的热闹繁华景象一点都不亚于宋代的故都汴梁。在平阳古城的各条大街上到处都是好看好玩的地方,孔尚任想,今天我一定要看个够,那一条街上的景色都不放过。忽然他看到一支整装待发的抬阁队正停在路边,孔尚任急忙赶了过去。只见一对对漂亮的童男童女像美丽的鸳鸯一样,正停落在高高的抬阁之上。他们可能是害怕地上的泥油弄脏自己的衣服吧,因而只能停在男人们的肩膀上作暂短的休息。孔尚任看到这些被绑在高处的童男童女们,年龄不会超过十岁,他们在一二丈高的空中一点也不害怕,他们的样子是那么的让人爱怜,孔尚任不由抬起头向他们招了招手。
天半飞来唱一声,万人围看似街平。
凌波小步无尘土,踏上双肩尽意行。
肩舞队开始表演了。只听得一阵阵歌声从半天空中飘落下来,阁架上童男童女们的歌声把成群结队人们吸引过来。孔尚任看到,这些空中的小演员们,随着抬阁者的脚步,在鼓乐声中不住的扭动,动作优美极了。他们如天仙下凡,在水波中飘舞一样。
一双红袖舞纷纷,软似花枝乱似云。
自是擎身无妙手,肩头掌上有何分。
更让孔尚任感到惊喜的是,阁架上的小演员们,一个个甩开了她们的舞衣的长袖子,在半空中不停地舞动,那五彩缤纷的舞衣水袖,象朵朵彩云在空中飘动。虽然这些空中表演者的脚被绑在阁架上不能动弹,但是,他们柔软的身姿,随着抬阁者的步伐,依然轻柔飘洒。他们似乎不是在肩头上,而是在人们的手掌上跳舞一样随和自然。
香尘遮断路东西,人影灯花到处迷。
只有嫦娥能入月,倩人扶上一层梯。
孔尚任看到,看红火的人真多啊,特别是妇女儿童,这是她们难得的放松机会。只见平阳古城的大街上,到处是花灯,到处是人群。熙熙攘攘蜂拥而动的人群,掀起了阵阵尘土。整个大街上昏蒙蒙一片,分不清那些是花灯,那些是妇女们盛装打扮的漂亮衣服。孔尚任想,只有这些高高在上的抬阁上的小演员们才能象嫦娥奔月一样在高空中飘舞,她们脚下抬阁的男人们正是让她们登上月宫的云梯啊。
行云送去舞腰身,人看天仙仙看人。
却笑歌台移不动,谁家无脚唱阳春。
孔尚任虽说在自己老家也看过社火表演,但象平阳府这样规模盛大的抬阁表演,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些天真可爱的小演员们在高空中翩翩起舞,天上流动的云彩,好象给她们伴舞一样。人们站在下面观看她们的表演就好像看天上的仙女表演一样。孔尚任想,这些在高空中表演的孩子们,她们在高处看下边的人们,就好象是仙女看凡人一样吧。看到这么精彩的抬阁表演,孔尚任忽然想起了现在还在五台山迎驾的他的好友刘棨知府。孔尚任清楚的知道,平阳府的元宵节之所以如此繁华热闹,都是刘棨知府治理有方啊。是啊,好的官员就像“有脚阳春”一样,走到哪里,就会给哪里的人们带来春天的阳光。孔尚任在感叹刘棨知府政绩人品之余,对刘棨知府的敬意油然而生。
大鼓楼连小鼓楼,香轮交碾路成沟。
春泥软脚难行处,不惜人扶走到头。
看完抬阁表演,孔尚任回到府衙,他的心情还处在极度的兴奋之中。他正想写点什么,把自己看到的全部记录下来。这时他的弟弟佃野推门进来,告诉他说,安徽凤阳的花鼓表演队来了,正在平阳古城鼓楼西大街表演。孔尚任是最好热闹之人,他一听说安徽凤阳花鼓队来到平阳古城表演,精神为之一振。他忘记了疲劳,立即让弟弟佃野陪自己去鼓楼西大街。
巍巍的大鼓楼和玲珑的小鼓楼分别坐落在西大街的东西两头,这里是平阳古城平时最热闹的地方。孔尚任看到成群结队的妇女们,乘坐着豪华的车辆,在大街上来来往往。她们有的坐在车上观看花灯,有的跳下车来购买东西 。滚滚的车轮把道路碾压的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由于是初春季节,一冬的冻土刚刚消融,道路泥泞难走。凤阳花鼓队在最西头表演,佃野见路难走,就劝孔尚任不要去了,等路好走了再去看。但倔强的孔尚任就是不肯,他让弟弟扶着他,一步一步的走到小鼓楼旁边。
凤阳少女踏春阳,踏到平阳胜故乡。
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断路人肠。
这确实是从安徽凤阳来的花鼓表演队,看到她们载歌载舞熟悉的舞姿 ,孔尚任好象又回到了江南。这些来自千里之外的凤阳少女们,竟然把凤阳花鼓和凤阳秧歌带到平阳府来了。她们的精彩表演,深深的吸引了路人。大家争先恐后的观看她们的演出,人们象被勾住魂一样,目不转睛的看她们表演。孔尚任也是一样,他看到这些边歌边舞的凤阳少女们,她们的表演就象在她们家乡一样轻松自如。孔尚任忽然想到,安徽凤阳的民间艺人能够来到山西的平阳府表演,证明这两地的民间艺术交流也一定很频繁。加强大江南北民间艺术交流 ,这也是刘棨知府的又一功德啊。
蹴鞠场中不用球,轻轻对踢眼斜瞅。
分明学得秦楼舞,五彩裙边漏凤头。
凤阳少女们正表演的是蹴鞠舞,场子当中虽然没有球,可是她们把踢球的动作模仿的惟妙惟肖。她们边踢边舞,赢得人们阵阵喝彩。在南方为官多年的孔尚任看到这些漂亮少女们的精彩表演,他一眼就看出,这些少女们是经过专门培训过的,她们的技艺一定是从秦楼楚馆这样专门的艺馆学来的。她们表演的非常投入,只见一双双绣花鞋在色彩华丽的舞裙下不停的转动,使观看的人们如醉如痴。
雨点花攒鼓衬锣,春风吹袂影婆娑。
