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
导语:
洛阳理工附中的每一天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校园里每一缕阳光、每一寸土地、每一间教室、每一套桌凳,都记录着理工附中人成长的足迹。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活动月,邀请师生讲述自己在理工附中为热爱、为理想而奋斗的动人故事,分享自己对理工附中的期待,展现理工附中美丽的校园。本次活动得到了师生、校友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大家踊跃投稿,用饱蘸深情的笔触讲述着自己与理工附中的故事。即日起,将陆续在平台进行“你好,我的理工附中”征文系列展播,此亦是“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敬请关注!
韶华流转忆母校
盛事如约看今朝
2018届毕业生 张志昊

张志昊
2018届高三3班毕业生,班主任任小兵老师。高考总分664分,洛阳市文科第5名,考入复旦大学,大学期间被评为2018-2019学年复旦大学本专科生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2019-2020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
张志昊回忆道:恍然间离开高中来到上海已经两年多了,记忆中的理工附中猛地回忆起来仍然清晰,他就是在这里实现了从洛阳到上海的跨越,恰好理工附中也是他当时的高考考场,也许冥冥之中,理工附中就注定在他的人生转折中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刚入学的时候,懵懂的张志昊还没有意识到高中的高强度学习和高频率考试,因此一上来的月考就给他当头一棒,他还记得数学主要考察的就是函数部分,而这一块就像是一团浆糊(直到高三才差不多搞明白),数学成绩自然而然排在班级中下,他才意识到,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一切在高中都是从头再来。之后,他就想着学习要凡事“多一点”,课上听讲再认真一点,课下做题再细致一点,他记得后来的期中考试就有较大的好转。
再后来,慢慢的逐渐适应了高中的学习强度,成绩也稳定了下来,各科都比较均衡,但是分科时就遇到了麻烦,最后权衡之下,由于最弱的科目是物理,他就转向了文科班。一直到现在,他认为选择文科可以说是我20年中最为正确的选择之一。
进入文科班之后,他有幸聆听任小兵老师的教诲。在任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变得不是那么枯燥无味,更多的是班级的共同情感选择。仅仅就讲课来说,他能感受到任老师在尽力打破师生身份的界限隔离,编排舞台剧,开读书报告会,每人每天的新闻分享与解读,各种新的尝试出现在任老师的课堂上。作为从小到大接受传统教育的他,刚开始是有些抵触这些活动的,这该怎么参加,有什么用,会不会丢人,但这种种的顾虑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被打消了,因为老师也有出糗的时候,这不过是另外一种知识学习的过程,张志昊很庆幸能在理工附中遇到任老师。
任小兵老师
张志昊高中班主任
现高三5班班主任

母校带给他的还有对学生全方位的支持。高二快结束的时候,他被学校选中去参加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大赛的比赛内容复杂,更像是一次社会实践,涉及理论知识、服装设计、传统才艺、博物馆文化、考古发掘、非遗制作、微电影拍摄等等,竞争的对手也是来自全国的各所超级中学,这不禁让他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学校和任老师却一直鼓励我们,邀请指导老师,准备参赛资料,提供各方位的支持,同学们也坚定了决心,最后代表学校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然除了这种社会实践之外,校园的社团、文化艺术节、运动会也是多姿多彩。
进入高三之后,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额外买的练习册越来越多,课间老师办公室也是人头攒动,挤满了问题的同学,到最后一学期,铺天盖地的考试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印象最深的是在离高考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热身练,他遭遇了最大的滑铁卢,比起之前的模拟分数几乎少了100分左右,巨大的落差甚至让他的父母都开始担忧他的未来,他也开始怀疑自己,这是不是才是他的真实水平。他心理的变化让时任的英语老师高冰茹老师发现了,她多次谈心,并且背后主动和家长沟通,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缓解他的压力,现在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老师的关心,他可能就真的一直低迷不振下去。
高中三年中,是理工附中激发了他佛系外表下的韧性,在保证成绩稳定的同时,又能产生向前探索的动力;也是理工附中给予了他全面发展的视野和能力;也是理工附中给了他前行的温暖和陪伴。
进入大学之后,在强制性修读的文理医工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如鱼得水,让他发现高中时打下的全面发展基础是多么重要;也是在大学,大家的人生目标逐渐多元化起来,有时候的选择注定要一个人孤独前行,这时候也更加怀念高中大家一起奋斗努力的温暖。
他还记得高中教室后面黑板上的画,每个人都画下了一朵属于自己的花,五彩斑斓的绽放在同一个枝头,就像每个人对母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感情,但是共同的是对母校的怀念和感谢。
春华记
——我心中的理工附中

李程翔,高一5班学生,初中毕业于洛阳外国语学校
李程翔同学回忆到自己以前的读书时光:光阴如白驹过隙,倏忽已是立春。她紧了紧身上的大衣,在薄薄晨曦中快速冲向已是星光点点的教学楼。不多时,教室里便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有的同学大声朗读着课文,有的同学边背边默,也有的同学像极了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叮铃铃——”下课铃声骤响。
“咚咚咚——”教学楼走廊上脚步声骤然响起。
“快点快点,再晚包子就没了!”
“唉,来了来了。”
七点钟,通往食堂的甬道上瞬间沸腾起来。
甬道边的草坪已露出一抹新绿,在早晨阳光的映衬下,分外显眼,只一眼便令人心生喜欢。这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它蕴含的,是野草般的生命力。
“理工附中阳光大课间跑步活动,现在开始,预备——,跑步走——”
红色的跑道,绿色的球场,白色的方阵,整齐的队列,昂扬的精神,响亮的口号:
“策马金鞍,勇冠江山!气势如宏,唯我附中!”
操场边高大的法桐,在微风中挥动着浅黄内绿的小巴掌,为我们的激情喝彩;枝头蹦跳穿梭的喜鹊放开了歌喉为我们的青春呐喊。
一抬眼,望见,一树梨花在浅蓝的天空下一簇簇、一层层。轻风拂过,送来一缕馨香,带走几片花瓣,一个上午已是白雪铺地了。
三三两两的同学,或于玉兰树下写生,或于紫藤架下静读,或于女贞树下徜徉,或于凉亭里轻谈。
春日的午后,生机勃发之中,平添了一丝安闲。
“哎呀,手生手生,再来!”
课外活动又一次打破了校园的宁静。篮球场上的三步投篮,羽毛球场上的飞身扑救,乒乓球台前的大力扣杀,足球场上的配合穿插,跑道上的飞速奔跑,到处都是同学们舞动的身影,时时传来青春的嬉笑与欢呼。
校园的喧闹声不绝于耳,海棠树也耐不住寂寞,急急地想要展露一番风华;喜鹊燕子也受到吸引,在校园中一展歌喉。悦耳的鸟鸣和着少男少女们的嬉闹声,奏着理工附中青春的乐章。
夜,非常安静。
校园中没有了白日里的热闹,取而代之的,是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教室里,是笔尖触碰纸张的沙沙声和埋首书海的身影。望向窗外,与玉兰撞个满怀,月光照耀着怒放的花朵,为它镀上一层淡淡的光晕,粉色的玉兰,少了几分雍容华贵,多了几分少女似的娇羞,玉兰树就那样静静地伴着少年们沉下心来,静心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充满朝气的季节,正如理工附中充满朝气的同学们;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正如理工附中奋笔疾书的同学们;春天还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正如美好的皇家理工附中。
【编辑 赵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