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尚 任 在 临 汾 (二)
原创作者:翟耀文
3、平 阳 修 志
听到平阳府有人来了,孔兴琏知一州和孔尚任赶忙迎出署门外。原来是平阳知府刘棨 派人来接孔尚任,还带来了两匹快马。孔尚任辞别了孔兴琏和众人,就往平阳府赶去。霍州署到平阳府总共一百多里路程,当日,孔尚任就到了平阳府。刘棨知府率大小官员在府衙门口迎接。见到白发苍苍的孔尚任,刘知府百感交加,他一把抱住孔尚任,叹息说:“东塘,几年不见,让您受苦了。”东塘为孔尚任的号。
孔尚任说:
“多谢青岑大人相邀,我岂敢不来。”
青岑为刘棨知府的字。
刘棨说:
“你我情同手足,何必以大人相称?”
孔尚任说:
“你我感情深厚,但礼数不能少,何况我将在您手下做事,还是称大人比较合适。”
刘棨说:
“那么以后我就称您为先生哦。”
刘棨说完。他和孔尚任都哈哈大笑。
当下,刘棨知府设宴为孔尚任兄弟接风。饭后,刘棨知府把孔尚任安排在自己的书房内住宿,当晚,俩人同塌而卧,一直畅谈到曙晓。本来刘知府想让孔尚任休息几天,先在平阳城里转转看看,但孔尚任不肯,他说,他在霍州署已休息好了,在平阳城里转的事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编《府志》要紧。刘知府只好依他。
第二天吃过早饭,孔尚任在刘棨知府的书桌上见了两份文件资料,一份是刘知府给上司写的关于纂修《平阳府志》的申请手折,另一份是修志班子的人员安排。孔尚任先拿起手折看,只见刘知府在上面写道:“甲申冬,青岑钦承帝命,召试乾清,简拔守土。甫下车,考其图籍, 翳维旧志,编修于明神朝,时距今盖有百年矣。”孔尚任知道,旧的《平阳府志》首成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当时只有一卷刻本。明清两朝,平阳府属视山西全省三分之一,幅员辽阔,人员众多。仅有一卷《府志》是不够的,何况,近一百年平阳府志还是个空白。孔尚任 想,刘青岑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好官,刚一上任,就关心起地方府志来了。他接着往下看,只见刘棨写道:“顾念平阳为唐 虞 夏故都,其淳闷朴茂所留贻,圣哲名人多出其间,依古以来,迥殊于他郡。乙亥地震,皇上遣官发帑,缮城郭,建学校,取颠覆而噢咻之。俾不至一民一物之失所,乃百年之内记载阙如。”孔尚任接着往下看,刘棨写道:“尧舜禹所已行与未及行者,一振举间。无不过者化,存者神,道源契合于是偏,在敢不拜手稽首 舞而编辑也哉。青岑不同司徒之所掌,而寸土之职因皇上简拔,而郑重畀之者也。地黼座轸。念民难之意,当民气渐覆之时,又稔知此邦之人柔且瘠,而爱惜长养之为急。不揣愚昧,兼资众长,勒成一书,用以告官兹土者,且不敢以其难者,遗后之君子也。”看到这里,孔尚任不由拍手叫好:刘青岑真才子也,府志还没编写,他把理由说得如此充分,其忠心爱民,尽职尽责之心跃然纸上。孔尚任想将来一定要把刘棨这手折上的这些话作为序言收入《平阳府志》。拿着手折再往下看时,孔尚任的心逐渐沉重起来了。只见刘棨写道:“天下事患于不为,为之而又知其难也。夫一家之中,历史久远,使之上溯高曾而述所为,亦或荒渺莫稽。况乎地方二千里,变故日多,文献日就湮灭。卷帙之仅存者,既多伪不可信。其近今所捃摭又复名实互浠,信疑参半。如是而欲订其 谬周,择之精而语之详,岂不难哉。然而焚膏 ,不敢惮劳。所谓百年之内记载阙如者,亦几几呼。可以畚一郡之观,绍前贤之绪矣。”孔尚任对刘棨知府说的这些深有同感,他对刘棨肃然起敬。他想,刘青岑不仅是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也是一个考虑问题很周全的人。孔尚任深深知道,志者,记事之书也。旨与史合,体与史殊。府志更难于省志与州县志。省志宜简,州县志宜详,而府志折衷其间,详简各适,所以难也。纂编《平阳府志》更是难上加难。平阳府地大属多,人繁事杂。散落民间的文册纷如牛毛。一事之疑,一字之讹,得遍询三四十属。考核之烦杂,也可能把人弄得头晕目眩。而官方的文史资料却又少的可怜。除了明代有一部旧志,记的只是明穆宗以前的事。而明神宗及以后的事,则没有记载。况且,近百余年来,平阳大地战火不断,好多文史资料毁于战火,散于荒野。同时平阳又经历大的地震,好多文物古迹,文史资料被灰烬澌灭。现在想详细了解一郡的典章制度,声名文物,历史掌故,求什一于千百年而不可得。现在救残补缺,抢救文史资料是当务之急。孔尚任感到自己身上担子重了许多。
