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传来吆喝声
文/李顺堂
从我记事起 ,街上总是传来各种各样的吆喝声。
那时的小商贩还是处于比较原始的形式 ,一般都是挑着个担子叫卖 。
最早听到的是鸡蛋鸡儿换盐的声音 。那时盐可能比较金贵 ,或者人大多弄不来钱, 因此就出现了用鸡蛋或鸡换盐的行业 。究竟一个鸡蛋能换多少盐 , 我已记不清了 。只记得吆喝的声音和挑着担子,一头是盐,一头是鸡的情形。
那时挑着担子做生意的 还有剃头 ,舀米醋, 吹糖人儿 之类的。
也有生意做的全的 ,比如有一个老大爷 ,胡子都白了, 身体还很硬朗 。
他卖得东西比较多 ,他一到街上,就这样吆喝 :
”卖这洋烟卷儿 ,自来火儿, 秦椒面儿 ,葫芦眼钱儿 顶针儿吧 儿!还有洋糖里膏,花米糖儿 !”
他的担子很特别 , 担子一头的勾子上,还挂着蚰子笼儿,蚰子还 不停地咕吱咕吱地叫着 。他一来到街上 ,孩子们马上就把他的担子围严实了。
后来有了自行车,架子车, 做生意的就更多了!
骑自行车的,后面的坐架上挂两个铁焊的菜篓儿 ,盛上各种菜 ,一边走 ,一边叫卖 。
以后又有了人力三轮车。
我记得有一个人, 他是收破烂的 ,他这样吆喝 :
”收破烂儿又来到 ,碎布衬烂套子俺也要 !”
牛庄有一个卖凉粉的, 声音特别亮 ! 我在三里外的山头上干活 ,仍然能听到他在村里吆喝的声音 !
还有割豆腐, 换大米换挂面 卖袜子手巾等。
再后来 ,又有了电动三轮车 汽车等 ,做生意的就更多了! 吆喝也不用人力了 ,改成了电喇叭 。有卖煤 的,灌液化汽的, 收玉米的 ,烹酥糕 的,卖调料 的,卖各种酱制菜的, 修电视 ,修缝纫机, 包沙发 ,卖玻璃风景画, 修平房漏水等。
时代不同了 ,做生意的工具也变化了。坐在家里 ,你就听吧 ,街上的吆喝声几乎没有断过!
2012年12月22日于尹屯
老料姜,原名李顺堂,网名料姜石,料姜,老料姜。一九五0年三月生于丰李镇尹屯村,中学退休教师,爱好文学,书法,摄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