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香成都传四方

一一成都茶文化见闻

文/薛立兴

茗色不减成都情

“菜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七字经。茶虽在人们生活必需品类中排列第七位,却可见众人生活中离不开茶。

四川省位于伟大祖国西南方,气侯湿润温和,常年山青水秀,是茶树生长的最佳适生区,也是中国茶文化厚重、且产茶量较多的大省之一,其以茗茶众多,茶优味美博得众多茶商茶客们婧睐。在蜀地省会成都市,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把茶及茶文化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去年至今我和妻子在成都照看幼孙,闲来无事,散步成都街头,所见所闻,耳目一新,成都市属全国文明城市和十佳宜居城市,有独特的四季常绿、全年花卉鲜艳,环境优美的优势,其浓厚的传统茶文化氛围让人感动。在成都酒店饭庄,茶楼寺庙,景点公园,大街小巷,其品茗饮茶的专设和茶点星罗棋布。在这里不论是商家政要,还是亲朋相聚;不论是战友同学聚会,还是恋人相会,都会选择一处优雅的茶楼茶点,边说事论道,边饮茶品茗,一种传统茶文化的慢生活为相聚的人们增添了语言难以表达的优雅茶香文化氛围。这真是:“茶香悠远千年史,茗色不减万古情”。

香园茶事禅意浓

来过成都的人们都知道,成都有一处著名景点文殊院,在文殊院的右侧就是香园,这里银杏水杉,苍柏花草,四季翠绿,全年有花,环境干净卫生,清静优雅。香园虽为僧人管理,机制科学严谨,其最著名的是香园素食茶品,对社会大众开放。走进香园,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整齐有序的茶桌竹椅,茶器茶具和香园自主研发的茶品。来香园的茶客们品着香茗,谈论着各自的事情。出于好奇,我向香园主事者重点了解了这里的茶文化发展和经营情况。这位主事者向我简要作了介绍。香园在改革开放之前素食茶品主要供养来往僧人。改革开放后,主管香园的僧众思想大解放,釆取素食茶品面向社会经营,以园养院(以香园养文殊寺院)的经营模式。茶品均为僧众和公益人士手工研发制作,货真价实,优质优价。由于这里的茶品素食独特味美,其价格一般均高于茶楼酒店。文殊院和香园与其他寺院在茶文化研发方面不同的是,在这里茶文化传播传承,茶品教科培研发相得以彰。茶文化教育常年设公益培训班,申请报名培训者,经过寺院教培班面试合格者,分期培训,聘请了茶学专家教授和研发茶品的高僧大德传授茶文化课程。为传播弘扬普及中华茶文化培养了大批学员。以点带面,从香园我看到了成都市对茶文化发展的重视与普及,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对喝茶感悟的深意。这里的人们饮茶品茗,感悟人生,在传播传承茶文化中享受生活乐趣,弘扬川茶文化,涵养中华茶文化的风气与日俱增。在著名的成都香园,真有点“借得梅上雪,烹茶别有香。随缘堪为乐,可对四时凉”的味道。

习茶培训不减断

在成都市,有许多别俱风格传播传授茶文化的茶社、茶府和茶文化培训企业及社团组织,她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四十年多年的社会实践和对茶文化的深入理解,以“习茶永远在路上,弘扬中华茶文化,高雅品茶,快乐生活”为宗旨,发起并经过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成立的集教科培研发为一体的茶文化产业。据了解这里的茶文化培训机构主要由三个面组成,第一类是企业性质的收费茶文化培训机构,对习茶学员实行收费培训;第二类是茶学协会举办的茶文化培训,对学员培训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实行补贴;第三类则是公益性质的茶文化培训机构,学员培训教学学费全免,生活费用学员釆取AA制分摊。无论是那类茶文化培训,热爱茶文化的习茶学员们都能本着“书愿时光能缓,茶许故人不散。努力钻研,勇于实践,坚持传播传承中华茶文化的理念”认真学习茶文化。记者了解一个公益性质茶社培训情况时,该茶社负责人介绍,他们釆取网上报名与熟人引荐相结合的办法,对申请参培人员,严格按茶社规章程序经初审合格后,在茶社每月几次茶会期间由专职人员经行面试决定是否录取参培。培训由爱心人士提供的专门场地,凡参培人员免费教学,习茶期间班务和实践研发费用由参培学员釆取AA制分摊。参培教学以陆羽《茶经》和有关茶学、美学和瓷器、插花艺术等为主要课程,每周每班集中教学一次,初级班培训为期三个月,经考试合格茶社颁发结业证书。初级班学员优秀者,可自愿申请,经茶社研究同意参加中级班培训,中级班由有关茶学专家教授授课,可参与茶社茶品研发和手工制做。中级班学员毕业后,优秀者,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经茶社审核研究,可参加为期三年教培研发茶文化的习茶高级班培训。值得一提、特别醒目的是该茶社每年一次的数百人的年会和每月数次茶会,让参加年会和茶会的学员和来宾感受“一碗小小的茶汤中,有着生命的小确幸”。茶社每年一次的年会由茶社集体筹备,决定茶社年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节目排演、分组和具体负责人。茶会则由各层级培训班自行安排,经茶社研究同意后举行。无论是习茶年会或培训层级茶会,均由茶社精心部署,周密研究。这些年会、茶会由参培学员各自带上珍藏茶品,茶社并为参会者每人准备了一份自主研发的珍贵茶礼,在茶会上参会人员边饮茶品茗,边观赏各培训班级学员自编自演、喜闻乐见、富有特色的川剧选段和歌舞等文艺节目。茶社每年年会、茶会还邀请了省市相关茶学协会的领导观摩和专业戏曲歌舞艺人表演。真正体现“更尽一杯茶,何处再逢君;备一碗杯汤,邀四方有缘”的目的。茶社年会和习茶各层级培训班茶会均各俱特色风釆,让参会人员耳目一新,使茶文化在富有特色的川剧《变脸》《吹火》和高雅的歌舞音乐妙曲中更显尊贵。负责该茶社的高校外聘茶学导师还赋诗一首:“风高去酷暑,雨疾近清秋。我欲牧浮云,煮茶泛轻舟”。真正使中华茶文化在这难得的公益茶社习茶年会和茶会中潜移默化,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薛立兴,笔名钟鸣、周原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省茶人联谊会会员,市散文杂文学会会员、扶风县文联副秘书长、县作协党支部书记、资深媒体人。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380余万字;著有《周风秦韵》《牵挂的味道》散文、文集等7部,获各类奖百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