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惠风和畅,艳阳无限好,时序渐进,气候宜人,心情乐逍遥。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也是中国人自己勤劳的节日,带着喜悦之情,《长江文学》邳州创作基地执行社长黄兴洲,成员刘波涛、李文祥、周峰、李璇一行5人,在长江文学杂志社路兴录、南春莲负责人引领下,兴致勃勃游览湖北名胜景点黄鹤楼。
路老师与南老师都已七十多岁高龄,一个军人风采,一个文雅典娜,旅途中只见他们不服老,健步如飞,欢声笑语洒满沿途, 行至景区门口,各方游客蜂拥而至,自觉地戴上口罩,依次排队购票,按序入场,远远看去,曲径里的人犹似蠕动的长龙盘旋着。我和李璇顺着人流拾阶而上,亦步亦趋缓缓前行,当登上黄鹤楼的最高层,仿佛入了仙境。紫气东边来,祥云身后生。极目楚天舒,江山入画中。仰慕黄鹤楼,一步一景,看的我们眼花缭乱,感慨由衷而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到了武汉,不来黄鹤楼才是真的遗憾,游过黄鹤楼难免更遗憾,那是因为“黄鹤一去不复返”了,究竟为什么飞走,如今飞去哪里?你问我,我问谁啊?
伫立楼顶,思绪万千……
武汉是一座古老的名城,史称:武昌郡,流传着刘秀走南阳的传说和三国争雄等诸多故事,此时此刻,就在身边陪同我们观光的路老师说,要赠送他的长篇历史小说《东汉王朝》,一听此话,高兴的我们兴奋不已,恨不能一读为快。在一旁的南春莲老师岔过路兴录老师的话题,告诉我们一个鲜为人知的史话,她说:黄鹤楼原来是个古代文人墨客常聚的地方,闲暇之余,斗酒作赋。一千多年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崔颢登上黄鹤楼,挥笔写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写得很牛,从此一诗成名,据说曾让李白搁笔。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九省通衢、科教重镇、工业老城,这些是武汉旧有的鲜明标签。英雄城市,是新冠肺炎疫情给武汉贴上的新标签。在这场波及全球疫情中,武汉让世界切实地感受到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坚韧品质、英雄气概,“英雄武汉”深入人心。正如总书记所说:武汉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敢为人先不惧险,光辉战绩永流传。在黄鹤楼对面是英雄向警予就义纪念馆,红色基因在这里发扬光大,代代相承。
武汉现在是中国的新一线城市,武汉人文源远流长、文化丰厚、人才辈出,孕育出全球名流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等诸多先贤名人。直至今日为止湖北发展最佳的城市是武汉,而现在武汉早已成功跻身新一线。
武汉因江而生,因水而兴,165条江河日夜奔流,166处湖泊环城生长。武汉之水豪迈广阔,以水为媒,大江大湖,塑造武汉天生江湖豪情。
武汉重启已过周年。随着疫情远去,终见繁花盛开。此刻,黄鹤楼白云悠悠,长江水涛声依旧。荆楚宁晏,山河无恙。这次能来武汉观景采风,了却一桩心事。
回到下榻宾馆,黄鹤楼的景色还在脑中回放,路老师、南老师早已为我们备好酒席,大家举杯畅饮,欢聚一堂。席毕,两位老师又为我们邳州五位客人,准备了人均两份的地方特产:热干面和武昌鱼等,武汉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感动不已,盛情难却。

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们怀恋,武汉的人情世故让我们感恩,让我们更加期待的是黄鹤早日飞回故里,那时故地重游,会有另一番感触!



身临其境,感慨万千,赋诗一首,略表心情。
陆海空杯基地有感:
千年古郡耀荣光,历代英贤出武昌。
红色基因润后代,传承文化远流长。
楚风汉韵今犹在,丽日玄天呈瑞祥。
黄鹤还巢望故里,名城雄起铸辉煌。

作者与《封城日记》作者南春莲武昌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