令孔尚任感动和感到欣慰的是,当他拿起纂修府志班子人员安排名单时才知道,他的这位知府好友不仅聘任他为《平阳府志》总纂修,而且,还为他选派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有:翰林院孔目浙江嘉兴人高孝本;修选知会江南徽州人吴启元;江南桐城人刘允生等。参与采辑,校正,抄录的还有多名进士,举人,解元,贡生以及各州县的知州,知县共计94人。刘棨知府亲自担任修志总指挥。孔尚任身上一阵发热,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编出一部精品名志来。否则将对不住这位信任自己,看重自己的知府好友,更对不住平阳府这一方渊源流长的文明厚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农历十月末,在刘棨知府组织府志纂修人员同孔尚任见面之后,《平阳府志》的编纂工作正式开始了。
孔尚任把纂修人员分成几组,一组专门收集整理府衙内的文史资料。一组到各州县署衙收集资料。另一组深入民间收集散落的文史资料。包括到寺庙,道观,古墓收集碑文资料。还有一组考察绘制平阳府境内的山川河流图,和收集“兵氛志”史料。孔尚任认为,平阳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发生过多次战争,应该把“兵氛志”纳入《平阳府志》,这在府志纂修上是一个创举。
孔尚任认真翻阅各种资料,修正补漏,救残补缺。他还登门拜访了平阳城内许多宿儒和社会贤达,从而熟悉了平阳府许多历史人物,重大事件,风俗民情和地方掌故。孔尚任根据掌握的资料,他将府志按不同科目,分类分卷进行编纂。孔尚任要将近三千多年的古平阳历史全部编入自己纂修的《平阳府志》之中。
孔尚任常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方便查阅资料,他干脆就搬到办公室去住,刘知府劝阻也没用。
编纂工作是相当辛苦的,编修人员必须认真收集,整理,阅读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还要认真甄别,考证,核对。然后写出初稿,交给孔尚任审核。审核过后还要交给刘知府审定。刘知府审定后,送到缮写处誊写,最后由孔尚任统一总纂定稿。
一天,刘知府到编修馆里去查看,只见大家都是一派忙碌的神情,纂修人员各司其责,或检索,或抄录,或校对,表情严肃,认真对待,都把纂修《平阳府志》看成是自己毕生幸事。孔尚任更是坐在一个大桌子边,聚精会神的审阅资料,连刘知府走到他跟前,他都没有觉察到。
4、腊八酬宾
孔尚任主纂《平阳府志》,他象着了魔一样满城的寻找典籍。为了得到一份有用的资料,为了弄清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为了搞清一件事物的真相,他有时不得不低下头来硬着头皮去拜访一些自己本来不太喜欢的达官贵人。他精心考证,特别对山西南部的民族部落,世袭风情,民风民俗,历史变迁,山川形势,源流分合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证和研究。他一字一字地修正过去的旧志,补充旧志疏漏的地方。他一遍一遍的阅读文史资料,生怕有遗漏的东西。他常常一个人手秉蜡烛,仔细地分整资料,绘制图表,编写史料。由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使得本来就瘦弱的孔尚任明显又消瘦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
对于这一切,刘棨知府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多次劝孔尚任不要太着急,不要太劳累。要注意身体,要注意休息。纂修府志有的是时间。但孔尚任每次听了,都是微微一笑说:
“我根本不累,您看,我劲儿足着呢。”
