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的儿子》 舒兰诗歌随想/李璇2020年的举国欢庆之时,又是万家团圆的节日,祥和盛世,我们想到一个邳州的儿子。在世人的眼中,他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在故乡的心中,他是一位终生漂泊的游子。他用天仙化人长之笔,写下一行行美丽的诗句。他以殷殷赤子之心,抒发对故乡深情的眷恋。10月8日,庆国庆,两岸情,海峡两岸,《舒兰诗歌朗诵》,暨《梦里的海峡思念》微电影研讨会拉开序幕。在邳州市戴圩村舒兰故居,(故居保持完整,有很多珍贵的书籍和资料)以诗人舒兰之名,温情相约。用他那最美好的诗句。筑一座温暖的桥,让我们穿行其间,联通诗人的故乡和远方的宝岛。我作为特邀音控人员,几天前就做好了音乐背景的拷贝,以海峡两岸诵读舒兰诗歌为纽带,凝聚两岸诗歌文化向心力,一直为动人的音乐感动着。30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的朗诵爱好者,在老艺术家张耀华带领下,他们深情朗诵;姜梓橙小朋友朗诵诗《迟来的八月》、《那年》、《老姥姥》、《我来了》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张耀华老师朗诵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我的心情随着朗诵跌宕起伏,泪花涟涟!《瓶竹》虽然,根须伸了又伸,却总不能触及生我的乡土......(面对瓶壁一样的阻隔,欲归不能归,他的心何等痛楚) 舒兰,本名戴书训,笔名林青,1931年出生于邳州市戴圩街道戴圩村,五十年代毕业于中国文化中文系,做过军人、从事过教育、记者编辑和出版社工作过,有多部诗作,1982年起整编《中国歌谣总集》六十册,他的诗溶古典,民歌及现代派为一体,清新、秀雅,被选入中、美、韩、印等国诗选,曾获金笔奖、文艺奖章。应邀出席世界诗人大会。三十年过去,他朝思暮盼,白了黑发,由于种种人所共知原因,于家乡的亲人、土地长期隔绝,他思念生他养他的土地,思念他的学校、思念“儿时雪地上的芝麻秸,”思念走后“夜露润湿的蝉鸣......”有泪,有憧憬,更多的思乡情!家乡含泪的呼唤,让他用那热情洋溢深情的诗,酿一杯香醇的乡色酒。让我们举杯同饮。没有什么荣华能比得上故乡一把土,没有什么富贵能比的上故乡的一口水,我走遍全世界,只有娘在的故乡最好最美!1989年舒兰踏上了阔别近四十年的家乡,跪依在九十多岁老母亲的膝下。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梦”一步步实现,祖国越来越统一,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台湾我们祖国的宝岛,早日回家!另付上舒兰诗歌一首《归、~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不如归;不如归。归来啊归来,从千山外归来,从万水外归来;从天涯海角归来啊!归来!迎着西风,沐着夕阳,在回归故乡的大道上我一步一飞扬,且歌、且舞,我是属于故乡的,归到故乡。让我脱去我的鞋,我身上的西装,让我像小时候一样再在这土地上打几个滚,这里有太多太多的爱。让我张大我的嘴,清清我的喉咙嗓门。看看我能否还能打几个赶车的号子,哼几个赶场的哈哈溜。让我到汪边走去打几个水漂;看看那一圈圈的涟漪里是否还有我童年的梦。让我折一枝柳条做一枝柳笛;看看我是否还能吹出那孩提的歌。让我、让我以风霜的脸亲一亲那老屋;听听那住在泥墙里的蟋蟀是否还叫得那么大声。让我大声、大声地喊着那些玩伴的小名“割草去了”或许,我们到东头去捉斑鸠;到西头去摘青杏也说不定。当然这些都瞒不了你,你是从小看我长大的。我们想什么做什么你比谁都清楚。当春天那飞向南方的燕子又飞回来筑它们的新巢;你会告诉我们不要忘本、不要忘恩!当夏天知了的叫声响彻云霄你会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要努力耕耘。当秋天所有的树都落尽了叶子,你会对我们说;水流千载归海、落叶归根。当冬天那北风呼呼大雪纷飞的时候,你会对我们说;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归来吖归来!四十年白了多少少年头。埋葬了多少游子骨,流干了多少离人泪。四十年;我曾是云、是雾、是霜、是冰。感谢天终于把我变回一滴水;到故乡的大海。归来吖归来,没有什么荣华能比得上故乡的一把土。没有什么富贵能比得上故乡的一口水。我走遍全世界,只有故乡——最好最美!李璇 女,号般若,出生于六十年代末,江苏邳州人,热爱文学,喜欢绘画,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邳州市文化研究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关东美文》苏鄂皖编辑中心副主编。《长江文学》编辑委员。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