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麒麟杯”我和读书的故事有奖征文
祁润成参赛作品展示
编号:35
读书好习惯 滋养几代人
作者:祁润成
20世纪50年代,我在黑龙江省鸡西市上小学的时候,一天学没有上过的父亲,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多读书。经常用“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经典故事启发教育我。那时候,父亲经常鼓励我要和书打交道做朋友。在捉襟见肘不富裕的日子里,还经常给我点零花钱,让我去书店买自己喜欢的书。
20世纪80年代,我做了父亲也告诫自己的孩子,让她从小就和书交朋友。那时候,虽然工作生活在交通不方便的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垦区,好在那里还有一个不足一百平方米的新华书店门市,等她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每个星期天我都带她去新华书店逛一逛,有她喜欢和我喜欢的书就买回来,经常忙里偷闲的在茶余饭后,有时间就看几眼,这样慢慢就养成了一种爱看书的好习惯,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几十年了,我们爷俩都喜欢逛书店,游走书市的习惯。到了21世纪,我们有幸在北京生活了六年(2004年8月——2010年7月),经常光顾“图书大厦”和各类“书市”。记得在2006年的冬季,我们父女俩一起去北京地坛公园书市逛了一天,买了几十本一见钟情的“老书”“旧书”,装了满满一纸箱,到了快收市准备离去的时候,她高兴的跳跃起来对我说:“老爸,我今天的收获太大了,买了这么多好书……”。
2014年8月,广州南国书香节的主题就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庆幸的是在我们家已经有好多年“让读书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并且也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名副其实受益者。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幸运之神,经常光顾我的心灵。她怎么会在广州大学城的音乐学院为人师表呢。说来说去,这些都是我们喜欢读书看报滋养的结果。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两鬓斑白走进花甲之年的我,关心时事政治、读书看报的习惯依然不减当年,信息时代也让我们这些50后赶上了末班车。写一写津津乐道的《征文》,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开心美差,也是自我调整,自我欣赏乐在其中的活动。因为网上各行各业的不同文风《征文》活动层出不穷,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阅历,有着幽默生活故事的情节,联系自己的体会,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工作生活去应征,实在是一举多得有意义,既可以回味过去,又可以延缓老年痴呆。到目前为止,退休十年先后收到十几个“征文”的获奖证书和奖杯。

2010年5月,我参加北京市读书征文活动《一代青春》《我在天安门前走过》获奖证书(左图)。
2014年8月,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大洋网),开展的“网聚正能量”征文活动微博类的入围奖,《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老房东》两篇文章,记录了我们多年来为人处事的生活方式……为此,载入了我的文化生活经历的历史史册。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管的面向全国秘书战线的业务指导刊物,庆祝《秘书工作》创刊30周年——“一同走过的路”主题征文,我的一篇“当了秘书以后……”征文,获得一个“优秀征文奖”,一个“百佳寄语奖”(见上图右中图)。
2006年12月5日,《北京晚报》第33版中缝刊登一则“2007新年音乐会”,由瑞士洛桑交响乐团12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来自奥地利的维也纳宫廷爱乐乐团,将异国的新年音乐会搬到了北京,在人民大会堂盛大公演,此次主办方为喜欢音乐,有音乐故事的家庭(以3人为单位),预留150张门票,免费请50个幸运家庭共同欣赏这次音乐会,乐迷的家庭只要是将相关的音乐故事,发到114网站(WWW114PLA0.CN)即可算报名参加。
这则信息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因为在我们家里已经有20年的音乐故事了。前几年,《我们走过一条漫长艰苦的路》1999年5月22日,《秦皇岛晚报》一版,《北戴河边的悲情协奏》1999年9月19日《燕赵都市报》一二版,《一位钢琴少女艰难求学路.》1999年10月9日《深圳晚报》二版,这些图文并茂有关我们家音乐故事的文章,先后 在《秦皇岛晚报》、《燕赵都市报》、《深圳晚报》、《上海生活周刊》等多家报纸杂志转载刊登。于是,我整理一下思绪,重新整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发给114网站的报名邮箱。
十几天过去了,那天上午突然接到主办方的电话,通知我去领取五十分之一,幸运家庭欣赏这次盛大公演,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的家庭套票。