刘知府只好无可奈何地说:
“但愿如先生所言,愿先生多保重。”
其实刘棨知府完全了解孔尚任的脾气,他的这位同乡好友,只要认准干的事,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转眼孔尚任来到平阳府已经一个多月了,这天正好是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这是民间腊祭的日子。腊八原是佛教节日,相传农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佛寺常于这一天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曰“腊八粥。”以后就成了一种民间习俗。“腊八节”吃腊八粥以表示庆丰收之意
刘棨知府想借过腊八节让孔尚任好好休息一下,也慰劳一下一心扑在 纂修府志上的“乡先生。”为了能使孔尚任吃上家乡口味。他提早托人从山东老家送来新鲜的鲍鱼,并请当地名厨烹饪。还按当地风俗煮熬了“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刘棨知府传命,所有纂修府志的人员全都休息一天,并到府衙赴宴。刘知府还请来了当地许多名士作 陪。
当孔尚任得知刘棨知府专门为他从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托人送来新鲜鲍鱼时,心情非常的激动,借着酒兴,索笔写下了一首四十八言的七言古诗:
腊月客平阳刘青岑太守
设鲜鳆鱼享客诗以志异
吾祖昔知密州事,家藏笈稿三百字。
纸尾略存海错诗,踌躇饱啖不满志。
鲁城距海五舍余,掩鼻但过鳆鱼肆。
腐鲞败鲎附盐车,纸裹鳆鱼签题字。
干腊贵与海参同,何家费钱邹家制。
内脔夹笋和姜椒,食而不知鳆鱼味。
梦想密州祖迹荒,不图甫醊无由至。
朅来驱车过平阳,汾水清寒游鳞避。
太守悬鱼朝野闻,早韭晚崧性所嗜。
节当媵腊雉兔稀,包鳖脍鲤何由致。
一介使丛密州来,倾筐海错佃鱼馈。
叮咛夜半戒冰厨,净涤细割加盐豉。
文火武火候停匀,釜鬲忽吐龙涎气。
云片卷舒白间黄,脆软甘香盈美器。
主人持盏先喝羹,故乡滋味浑不异。
宾客休歌食无鱼,簇鲜海鳆请君试。
左箸右匕食指忙,谁能咀嚼辩精腻。
今夕得领海味真,纸裹之物堪委弃。
食罢还索肤壳观,满蛤濡沫留生意。
晶晶蜃彩灯交辉,五色霞中闪金翠。
本是珠胎错认鱼,江瑶施舌介同类。
尔雅虫鱼注未详,口尝目睹今须记。
吾生饮啄预难期,鸡犬新丰多变易。
平阳乃有鲜鳆鱼,缘木求鱼言非戏。
这首四十八句的七言古风,孔尚任几乎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在这首古风中,孔尚任不仅详细的叙述了刘棨知府设鲍鱼宴招待他们的全过程,而且在诗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刘棨知府的崇敬,赞扬和感激之情。孔尚任用“太守悬鱼”的典故,赞扬了刘棨知府的清廉,他用“早韭晚菘”称赞刘棨知府生活简朴。就是这位经常早上吃韭菜晚上吃白菜的平阳知府,居然千里迢迢从山东老家请人送来新鲜的鲍鱼,并请高厨为他们准畚了丰盛的酒宴。在诗中孔尚任把刘棨知府比做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孟尝君。孔尚任的才气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刘棨知府一把拉住孔尚任的手说:
“东塘先生真是旷世奇才。”
孔尚任说:“大人过奖了,一片盛情无以回报,只好借诗献丑了。”
高孝本,刘允升等参与编纂府志的文士和官员端起酒杯,依次向孔尚任敬酒。整个酒宴充满了欢乐气氛。
腊月的平阳大地,已经寒气逼人。刘棨知府望了望穿着旧棉袍的孔尚任,若有所思。
5、雪夜受袍
正逢严冬天气,彤云弥布,朔风渐起。平阳大地上纷纷扬扬下起了一场大雪。那天晚上,为编纂《平阳府志 》忙累了一天的孔尚任正坐在灯下看书,这时,忽听见客房外有人“咚咚”敲门。孔尚任正想起身去开门,不想来人已推门进来。原来客房门并没有关,推门进来的人是刘棨知府,他的手里提着一个大包裹。孔尚任慌忙起身让座。刘知府抖了抖身上的雪花,问孔尚任:
“东塘先生这么晚还没睡?”
