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
文/王开利

为了你
所有的花
都等在一个日子开放
所有的道路
都朝着一个方向生长
那片葳蕤的七叶林
也栖满了蓝色的月亮
和绿色的星星

倾听岁月
我忘却了寒冷与疲惫
却忘不了黄昏后的那一刻
以及戴着顶草帽的无言的季节
在一个背景的家园里
我充血的目光
拨节为一株突兀的树

怀想翅膀
你辉煌的城堡
是我无法企及的归宿
我在无极的朦胧中
回归自己

特约滨州头条评论员魏纯明老师点评:
阅读《倾诉》,第一感觉就是想到了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哪

发现外在事物与个体生命的内在关联,是诗意创生的一种基本策略,这首诗就是这一诗学策略的有力证明。自然界生长的树与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不留心于树,不移情入景,那么树和人之间就不可能产生关系,而一旦对身边之树用心了,倾注情感了,那么树和人的关系就显得特别密切。
这首诗写到“为了你 所有的花 都等在一个日子开放 所有的道路 都朝着一个方向生长 那片葳蕤的七叶林 也栖满了蓝色的月亮和绿色的星星”。一首诗的情绪结构,就这样建立了起来。诗歌生成有时就是于无情处生发情感,这是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启示。

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是,有效地处理好感觉和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形象的诗性话语,是诗艺建构的重要法则。“我”倾听岁月 我忘却了寒冷与疲惫 却忘不了黄昏后的那一刻 以及戴着草帽的无言的季节 在一个背影的家园里 我充血的目光 拨节为一棵突兀的树”。如何让这些混沌的感觉和经验逐渐清晰化,并酿化成诗意葱茏的语言形态,是创作一首诗时必定要遭遇并需要加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首诗在此方面做得较为成功,在将感觉与经验语言化的过程中,充分调用了各种表现手段,以幻写真,如“在一个背影的家园里 我充血的目光 拨节为一棵突兀的树”。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将原本模糊抽象的感觉和经验清晰化和具象化,诗歌的美学境界也因此而呈现出来。

在诗歌创作中,有意识地在虚与实之间、实存与想象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有效搭配与彼此嵌合,才能让一首诗充满弹性,饱含张力,富有韵味。在此方面,这首诗也做得较为到位,可以说是它带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怀想翅膀 你辉煌的城堡 是我无法企及的归宿 我在无极的朦胧中 回归自己”。这就是实存之中添设了作者的想象,如此处理,诗歌就显得气韵生动,美学空间也因此敞开。这就让主体与客体有机统一在一起,诗意的场域由此被迅速地构建起来。
2021.4.29

【作者简介】:王开利,生肖龙;笔名惠文,已在齐鲁文学、特区诗刊、于都诗词、西河风韵、滨州头条、滨州日报、鲁北脕报、惠民大众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多篇(首),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