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青山绿水间
文/蒋四清
周末应朋友之邀,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仙寓山一日游。
仙寓山故名思意,神仙寓所所在的山,也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寓山座落在池洲市境内,一山跨两县,一边石台县一边东至县,有两个旅游景点,分别是仙寓山和九天仙寓。石台县那边的景点叫仙寓山,东至这边的景区名九天仙寓。我们此次之行选择的是座落在东至县葛公镇的九天仙寓。
相传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在此练丹得道,因此人们将这片山称为仙寓山,而又九天之上是为仙家所居住的最高处,九天仙寓名字由此而来。
待进了景区我们的眼睛不够用了,赶紧拍照。
进入景区的第一景点孔雀瀑布,形似孔雀开屏,潇潇洒洒,从峭壁上直飞而下,欢迎四方来客。

仙寓瑶池,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峰峦迭翠的仙寓山脚下。
湖边的幽幽栈道依山傍水,穿行于山体地质之间,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

经转运石,有文字介绍,据说绕三圈。学生能金榜题名,农人会五谷丰登,仕途可官升一级。朋友们说赶紧转吧。问题来了,是顺时针方向还有逆时针方向呢?我等年纪大了不转了吧,朋友说转了打麻将会赢钱哦。大家你推我搡,唏唏哈哈转圈圈,管他灵不灵。开心就好。

过雪花桥,观情人瀑布,探紫龙潭。卧龙桥上眺望,顺阶而上,一路上看不尽的奇峰怪石,曲径通幽,藤蔓缠绕。
有仙缘门,遇仙亭,大象饮水,金龟戏蟾,升官发财石,金鸡叫天门等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众多景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如梦似幻的美景。在绵延几十公里的峡谷里,有流水蜿蜒,古木参天,山峰奇骏,怪石嶙峋。有亿万年前的木化石,有深潭瀑布相连相环。
草在石上长,石在树中生,瀑在岩上飞,泉在山涧唱。如此美景令人应接不暇。

行至其间,一呼一吸皆是自然的清新,满目藏旅,水流潺潺。远离尘世喧嚣,当真有几份仙人之感。
山中有最完整的生态植被。朋友们更是被路旁的众多植物所吸引,竹笋,蕨菜,野茶,木耳,野芹菜,稀有的中药材……几乎迈不开步了。
上山途中,遇一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挑了一担茶叶从山上下来。我们好奇的问他从哪里来,茶叶是哪里制成的。他说从山顶上下来的那里有十三户人家。听到这么说,勾起了我们一众人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决定上山。从石阶到土路,渐行渐窄,渐行渐险。但是为了传说中白云深处的十三户人家,坚持继续往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一个个虽然很累,汗如雨下,但都选择了坚持,互相鼓劲。打趣说当锻炼身体了,平时在家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呢。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山顶。由于走错了路线,没有看见传说中的大山深处的人家。但也不虚此行,体会到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

下山途中真正体会到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这一句话的意思了。腿直打哆嗦,真是世上没有容易的事呀。
由于在山上呆的时间较长,饥渴难耐,我们就地取材。用水杯将溪里泉水打上来喝,担心会不会肚子疼。后来下山听山庄的老扳娘说。当地人偶有小病小痛,上山取水喝了就好了。我们顿时感觉自己沾了大光,很是开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鸟语花香,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拥抱大自然,行走绿水青山,收获开心健康!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
【热评精选】
阅读蒋老师的游记《行走青山绿水间》,跟着蒋老师的笔触来了一次一日游,游览仙寓山,和大自然亲近,和神仙交谈,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仙寓山在池州市境内,一山跨两县,石台县那边叫仙寓山,东至县这边叫九天仙寓。作者和她的朋友这次旅游就是选的九天仙寓,这里是游览胜地。第一个景点,孔雀瀑布,流水从峭壁上飞流直下,如孔雀开屏。描写形象,想象新奇。仙寓瑶池,犹如翡翠镶嵌在仙寓山脚下,又如美丽的水墨画。形象比喻,色彩斑斓。转运石,据说绕三圈,学生能金榜题名,农人会五谷丰登,打麻将还会赢钱。这样的描写增加了游记的神秘感,让人轻松愉悦。此外,还有雪花桥、情人瀑布、探子龙潭、仙缘门、仙亭、大象饮水、金龟戏蟾、升官发财石、金鸡叫天门。一路景点,一路传说,如同一串闪光的珍珠,美丽了情感,愉悦了心灵。作者这样写到: "在绵延几十公里的峡谷里,有流水蜿蜒,古木参天,山峰奇峻,怪石嶙峋。有亿万年前的木化石,有深潭瀑布相连相环。”这样的描写语言间接,有极强的概括性,含义丰富,意蕴深刻。为了探寻山上的十三户人家,从石阶到土路,道路难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到得山顶,没见到传说中的人家,却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描写的那样“莫言下山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读罢全文,令人深受鼓舞,深受教育,获得启发。文章告诉我们,任何美的东西的得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艰苦努力。所以这篇游记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散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点评:杨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