“青岑大人不是也没睡么。”孔尚任望着刘知府说。
刘棨知府哈哈大笑说:
“下雪了,过来看看先生,也顺便送给先生一件棉袍。”
说着,刘棨知府打开包裹,取出一件崭新的棉锦袍。
孔尚任知道刘棨知府为官清正,薪水不高,平时的日子过的非常窘迫。这件锦袍是他的心爱之物,平时他自己都舍不得穿。今天,在这风雪之夜竟然把自己的心爱之物送给他。孔尚任一阵的感动,他说什么也不肯收刘知府送来的锦袍。孔尚任推辞说:
“万万使不得,这件锦袍是大人心爱之物,君子从不夺人之美。再说,我的棉袍很厚,现在根本用不着换新锦袍。”
刘棨知府说:
“什么心爱之物,区区薄物,何足挂齿,望东塘先生千万不要见外,不要推辞。”
孔尚任还是不受,刘知府急了,说:
“东塘先生如此见外,是不是不把我当朋友。”
话说到这个地步,孔尚任只好收下。
刘棨知府见孔尚任接下锦袍,高兴地笑了。他叮咐孔尚任要保重身体,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就推门走了。
门外的雪越下越大,望着冒雪远去的刘知府,孔尚任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到,自己过去在京做官时,也有不少亲朋好友,他们成天围着自己转,现在自己无端被罢官回家,过上了穷困潦倒的日子,不少朋友再也见不到了。只有刘青岑还一如既往的关心着自己,帮助着自己。如今世上“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象刘青岑知府这样的正人君子真是太少了。
想到这里,孔尚任再也坐不住了,他取出笔墨,即兴写了一首七言律诗,以记刘知府赠袍之恩:
平阳郡署主人赠袍
吟诗瘦尽沈腰存,一袭霞袍竟体温。
家去何愁羞季子,春游直可傲王孙。
摊书倦后妨灯地,顾曲欢时怕酒痕。
少在身边多在箧,信陵席上不言恩。
在这首诗中孔尚任用了《南史 沈约传》“沈腰”的典故,说自己吟诗作词,身体消瘦了许多。热情好客的平阳知府在天寒地冻的季节,赠送了我一套锦绣如霞的精美袍服 ,使我感到了贴心的温暖。在这重衣不重人的年代,我虽然离开了家乡 ,但只要穿上这件锦袍,就不怕别人笑话我寒酸了。明年春天我外出游玩,我也可以去傲视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了。接着,他借用《三国志 吴志 周瑜志》的“顾曲”典故,说以后自己在灯下看书时,一定要小心灯火。在欣赏音乐,观看戏剧,特别是在高兴时饮酒,更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弄脏了刘棨知府赠送的锦袍。平时自己尽量少穿,要把它珍藏在箱子里。平阳知府刘青岑就象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一样有仁德。对好朋友刘青岑知府的恩情,我就不言谢了。把他记在心中。
孔尚任把诗写完,认真地看了几遍,把诗放在桌子上。他洗了洗手,小心翼翼地把刘棨知府赠送的锦袍,叠好放在自己的箱子里。
这一夜,孔尚任睡的很香很香。
6、除夕题咏
除夕之夜,平阳城内外,热闹非常。官民守岁迎春,府衙内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对联,窗上也贴满了五彩缤纷的窗花,大户人家的大门,挂起了大红灯笼。城里大大小小的商铺,酒楼大多数都关门歇业,也照样灯火通明。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落 ,耀眼的火焰在长空划出一道道亮光。
就在这热闹的除夕之夜,孔尚任正坐在客房的火炉旁,百无聊赖的翻着书。听着窗外的声声爆竹,他感到格外的孤独和寂寞。他想着家中的老老少少,此时此刻,她们一定正在忙碌地准畚除夕的盛宴吧。这时,他想起了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他想,王维当时一定也和自己现在一样,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外乡的客店里,思念着自己的母亲,思念着自己妻子和家乡的亲人。他暗暗佩服王维,他自愧自己为什么就写不出这样不事雕饰,构思奇妙,情真意切,流畅自然的诗句呢。
