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东方诗坛•中食信诗歌沙龙”第一期
作者|陈鸣鸣
如果说春天是诗行,2021年4月27日南京的“诗风•东方诗坛•中食信诗歌沙龙”第一期就是一首诗。东方诗坛社长陈鸣鸣受《扬子晚报》黄建国编委、《扬子晚报》“诗风”诗歌周刊主编龚学明和江苏中食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晋的委托,策划了这次以“诗歌和诗的使命”为主题的诗意雅赏,应邀出席的还有原新华社江苏分社郁春红、金陵好时光朗诵艺术团团长洋漾、南京长江江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唐斌、江苏省兴化市文联韩世凯、新华报业集团《江南时报》殷文静、ACIC国际注册礼仪培训师马思洁。陈鸣鸣和唐晋主持沙龙。

中食信是华东地区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食品安全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公司自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唐晋以企业创始人的身份全身心地绽放到自己热爱的芬芳事业中,工作中她认真严谨、温婉知性,同时,她喜欢诗歌、主持、朗诵、音乐、旅游……正如热爱自己的事业一样,美好世界的一切都值得她期待和向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宾朋欢聚在中食信会议室,顿时沉浸在兼顾到每一个细节的精致沙龙气氛中。

著名诗人黄建国和龚学明首先做了讲座。
龚学明被誉为“亲情诗人”,他分三个篇章“什么是诗、诗歌的使命、关于亲情诗”讲述了自己对诗歌的研究、诗歌的创作感悟以及对广义的诗人的定位。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诗人,不要以为写诗的才是诗人;诗来自于生活,而不是凭空想象。尤其谈到亲情诗的创作,他从《诗经》引申而来,《诗经》中至少有6首亲情诗,著名的《蓼莪》写的是儿子悼念父母。有了诗歌就有亲情诗,他体会到人生中的悲观、艰难,一旦无父无母的痛苦,汲取古今中外的亲情诗营养,倾情创作亲情诗,代表作有诗集《爸爸谣》等。唐晋应邀,即兴朗诵龚学明喜欢的顾城亲情诗《给我逝去的老祖母(之一)》。

黄建国在讲座中赞同龚学明的一个观点,他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诗人,比如到大草原,看到碧绿的草,看到那么多花;比如在夜晚的星空下,看到满天星,这时候会诗意盎然,诗意涌现,其实,这时候,每一个人就是诗人。他非常幽默,讲到散文与诗歌的区别,认为通常的文章是把米做成了饭,而诗歌是把米做成了酒,他说:“吃饭让你饱,诗歌让你醉”,引起了沙龙参与者的强烈共鸣。他说,诗歌使人沉静净化,诗歌是一种宗教的语言,诗歌具有个性化,诗歌最具有创造性,他强调灵感和内释力。

分享交流的环节,看出每一位嘉宾都是精心准备,有备而来,畅所欲言。
郁春红结合工作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更是对沙龙以后的良性进行寄予厚望,提出建议。他现在受聘于《江苏工人报》,希望以后的沙龙能邀请职工进来,因为在职工中,有广泛的诗歌创作者和爱好者。

精于朗诵的洋漾,传达很多新媒体方式传播诗歌的信息,她说,朗诵是诗歌的二次创作,不要因循守旧,新媒体比如“配音秀”、“全民K歌”诗歌诵读的受众量大得惊人,引起了沙龙中诗人的浓厚兴趣和关注。

身为南京市兴化商会会长的唐斌说出了自己的感觉,他说,虽然他和大家不是同一个行当,但是,到达一定的境界,都是异曲同工,精神相通。他喜爱艺术,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他喜欢诗意人生,作为一个企业家,他一直身体力行:作一个干净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韩世凯的工作经历和创作经历都比较丰富,他的短篇小说《失算》入2015年河南省、浙江省考试试卷,作为现代阅读文 ;他的作品《如何写微型报告文学》,入大学教材。现在作为兴化文联的负责人,希望自己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历史负责。他现在的书画作品成了地方文化产品,实现了从作品到商品到礼品的文创之路。

唐晋分享说: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以书为伴,让我们更加心神平和,气息芳华。我有一颗文艺的心,喜欢诗歌的纯净,读诗总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一切都是那么精彩。
从小对艺术、文学感兴趣的马思洁感慨读书滋养人,读书提高一个人的内涵。她现在从事的职业礼仪培训、形象设计正如诗一样美,也离不开诗歌的熏陶。
沙龙策划人、诗人陈鸣鸣诵读自己的诗歌代表作《菜花》《精神之恋》,评论讲座者黄建国和龚学明诗集明显呈现的个性化、精锤炼、注情感、富意象的鲜明特征,并总结陈词,她非常高兴地说:“正如所预言的那样: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午后;在南京这座城市里诗意荡漾;令人欣羡的诗和远方在云中招手。”
(2021-04-28)

陈鸣鸣简介:女,笔名千山暮雪,二十年从军生涯,任职江苏省消防总队,当过兵、灭过火,上校警衔,著名军旅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出生于江苏启东,现居南京,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文学硕士。曾任《火警》副主编,任《江苏消防》、《橙色风》、《东方潮》、《东方文化周刊》东方诗坛、《扬子晚报》“读书”等主编。她涉猎小说、散文、新闻、诗歌、评论、文物、摄影,发表作品500余万字,获中国青年编辑骏马奖,“恒光杯”公安文学优秀奖,中国作协“金秋”文学一等奖,南京机关作家协会“最佳诗人”奖、“优秀创作奖”,大江诗歌奖之“华语诗歌奖”、2020“优秀抗疫诗人奖”等多种奖项,荣获2015世界诗人大会“杰出女诗人奖”。被誉为“将爱情写到极致的中国作家”。出版著作:《心桥》(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年)、《定格的记忆》(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年)、《我的爱情为谁》(作家出版社 2011年)、《像爱情一样的春天》(作家出版社 2011年)、《网络公安散文随笔精选》(作家出版社 2011年)、《消防历史的祛魅》(南京出版社 2012年)、《我这一生 就跟爱情过不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精神之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年)。主持国际东方诗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