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特别的菜
文/倪高扬
有这么一道菜,我估计大家不但没吃过,而且连说都没听说过。我亲眼目睹母亲制作这道菜的全过程,并且亲口品尝过。
在母亲过世半年前的一天,我坐在她的床边,无意间聊起了这道菜。可她怎么也记不起来了,矢口否认没做过这道菜,还反问,那怎么能吃?按理说,母亲不应该忘记这道菜。之所以记不起来了,估计与她的大脑神经元萎缩有关。这道菜我仅吃过一次。它没有名字,依据它的主材,我就管它“鱼卤豆腐渣”。
我像放电影似地将母亲做这道菜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回忆给她听。
那年腊月,水产大队大网帮到我们村捕捞,按人口分我们村每人2斤鲢子鱼,每条不上1斤重,有十几条。母亲麻利地㓾了之后,全部腌进坛子,留着过年带亲戚吃。到了三春头上,坛子里只剩下一点点的鱼卤。母亲将其视如宝贝,用绽纱布过滤掉鱼鳞等杂质,剩下的鱼卤呈紫红色,稠厚得像粥饮汤。母亲从豆腐坊换回一碗豆腐渣,先放在锅里剥一下盛起,接着将锅烧热,倒入些许菜油,片刻加入葱姜炸香,继而将剥好的豆腐渣入锅翻炒,然后将鱼卤倒入,同时加进适量酱油稍作翻炒。大火煮沸中,用铲子在锅底边转上几圈,再继续烧煮几分钟后起锅。如此烹饪后的豆腐渣,吸足了鱼卤,不再淡而无味,原本的雪白变成了酱红色。
热气腾腾的“鱼卤豆腐渣”端上餐桌,使得整个堂屋里弥漫着一股黄豆香味和鱼腥味,撩得久违荤腥的我迫不及待地盛饭用餐。我扒下一口饭,立即挖一筷“鱼卤豆腐渣”送进嘴里,反复咀嚼,饱含咸鱼味道的豆腐渣粉粉的有点像鱼籽。这顿饭,因为“鱼卤豆腐渣”下饭,我至少多吃了一碗。
话说到这儿,依着床背的母亲微微点头,微笑着夸我,你记性好哩,我都没印象了。
当时母亲怎么会冒出制作这道菜的念头呢?细细想来,当时虽是无奈之举,可这道菜却是营养丰富。你看,豆腐渣来自黄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那鱼卤的稠厚与紫红色是鱼的外表黏液和血液的混合物。在现在看来,食用“鱼卤豆腐渣”简直不可思议,甚至感到恶心,但在当时可算是一道高植物蛋白与高动物蛋白组合而成的菜肴啊!写作此文时,我有意和邻居老人聊起这件事,她说她小时候曾吃过鱼卤炖面粉。这“鱼卤炖面粉”与我母亲制作的“鱼卤豆腐渣”不正是异曲同工如出一辙吗?
我时常忆起并回味母亲的杰作——“鱼卤豆腐渣”。它既反映了那时人们生活的极端困苦程度,也折射出作为家庭主妇母亲的生活无奈和生存智慧。我生活习惯之所以有些“节”癖,讨厌别人无端浪费,应该与我过去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和母亲的生活态度对我的潜移默化影响有关。
那个特别的年代,这道特别的菜,只有我们这一辈人才能真正品出它那特别的味道。
2021.4.24

作者简介
倪高扬,泰州洋思教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蒙台梭利协会认证讲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兴化市楚天实验学校创建办顾问,兴化东方巴黎幼儿园、泰州幼蒙教育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地方文史研究爱好者。近年,除了致力“点燃孩子心中的智慧之灯”、引导教师“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之外,有空便与书为友,爬爬格子,出版《敬畏教育》《有滋有味兴化话》等著作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