“咚,咚咚”,孔尚任正在胡思乱想时,忽然有人敲房门。
“谁呀?”孔尚任问。
“哥,是我。”
弟弟佃野推门进来,手提一坛杏花村老白汾酒。在佃野的身后,跟着进来两个人,一个是进士吴青霞,一个是举人刘岩遇。他们都是家在外地在平阳府任职的单身官员。平时这两人非常敬佩孔尚任的人品和才华,都把孔尚任当成自己的兄长和老师。
只见吴青霞手里拿着一只烤鸭,刘岩遇手里提着一只烧鸡。
吴青霞举起烤鸭笑着说:
“除夕之夜,万家欢聚,咱们几个单身汉也欢聚一回吧。”
“今晚咱们来个鸡鸭对汾酒,一醉方休如何?”
刘岩遇也笑着说。
孔尚任急忙起身让座,佃野从抽屉里拿出两个盘子把鸡鸭撕开放在盘子里,端在桌子上。又找出四个酒杯,每人面前放一个。四个人围桌而坐,边吃鸡鸭,边喝汾酒,边谈家常。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急促的响了起来,窗外一片光亮。爆竹声由远而近,一阵高于一阵。平阳古城的人们用传统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刘岩遇说:
“在这辞旧迎新之时,不能无诗,咱们对酒吟诗吧。”
吴青霞非常赞成,他说:
“佃野弟,你选韵吧。”
佃野说:
“我看就用平水韵下平声一先韵,这个韵角较宽。”
大家齐声赞同。没有想到,正当大家低头沉思之际,孔尚任一拍手说:
“我有了。”
他起身拿笔,急书而成,三人一看,只见纸上写道:
除夕平阳署馆同吴青霞、刘岩遇、弟佃野分韵
微雪新晴逗晚烟,同消旅况竹炉前。
已无寒气能侵夜,不似春风尚隔年。
椒酒频传甘落后,桃符已换敢争先。
惟愁触景添乡梦,愿得模糊一醉眠。
“好诗,好诗 ”
刘岩遇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
三人真没想到孔尚任才思能够如此敏捷。
吴青霞说:
“‘微雪新晴逗晚烟,同消旅况竹炉前,’这两句好,把咱们现在的处境全写出来了。特别是第一句那个逗字,用得十分贴切,十分新奇。”
刘岩遇说:
“‘已无寒气能侵夜,不似春风尚隔年’更好,这两句是说,春节已经来了,寒冷已经消除,寒气不会在过年的夜里再袭来了,春风还没有吹过来,五更上下分二年,因为现在还隔着年呢。”
佃野说:
“我哥在第三四句中说,他喝酒甘愿落后,但在贴迎新年的对联方面,他敢于争先,因为他早早就把迎春的对联贴出去了。这两句写出了我哥的性格。”
吴青霞说:
“‘惟愁触景添乡梦,’写出了咱们几个人的共同心声,这一句可和唐代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相比美。”
刘岩遇说:
“‘愿得模糊一醉眠’虽然消极了点,也伤感了点,但此时此刻我们除了一醉方休,我们还能怎么样呢?”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品头论足,评论起孔尚任的七言律诗来了,一时竟忘了自己作诗。

作者简介:翟耀文:笔名愈嘉,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曾任临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为山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诗学会常务理事、临汾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临汾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临汾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临汾市东方诗书画院副院长丶临汾市平水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出版有诗词、楹联、散文丶小说、论文、诗词写作讲座、国学讲座等专著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