是谁传与江南曲,压倒仙人踏踏歌。
凤阳的姑娘们表演的真是太精彩了,只听见鼓声夹杂着锣声,象雨点似的飘落下来。孔尚任惊喜地看到,表演者越舞越欢,她们盘旋起舞的优美身姿,把围观的人们看的眼花缭乱。孔尚任连连赞叹,这是哪里的高人教给她们这么美的歌舞呀。这些南国歌舞真比神仙们跳的歌舞还要好。她们的表演让平阳府的老百姓打开了眼界,也为平阳府的民间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平头鞋子窣长袍,便是儿郎态也娇。
恼乱红尘行到晚,何人收管郑樱桃。
孔尚任看到,在表演队伍中,有几位是扮演小生的。孔尚任起初以为他们是男的,可仔细一看,却是女扮男装。她们装扮的真是像极了,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只见她们脚踏平头鞋子,身穿男子的长袍,跳着男子的舞蹈。看到她们欢天喜地的样子,孔尚任忽然想到他在南方为官时了解到女艺人们的一些情况。这些女子们都是因为家庭生活所迫才出来卖艺的,在她们身上人人都有一段血泪史。她们千里迢迢从安徽凤阳来到山西平阳府,在繁华烦乱的街头,从早到晚强颜欢笑,辛勤献艺,为的是养家糊口孝敬父母,有谁能知道她们历经的艰辛呢,又有谁能关照她们的生活呢。在人们的眼中,她们都是三教九流中的人,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想到这里孔尚任不禁落下同情的泪水。
胭脂粉淡走天涯,不数宜春院里花。
结下风流无限恨,插秧时候懒还家。
孔尚任非常同情这些来自民间的年轻女艺人,她们个个能歌善舞,貌若天仙。她们的表演才能和技艺完全可以和唐玄宗时代在歌舞教坊里受过专门训练的梨园弟子相比美。她们这大半辈子看来只能在街头卖艺,虽然这些女孩子技艺高雅,但是她们只能作为供人们玩乐的工具,在社会上没有一点地位,还是被人们看不起的。他们心中积压的苦闷和忧愁能够向谁诉说呢?现在在她们的家乡已经到了插秧季节,可是这些艺人们懒得回去,因为她们家中没有田地,没有插秧的地方呀。她们只能过这种流离颠沛 流浪生活。她们是社会上最值得同情的人,想到这里,孔尚任连连叹息,他观看表演的兴趣大减,闷闷不乐的离开了表演场所。
衙鼓三敲罢市帘,欢场散尽女纤纤。
归来却似乡园里,纸剪花灯挂满檐。
正月十六的夜晚,官府衙门的更鼓已经敲了三通。夜已经很深了。热热闹闹红火了四天的欢庆元宵节的活动,也慢慢落下了帷幕。那些难得出来散心的女人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热闹的街头各回各家。孔尚任在大街上吃了碗元宵,也回到自己的住处。看到屋檐下那些用彩色纸张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花灯,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孔尚任心情异常的激动。他觉得今年在平阳府过的这个春节和元宵节实在是太好了,刘棨知府在生活上安排的无微不至,他还观看了如此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表演,不仅使他开了眼界,大饱了眼福,更重要的是他对平阳府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艺术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为他纂编《平阳府志》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虽然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但孔尚任此时此刻没有一点想家的感觉。他觉得这里和他的家乡是一样的,他已经把自己当作平阳府人了。



作者简介:翟耀文:笔名愈嘉,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曾任临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为山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诗学会常务理事、临汾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临汾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临汾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临汾市东方诗书画院副院长丶临汾市平水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出版有诗词、楹联、散文丶小说、论文、诗词写作讲座、国学讲座等专著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