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路
王慧君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叫什么名字?它有建了多久?它有多长……我今天就为大家来解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建设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愿这故事如艺术海洋中的一朵小小浪花,在你平静如水的心灵深处荡起一汪涟漪,给你一个美好的记忆!
1952年7月1日,一列火车从重庆站缓缓驶出,簇拥在铁道两旁的老百姓们纵情欢呼,另一头的成都站,人声鼎沸,红旗招展,彩带飘舞,邓小平、贺龙以及万千群众正激动万分地举行剪彩仪式,幅上写着:“纪念中国共产党31周年,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四川人民盼了40多年的梦想路,它已经载入共和国光荣的史册,成为新中国引以为豪的铁路建设经典!
自古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可是四川道路的真实写照。从20世纪初计划自办川汉铁路,到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却转卖国外,再到国民政府重启成渝铁路,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成渝线一寸钢轨未铺,仍旧只是地图上的一条虚线。
在新中国成立仅仅两年的筑路征途上,刘邓首长深知“天下无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道理,只有修路才能连通大西南、带动百业发展。于是邓小平亲赴北京,当面向毛主席汇报成渝铁路战略意义,最终党中央下定决心“修!”
然而,新中国成立伊始,对内百废待兴,对外面临西方封锁,要修路谈何容易?成渝铁路长达505公里,有60个车站,需要筑路钢轨5万余吨,枕木1288949根。就问,最基础的铁轨、枕木、机车从哪儿来?党中央指示:“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为了能听到那一声火车汽笛,川渝两地人民团结一心。青年献出做新床的木料,老人献出做寿棺的方材;重庆101钢铁厂超额完成了成渝铁路全部钢轨轧制;3万多解放军和10多万的民工带着大锤、铁锹、钢钎,身背竹筐、炸药、枪械,攀爬在悬崖峭壁之间,一边剿匪、一边修路。虽然物资极度匮乏,设施设备简陋,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渝铁路仅用两年时间提前完工,7000万西南人民长达半个世纪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谈起这条天路,87岁的孙贻荪仿佛回到了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
1950年1月15日,17岁的孙贻荪像往常一样和二野的战友一起出操。部队领导却突然让他出列。“要去哪里,要干什么,完全不知道。”
战友们知道他可能不会返回学校了,马上请照相馆的师傅拍一张合影。等他匆忙赶到几十里外的西南军区大操场时,看到前排横幅上几个大字:成渝铁路开工典礼!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被编入西南军区军工筑路第一纵队直属二团,开赴建设前线。
“我担任见习团参谋,上午半天参加劳动,下午半天协调各项工作。”孙贻荪翻出资料,那时,没有大型机械,修路全靠钢钎、二锤和自制的炸药。
但是,这些都不算最难的。最令部队烦恼的是不时来骚扰的土匪。孙贻荪记得,1950年的端午节,他和排长张云山带领一个排的士兵在重庆九龙坡修路,正干得汗流浃背,民工跑来报告:“孙参谋,土匪来了,起码有上百号人!”
孙贻荪马上下令停止修路,调集火力压制土匪,10分钟后将土匪打退。
成渝铁路的建设者中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为了改善劳动条件、节约原材料,他们不断革新施工办法,开展创模立功运动,提出了很多好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意见。青年民工肖光汉通过改造炮钎和作业法,创造了每天打炮眼49米的记录;青年团员谢家全发明的压眼放炮法,将爆破火药的用量减少了55%;在施工现场,工人们还用土办法自制打夯机、运土机、挖泥弓及扒杆卸砟等工具,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
每一个人都在为这条铁路的贯通而努力,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是共产党带领人民通往幸福的铁路,是更是带动经济发展、汇聚民心的奋进路!
再游老成渝铁路,有些已经不再通车,有些成为了市民追忆岁月的网红景点。从以前地图上朦胧的一条虚线,到后来成渝间坚实的钢轨;从当年13个小时摇摇晃晃的车程,到如今成渝高铁1小时的飞驰;从当年铁路修建的中国第一,到如今高铁建设的世界第一。1952年的成渝铁路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让川渝百姓站在了新中国梦想之路的起点,2021年的中国人民正在这辆高速行驶的梦想班列上期待更好的未来!
回望历史,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仍然禁不住被那些遥远的人和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回望过往的奋斗路,要往前方的奋进路,让初心驻进内心,让使命融入生命!

王慧君,家乡湖北十堰,重庆人,大学毕业于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曾任电视新闻主播,现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员,爱好唱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