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中女神——杜美茹老师
昨天师姐李英英把杜美茹老师的老照片发到了二中联谊群里,陈宝贵老师倡议撰写回忆杜老师的文章。这些都触动了我的心弦,使我产生了写点东西的冲动。

那是1984年6月8日的中午,我和崔德平同学从摇鞍镇一路骑着自行车,到临西二中报名参加高中招生考试。对于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的我们而言,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当然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激动。报完名出了教导处门口,穿过校园,我们坐在在校门外沟渠涵洞的水泥台上,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这是你们的书包吗?”一句悦耳而又慈祥的声音,打断了我们的回味。当然也让我意识到刚才激动过火了,以至于把装着干粮的书包忘记在报名的地方了。害得杜老师亲自跑一趟专程给送来,那种愧疚和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更令人难忘的杜老师那种与人为善、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菩萨心肠,还有那音乐家特有的音质,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老师给我送书包的这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多少年了即便刀刻斧削也抹不去。正如买票工人阿累写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面》那样,叙述了自己偶然与鲁迅先生见过一面的事,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只是众多鲁迅先生热爱劳苦大众和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中的不经心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温暖了作者的心,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对于中考报名的我而言,如果杜老师不给送还书包,我又没想起来,骑车踏上归程,中午吃饭时只能饿肚子了。也许杜老师早已忘记了这件小事,但是她那菩萨心肠,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在那一年中考过程中,碰巧的是,有一场是杜老师监我们的考场。她在考场上边说边用手比划,如果作弊就扣十分。那种铁面无私的判官形象淋漓尽致地解读着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忠于职守,什么叫严肃认真,什么叫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她身上可以看出上一代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这背后则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无比热爱,真正的听党话跟党走,模范的毛主席时代的好公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杜老师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不由自主地发誓今后参加工作了,要做杜老师这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因为我读的是高中,我们的课程表里没有音乐课,因此我没能上杜老师的音乐课。1986年首次职称改革时,临西二中的王涵一王老师和杜美茹老师都被评为特级教师,据说整个邢台地区这么多老师,一个学科才一个特级老师,可见杜老师的水平有多高。我们私下里议论着,对杜老师的敬佩和敬仰之情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当时最大的愿望是能够上一节杜老师的音乐课,1987年春,学校里举行文艺比赛,陈老师让我们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到音乐室接受杜老师的指导。说实在的,作为摇鞍镇中学毕业的我,还是第一次踏进音乐室里,那种激动无以言表。尤其是音乐权威,二中女神杜美茹老师亲自指导我们节目,更是令人喜出望外。根本不懂音律的我,听着杜老师的讲解,大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音乐原来是这么美妙,音乐原来是这么神奇,音乐原来是这么超凡脱俗,音乐原来是这么令人如痴如呆。认真工作的女人最美丽,指挥我们音乐的杜老师,那种女神的高雅气质,无限释放着大家风范,与今天的大腕有一拼。尽管我五音不全,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对音乐的崇拜,我对音乐的欣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从不成腔不成调的“游击队音乐”,转移到阳春白雪的“正规军音乐”,在我的作品里,不时融进音乐的旋律。感谢杜老师,这位二中的女神,改变了我的写作风格,使我精益求精、日臻完美、止于至善。

从1984年算起,至今已经37年了,我从当学生到老师也28年了,杜老师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我眼前。依然神采奕奕,风华绝代,与昨天照片里的判若两人。二中女神杜美茹老师,在我心目中青春永驻,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2021年4月29日早晨于颐和绿洲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不要微名,于灵云,江苏永宁人,喜欢读诗写诗,喜欢摄影,喜欢编辑,喜欢大自然,喜欢以笔作武器与不期而遇的每一次坏情绪作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