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的温馨与爱的抚慰
---读汪贵沿诗歌有感
德阳 /涂惠
(诗人涂惠发言)
初识汪贵沿老师,是在一次诗友聚会上,谈笑风生,幽默打趣。那应该是10年前了。后来,在 “土群部落”,在“宽诗堂”,读他的诗,接触他的为人,一起谈诗写诗,便是真正的认识和了解。智慧幽默,真诚而温暖。他是群主,我们都亲切地叫他堂主。大家经常开展命题写作,为一句诗,一首诗,相互切磋,交流鼓励。那段时间,诗歌写作可谓是高潮迭起,开心快乐,收获颇丰。后来,他又将“土群部落不断扩展”,省内省外甚至国外,且一做就坚持了这么多年了,让人敬佩不已。
都说他是个商人,但我更愿意说他是个诗人,他的骨子里,充满着诗情画意。在他的诗里,那些冰冷的铁栅栏充满了温度,那些冰冷而沉寂的锂合金,温暖地开口说话。
贵沿兄最难能可贵的,要说他的坚守与探索精神。这种探索和坚守不仅充满深沉的寻根情怀,且充满时代印记,充满着对生命的体验。或许就是因为他一直有着这样的根做基石,才让他在这根之上,结出今天这丰硕的果实。他的《涂鸦路上》、他的方言诗选,他的《栅栏内外遗落的文字》到今天的《挑一帘风雨走世界》等诗文集8部,获奖无数,作品被收入文学多种选本,2018年受邀第20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大剧院举办的“爱在江南”诗词颂唱暨汪贵沿诗歌朗诵音乐晚会。我虽然没有机会参加现场的活动,但从贵沿发回的美篇报道里,从各界诗友的转播中,已充分感受到了一场高规格和浓浓的诗画现场氛围。正如李志国老师所言,贵沿的诗意世界,豪迈奔放与婉约柔情并存,激情与理性相伴,既有纯粹的抒情方式,又有着对人间烟火独特的生命体验。
今天是贵沿这部《挑一帘烟雨走世界》的座谈研讨,但我更多的却想与大家分享他对方言诗歌的坚守和执着。说到寻根,我一直认为贵沿的寻根是成功的,并一直为此而感动着。
说到写诗,写文,有一种怪现象:一边在寻根 ,一边又怕写培植根的土东西,一边怀念一边又在丢弃,一边感念又一边拒绝。如此丢掉了很多让人怀念,让记忆温暖且在骨子里流淌的东西,或许正是如此,让我们的作品没了根,失去了泥土的芳香。
而贵沿兄,确是这寻根的坚守者,探索者,实践者。他用朴素的语言,在诗歌里实实在在的探索实践,用方言让那些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乡音乡情走近我们的心底,将沉睡的记忆唤醒,让那些即将被遗忘的痕迹变得清晰,就像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温润读者的心灵,湿润读者的眼睛。他怀着一份亲情和责任,大胆赏识,大胆创新,在诗歌中植入家乡的方言词语,大胆地并大量地使用口语土话词语,极力复原着诗歌与生活之间的亲和力,用口语将诗歌从生活中取出来,让诗歌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那些让人读起来感觉土得掉渣的方言词语,充满着根脉的温馨与爱的抚慰。比如:“流浪的生活/我和老黑很多年千山万水/总是离多聚少/只有回切(回家)的时候/才感觉老黑真的老了许多/老得弯腰驼背,说话满口不关风……”---选自《老黑老了》
“老黑”(即:父亲)“回切”(即:回家)这些土话,土得让人读来立即会想到自己的爹娘,想到父亲母亲一生的心酸与辛劳,让读者思念并体味着家的味道。这味道,充满了老父亲抽旱烟的烟锅巴味道,充满了土灶柴火烧出的四季豆烤锅边馍馍的味道,读出了老黑(父亲)如老黄牛辛劳的一生,读出了老家放耕的老爹举鞭吆喝的节奏,恍惚看到了老娘盼儿回归故里的眼神。“老黑(父亲)老了/经常胡思乱想睡球不着/老黑(父亲)颠东(痴呆)了/经常神经火扯(神叨)/掏出手机/在床上总想拨儿子的电话”---------选自《老黑老了》
又比如:“每到中秋十五/我就古朵(强迫)愣在尔兮(站在那里)/等黑了晚些(晚上)/看一树桂花开放/然后抓一些花瓣瓣来/泡一坛遍街倒(桂花酒)/泡香了好拿去团(讨好)幺表姐……”--- 《幺表姐的月亮》
再比如“久灵的声音硬是巴实/巴实得狠,像是来自嘿远(遥远)的天外/那种麻舒舒的感觉啊/让人软绵绵的浑身安逸/一个雄性的嗓门儿/就这样装满了半世纪的沧桑/不像刚打鸣的鸡公儿/惊舞喇吼(声嘶力竭)的整不出啥子名堂(东西)”----选自《主播的嗓门儿》这些微妙的语气、语调的抑扬,大大地增强了情感的色彩,增强了表达效果的艺术性,让人过目不忘。
他的《父亲,我好想抱抱你》《我的母亲》让我读来,再听朗诵,眼眶总是一阵阵发热,总被一种对亲情的思念,对亲人的爱,深深地感染着。那些生动的形象、贴切的语言,朴实且充满张力与意蕴,常常令人震颤和惊悚。都说诗歌是小众文学?但在贵沿的诗里,有爱情,有亲情,有乡情,有小情调,有大气情怀,只要你读,就能从中找到自己心底的的那片温软与血脉的流淌,感受到一种根脉的温馨与爱的抚慰。他的作品,充满着抒情的浪漫感和审美的开阔感,犹如姗姗而来的春风,吹过无垠的原野,直抵读者心灵。充满着深刻的内涵和较大的艺术张力。让人读后,时而开怀,时而沉思,时而亢奋,时而心酸,时而潸然泪下……
贵沿的诗歌,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真挚而真诚,温暖而亲切,霸气中不乏羞涩内敛,让人常常被他炽烈的真挚情感和深沉宽广的情怀所感染。
读贵沿兄的诗是一种享受,与贵沿兄做朋友是一种福分。

祝福贵沿兄在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祝愿一路诗意,一路高歌,一路丰硕。
著名诗人蓝幽开场点评
作家潘鸣先生发言
著名诗人,中国城市策划专家健鹰
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德阳市作协主席高建平
华西都市报业集团副总裁·作家曹丰先生和中健联集团董事长·作家高忠华先生现场讲话
德阳市作协副主席周中罡主持会议
涂惠的创作简介
涂惠,笔名:惠子、阿惠、线装书等,女,汉族,1963年8月生于中江县。工作并居四川德阳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有诗歌、散文、随笔等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诗歌月刊》《世界诗刊》《澳门月刊》《世界华文作家》《中国散文诗》《青年作家》《诗报》《西部》《中外文艺》等中外报刊杂志,获奖若干。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学会理事,四川省文学艺术研究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协会员,德阳市诗词楹联学会执行会长。《德阳诗联》、《德阳市新诗选》主编,《中外文艺》特约副主编。出版散文、诗集合集十部,出版个人诗集《心中那支温暖的荷》《此岸 彼岸》《日光之恋》《时光之尘》《在一场花事里顿悟》等。其中诗集《心中那支温暖的荷》获“三星堆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