2006年12月5日《北京晚报》33版的公告信息(左图);维也纳宫廷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的节目单(左二图)。2006年12月,爱乐乐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演出的套票(右图)。


2002——2014年,先后在广州日报,北京晚报发表60多张,20世纪40年代——70年代的老照片。先后在《知青岁月》2007《忆家书》2009《家国记忆》2014留下自己的墨迹影像

2014年12月23日,广州日报“游天下”版刊载了玩遍全国“高铁线路旅游设计大赛招募活动”,要求是:只要设计广州出发高铁游的个性化线路,主题鲜明、合理科学、有线路主题、设计思路、每日行程,就有机会成为“贵州——广州高铁精品体验团”的特邀嘉宾。那天,我心血来潮设计两条高铁旅游线路方案,一条主题是:重返阔别工作生活多年的北部边疆故地重游。另一条是观光北大荒出生地线路,冰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北国风光雪乡游”。
2015年3月17日 ,广州日报游天下版刊登,在收到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经历了一轮轮选择,最终选出了十份优秀的高铁线路设计作品,并即将带领“线路设计师”,踏上免费观光游览贵广高铁的旅程。在“高铁游线路设计大赛获奖十人的名单”里,我的两个“旅游方案”分别榜上有名,获得第一名和第四名的可喜佳绩!

2020年9月——2021年4月,先后收获四个“优秀奖杯”,“四个优秀奖”的证书。这缘于我先后两次参加《作家地带》的赛事活动,每一次获得两个奖杯和两个证书。第一次是参加第三届“青春记忆”全国征文大赛,“对青年时代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次难忘的经历”的征文。第二次是参加首届“故乡的年味”全国征文大赛,这次“故乡的年味”征文以“年味”为主题。可以打捞某个难忘的“年”的记忆,别致的故乡年俗,通过具体的情景、细节,描绘一番感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广大读者随着你的笔触而感动。我先后写了八篇文章应征,第一次参加征文是从1968年9月,上山下乡到克山农场参加《第一次秋收》,1969年《修国防公路的日子》,1971年《我的老团长》,1972年《偶遇奇缘》,1975年的《放映情怀》,1997年《有缘庄则栋》,这六篇文章记录了我几十年前,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经历。
从 1968年参加第一次秋收,在一营七连不满16周岁的我,艰苦的劳动场景。1969年,在大兴安岭漠河修筑国防公路,半年没有新鲜蔬菜吃的故事。1971年老团长对我的关爱体贴,无微不至的帮助照顾。1972年2月,在黑龙江的省鸡西市,老知青家里喝下一杯浓浓甜蜜温馨的糖水。8月,接受一位老知青老荒友不辞辛苦,徒步十几公里,冒着夏天炎炎的烈日,送给我一书包西红柿的故事。1975年,幸运的走进文艺轻骑兵的队伍,当上一名电影放映员。1997年,在沈阳图书城有缘与体育王子庄则栋“合影留念,签字留名”的故事。第二次,先后以《60年前的杀猪菜》《不一样的年味》为题应征参赛。依据记忆中60年前童年时代,在黑龙江的“故乡年味”,和20世纪以后在北京,广东等地不同传统习俗的“年味”,写了一篇《不一样的年味》做一个永久性的纪念参加比赛。
或许是我喜欢读书看报的习惯,潜移默化的给她一些影响,她遗传了我喜欢“读书看报”的基因,在她读大学十一年期间里,先后在《音乐研究》、《钢琴艺术》、《音乐周报》等报刊杂志,发表30余篇6万多字的文章,先后参加五部书的责任编辑,组稿,编写。如果没有读书这种生活方式的习惯,她怎么会在广州大学城的音乐学院带硕士研究生呢。因为她是“生在黑龙江,长在北戴河。大学广州读,硕博北京城。

