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个学期,作为数学老师的舅舅一直在和我玩一个游戏,他每天给我一个几何图形,他画完第一条辅助线后,便让我画第二条。
一般情况下,一道题只要画出一条辅助线,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满分了,但实际上有好几条辅助线都可以解开这道题。
直到很多年后,当我被人夸赞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时,我才意识到是舅舅的游戏改变了我的思维,那就是不要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
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一个标准答案就算结束了,这使得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扼杀了,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如何成为创新人才?数学需要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的诗歌、作文、电影、音乐、美术等为什么也必须使用一种框定的答案呢?
有一次活动彩排的时候,我采访一位“孝心少年”,问他:“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你们姐弟两个为什么都要学跳国标舞?”
他说:“一是可以锻炼节奏感,二是可以挣钱贴补家里。”这样的回答多么朴素真实啊!
但是后来我再问他,回答就变成了老师所指导的标准答案——“跳舞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美”。
我们不要再以那些所谓正确的答案限制孩子,让他们从此进入一个封闭的箱体。孩子们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们要激活他们的好奇。
幸好舅舅在我童年的时候给了我不只有标准答案的游戏,让我知道很多问题在第一个答案就停止了,那是“人云亦云”;但是你寻找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答案的过程才更有趣味,更有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思维,在小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止一个答案,哪怕你错了,也是发现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未来的优秀与创造,可能就在最初某个转换了角度的错误答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