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姨娘
文/单建光
昨天夜里我又梦见亲爱的三姨了。她面色惨白,在院子里隔着窗子看我。我推门而出,院中却不见她的踪影!我欲四处寻她,却怎么也迈不开腿,急的大喊大叫起来,是妻子将我从梦魇中叫醒,这才知道自己又在做梦了。
26年前的一次车祸,永远地夺走了三姨的生命,那年她只有33岁。也许是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吧!出于对三姨地想念,在她去世的这些年里我时常想起她,对我的好对我的爱。
梦醒后想起三姨在梦中的泪眼,我难受极了。我觉得我应该去墓地祭奠她了,我已经好多年没去给她上坟了。三姨唯一的儿子小亮子,在三姨去世10年左右的时候也失踪了,有人说他在海里洗澡淹死了;也有人说打架群殴时被打死了。到如今,十六年了杳无音信死活不知。也不知这些年有没有人去坟头看过三姨!

我到花店买了一大束白色百合花,便独自一人驱车去了距家40多公里的墓地。近中午的阳光火辣辣的,焦躁的太阳混合着蒿草味,沁入鼻息,另我烦躁不安。凭着记忆我找到了坟墓,红砖水泥箍砌的坟墓四周蒿草丛生荆棘漫延,就连墓碑都被一人多高的蒿草遮蔽了。三姨生前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室内角角落落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容不得幔帘上有一点污渍。如今坟墓荒芜成这种程度,做为她最疼爱的外甥,我感觉自己是不孝的,当我拨开荒草看到墓碑上宋桂芳之墓五个字的时候竟忍不住失声哭。
触景生情,在墓碑前又勾起了我对往事地回忆,那一幕幕生动鲜活的画面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在我的记忆里,我几岁的时候三姨就住在我家,那时她也只有十几岁,一直到她结婚才离开我家。也许是朝夕相处的原因,我们兄妹四人和三姨的关系特别好,也超出了和其他亲属的感情。在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上我们对她产生了依赖性,她不帮我们做我们是不会做的,她宠着我们惯着我们,领我们玩耍,哄着我们,从来都是依着我们。母亲嗔怪她说:你早晚会把他们惯坏的。

是啊!我多么希望她一直宠着我们、惯着我们、爱着我们。让这爱永远驻足在我的生活之中;让这浓浓的亲情常与我相伴。然而,无情的车祸将她带走了,让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记得 我5岁那年在盛夏的季节里,有一天天空飘舞着杨絮,像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三姨领我去村头的小溪里洗澡,我躺在清澈的溪流里,享受着和煦的阳光,看着漫天飞舞的杨絮,让清清的溪流漫过我的身体。她为我全身涂满了香皂,精心地搓洗,指责我淘气搞的满身脏污。洗完澡,她让我上岸穿衣回家,我哪里肯,与正好来溪流里玩耍的几个孩子一起打闹起来,我们顺着水流跑下去。三姨吓的声音都变了,呵斥我们赶紧上岸,说前面水深危险。我们不但不听,还是一直跑下去。我们在水里跑,她在岸上跑,不顾自己还穿着衣裤,下水强行将我抱出来,并且命令孩子们赶紧上岸。此时我在她怀里看到她头发上沾着好多杨絮,眼里含着泪水埋怨地看着我。那时我以为她是急哭了、气哭了。直至今日我才懂得那分明就是牵扯挂肚的泪花!
三姨结婚后,她的家离我家不到四公里的路程。我们兄妹四人便成了她家常客。我是一个比较内向不爱言谈的人,没有什么大事亲属家我是不去的,唯独她家是例外。我有事无事都愿往她家跑,有心事都愿向她倾诉。我觉得我对她的感情胜过了我的母亲……
此时,我望着荒芜的土邱思潮翻滚,想起了我结婚那一年在三姨家的情景。20世纪90年代初期,守旧的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弥漫在农村。按当地旧俗,结婚头一年正月十五新媳妇必须离开婆家出去躲灯,如果不这样就有死老公公的说法。那一天母亲老早就告诉我们出去躲灯。当时妻子愿意在本村亲戚家或朋友家住一宿,这样第二天就老早儿回去了。我说:领你去三姨家吧!虽说远点,我们权当散步遛弯好了。妻子便与我步行赶天黑前到了她家。那一天,三姨和三姨父为我们准备了一大桌子菜肴,还有我最爱吃的韭菜馅饺子。她家的孩子小亮子那时只有五、六岁大,也忙前忙后为我这个大哥哥和新嫂子拿瓜籽、水果吃。就餐时三姨如数家珍般地为我们叙述以前一些往事,并感叹说:时间过的好快啊,一晃,想不到我大外甥都结婚了。我向她看去,看到三姨此时眼中盈满了泪水,我知道这是她为我高兴所流出来的激动的泪水!

时间过得好快,如今的我已年近知命之年,如果三姨还活着我会带领儿孙一大家子人去她家做客,让爱在浓浓的亲情里慢慢地延续。然而……
三姨父在三姨死后不久就又续了弦,早有了自己的孩子;三姨唯一的儿子小亮子失踪10多年了,直到现在死活不知。当初一家三口虽说不上太过美满,但也过得其乐融融!可如今一家人却阴阳两隔,好好的一家人就这样散了。
时至中午,此起彼伏的蝈蝈鸣叫声将我从纷繁地思绪中惊醒。我知道我应该回家了。我将墓碑前的百合花向前挪个位置轻声说:三姨,愿您老人家天堂安好,待到来年清明节我再来看您,给您修墓、添土、清除荒草……
我慢慢抬起头不经意地看向坟头,不知什么时候荒草中开了几朵兰花。我知道三姨最喜欢鲜花,特别喜欢那种蕙质兰心、高贵典雅的兰花。我想,有白色百合花和荒草里的兰花,此时的她应该拭去眼泪开心地笑了吧!
单建光
写于:2019.7.11

作者简介:姓名,单建光。1971年生于黑龙江明水,喜欢写作与阅读,热衷于古典文学及当今文学。曾在黑龙江广播电台、黑龙江农村报、绥化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