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傲慢与偏见李培焱
上海汽车(2021)展甫一开展,维权女车主站在特斯拉的展车上维权:刹车失效。这一维权事件将上海车展拉向了高潮,也将特斯拉拉上了全球的热搜榜;特别是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的宣战语:(汽车问题)是所有新产品都会经历的历程,特斯拉是绝不会(向用户)妥协的!

2021年初美国政府就曾勒令特斯拉召回15.8辆电动车,特斯拉最近因为售卖事故车辆被天津法院裁定向车主韩先生退一(37.97万元)赔三(113.91万元),特斯拉还曾因为虚假宣传被挪威车主索赔97万美元(约650万人民币),另外特斯拉还在暗中偷偷召回部分有缺陷的车辆。近年来,特斯拉还发生了数起自燃事件和刹车失效撞车的事件以及撞车燃烧事件,自本次上了热搜以后很多特斯拉车主都在网络上发文控诉和吐槽特斯拉的质量问题,一时群情汹涌,令特斯拉应接不暇。
从特斯拉在处理中国车主的事件上,河南女车主维权艰难的路途上,从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面对新闻的霸气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特斯拉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傲慢与偏见不是今天才有的。陶琳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进了特斯拉做了洋买办以后让特斯拉在中国变得更加傲慢。但是陶琳的这一次的傲慢却是用了自己的人头向特斯拉递交的投名状。
汽车是一种消费品,不是必需品,全球也不只有特斯拉一辆车可做选择,同时特斯拉在汽车界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可以作为行业垄断的专利技术。特斯拉的傲慢底气是从哪里来?特斯拉面对客户的戾气是从哪里来的?

电动汽车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开始研发,那时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特斯拉这个名字。上世纪九十年代BBA就分别推出过电动汽车,但那时新能源及行业风口不如近十几年来吹得那么猛,所以没有推广开来,其中奔驰S400L轻混的电动车最为成功,宝马也曾推过一款柴混的汽车,没成功。
特斯拉的卖点是无人驾驶和外观设计,无人驾驶技术也早在五十年前就有雏形了,日本人搞过,美国人搞过,法国人、英国人也搞过,但都没成功。但是沃尔沃却成功地把这种技术运用上了防撞系统。所以四十年前沃尔沃成了全世界最安全的汽车,实际上就是用了一套防撞系统(毫米波,注:华为现在研发使用的是激光)。沃尔沃也是聪明,只发展了防撞系统,却没在无人驾驶上面做文章。无人驾驶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按照世界上目前的人数、道路状况、车辆数量、环境复杂程度,无人驾驶系统只能作为辅助系统来使用。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只要是人造的都会有BUG,有些是一开始使用就会发现的,有些是使用过程中慢慢凸显的,有些是隐形潜伏的,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一旦爆发出来就是车毁人亡。

特斯拉是捡了人家的技术后来居上重新作为卖点上市贩卖。我们常说的汽车三大件:发动机系统(电池驱动系统),悬挂系统,电子系统。这三大件特斯拉没一样占优,更不用谈什么专利技术了。特斯拉的电池就是几千节日本产的七号电池串联起来的,从安全性来讲远远没有单组、多组电池的安全性高,所以才屡屡有自燃事件发生。悬挂系统和电子系统方面的专利技术,特斯拉也无长处。特斯拉能够在品牌和销售方面领先很多对手,一是靠炒作,二是靠广告营销,三是靠政府抬轿。
特斯拉在中国的傲慢,主要是靠招商政府的娇宠,还有洋买办们的歧视、虚荣,以及奴颜媚骨。话说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及用地都是上海政府全资打造,然后特斯拉拎包入住的,所以特斯拉慢慢就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傲娇了起来。加上陶琳之类的中国精英分子加入特斯拉做洋买办,特斯拉就更加变得傲慢,以为自己可以对标南山必胜客而成为上海必胜客。但特斯拉忽略了一点,中国的国情,在大是大非上国家还是会维护国体、维护国家法律、保护国家民众的,所以才有了央媒接二连三的对特斯拉的傲慢开炮,特斯拉才会忙不迭的回过神来真正面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

从清朝慈禧开始,外国人进入中国都很傲慢,经过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这种傲慢和偏见从未停止过。这主要是被权贵和慕洋犬们娇惯出来的。权贵和慕洋犬们跪舔洋人,最后导致普通国人来买单。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不蒸馒头争口气。要消除洋人对中国的傲慢和偏见,就要看权贵和慕洋犬们什么时候能进化成人。路漫漫,训犬路还很长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