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副乡、镇长、政法副书记,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参与韩城公安史志编写工作。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韩城美食》、《白叶树梁》、《暴乱冶户川》、《201》、《红楼苑》、《过年了》等中长篇小说,撰写的《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傻老头”工作网站发表,并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白叶树梁》被连载,连载,2020年,先后撰写编印《乡事悠悠》巜槐抱椿》巜土岭红叶》三部游记、散文。部分文稿在西北城际都市头条、韩城文学网、韩城文学创作园地、韩城文学社网、渭南文坛、作家故事发表。



妈妈的小故事
作者:王安德
舅舅的婚约
三月十四日,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了,我搬了个小橙子,坐在母亲的床前,听她讲着那红色的故事。
外爷颜志敏与薛曲村的刘时钟是同学关系,当时在华县的学校读书,他们都是进步青年,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年,他们也只有二十岁左右,从华县回到韩城后,几个进步青年第一次来城古村聚会。

天冷又黑呼呼的,妈妈将炕烧的热呼呼的,他们几个人相聚后,坐在那热炕上,谈论着国家的事。妈妈听不懂,只有给他们烧着茶水喝,做饭吃。
说着,吃着,喝着,刘时钟看见妈妈挺着大肚子,就对我大说"我妻子也怀孕了,你媳妇也怀孕,以后出生了,不管谁生男,谁生女,咱们就走亲家"。

我刚写到这儿,妈妈从屋里走出来,她坐在沙发上,我随意地说到:不管谁生男,谁生女……话还没说完,她就抢先说:这是刘秀英(舅妈)大说的。
嘿,嘿,妈妈的记性真好。

随后,我打开手机,让妈妈辩认一张像片,那是一张外爷的像片,妈妈看了看,对我说:那是你外爷在汉中照的。
我问她:外爷他们当时在华县上的什么学校?妈妈思索了一会,对我说:那是共产党的学校,毛主席,周总理也在那儿学习过。我一听,挺激动,但我有些不相信,就问妈:韩城去了几个人?妈说:去了六七个人呢。
说着,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从华县出来的人都是共产党。

过了几个月,妈妈生下大儿子,取名将祥。
将祥比我小,属相没隔年。
妈妈对我说:将祥,就是你的大舅。
一晃十六年也就过去了,我和你大舅都长大了,为了兑现当初对朋友同学的承话,你外婆就去薛曲村刘时钟家提亲,明确了你舅的婚约。
几天后,家里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在城古村西院老宅给将祥和秀英举办了婚礼,那年。你舅也只有十六七岁。
从此,俩个革命的家庭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你舅,舅妈先后在西安棉纺部门工作,后转调甘肃天水棉纺织工作,直到退休。
妈妈说过:人,一辈子不要做亏心事。

我根据妈妈的口述整理这篇小故事时,舅父,舅母那和睦可亲的面孔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又多,每当日子难过的时候,妈妈就向远在天水的舅父舅妈求助,是她们汇来一百,二百或更多的钱物帮助我家渡过了一次次难关。我时刻都记着她们的恩情。

2009年,我出差时,顺道去天水看望舅父舅母,他们听说我要来,非常激动,患有半身不随的舅舅和年老的舅妈乘着出租车在天水火车站等候我和一块出差的几名同志,见到我后,舅妈第一句就是:烤鸭店我联系好,带大家吃去。大家听后,哈哈大笑,我们早吃饱了,不饿。
随后,我们一块来到舅舅家,舅舅翻箱倒柜给我寻找公安部给他发的廉政勋章,舅妈和我聊天,她问的话最多的是:家里的日子怎么样了。

我笑了,我说:舅妈,家里的日子好多了。她说:那我们就放心了。
为了感恩,我留给舅妈五百元,放在沙发上,她迟迟不愿意去拿。
这就是我的大舅和舅妈,我永远记着您们的恩情!
(根据母亲的口述而整理王安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