1992年11月25日,在北戴河赤土山汽车站等候公共汽车,前往秦皇岛群众艺术馆上钢琴课的时候,也要看几眼随身带的书……

在北京六年期间,先后参与五部书的责任编辑,组稿,编写。

2020年9月26日,由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广东省首届公办本科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她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设微党课和创新工作案例展示两个环节,经评委组现场评分、综合评定,她荣获广东省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
也许是我们父女的读书习惯,耳濡目染的影响了外孙女朵朵,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读书学习的种子,我们给她创造学习环境,搭建学习平台,由浅入深的培育她的读书学习兴趣……

2015年8月1日,我们祖孙在广州购书中心一游,让她从小就感受到书香油墨未散尽的芳香(左图)。朵朵在广州“北园餐厅”与家人共进晚餐,她在装模作样的模仿外公欣赏菜谱图片。

2015年11月,外孙女朵朵在广州图书馆接受文化知识的洗礼(左图);外孙女朵朵在星海音乐学院老校区专家楼家里,学外公敲击笔记本电脑键盘(右图)。

2021年4月清明节期间,我和外孙女一同前往南沙湿地公园观光游览,朵朵也要像妈妈小时候一样,随身带上一本书,总是忙里偷闲的看一会……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过去了。我的两鬓已经斑白染霜,走进中老年退休的行列的十年里。现在虽然退休在家儿孙绕膝,也免不了每天读书看报,写写日记,整理资料,特别是我们祖孙四代的宝贵资料,分门别类的归档立卷。因为走进秘书工作岗位,情不自禁养成了阅读记事,整理资料的习惯。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数码高科技时代,如果不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整理资料保存家庭档案,那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也有愧于时代的发展。
目前,我先后在整理祖辈、父辈的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老农垦的风采》是我追踪了父辈近50年,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成为我国第一代拖拉机手,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记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战天斗地的风采,直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永久记录。《知青时代的印记》是我从20世纪60年代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美好记录,从了解到档案管理的意义之后,就着手将过去的日记、信件、票据、证件、衣物等旧物保存起来,献给将来的回忆,也许是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祖孙四代人,跨越新世纪,穿越70余年的时光隧道,在人生的旅途中,虽然积淀了一些闪光点,留下了珍贵的家庭文化精神养料,都是源于读书看报的习惯所恩赐的结果。
作者简介:祁润成 ,1952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大专学历。 1968年9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4团,先后在49团修理厂、依兰收获机厂电影队、红兴隆机械厂工会、北戴河休养所任职。曾经做过电影放映员、俱乐部主任、办公室主任、接待部经理等职。退休后在广州定居,先后在广州日报,北京晚报发表60多张老照片。先后在《忆家书》,《知青岁月》,《家国记忆》留下自己的墨迹影像。

“麒麟杯”我和读书的故事有奖征文启事
为倡导“全民阅读,共建文明”,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由麒麟读书会暨作家联盟联合策划开展“麒麟杯”我和读书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投稿要求和说明如下:
一、从即日起欢迎广大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踊跃投稿参与。截稿日期为4月30日,评奖日期为5月10日至15日。
二、征文组委会人员将对作者参与征文的稿件逐一点评和评审,最终选出1、2、3等奖,获奖者均颁发证书,奖品为读书会采风旅行双肩包、名家字画,另外赠送一年麒麟读书会和作家联盟会员资格!
三、征文题材以美文(散文)为主,散文诗和古风诗也可。美文字数限5000字以内,诗歌类不限,作者根据创作实际情况自己把控。
四、所有参加征文投稿可以微信投稿:13791095007,或者投稿至邮箱:djffzb@126.com
五、投稿格式为:作品+个人简介+个人照片+通联方式;来稿请备注:“麒麟杯”我和读书的故事征文 字样。
六、征文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麒麟读书会所有。
“麒麟杯”我和读书的故事征文组委会
2021年4月19日

编辑:寒烟 子墨
编审:慧玲 思翰
麒麟读书会 · 作家事业联盟
《大家风范》杂志
总顾问:姚卫东 邱锋 董山峰
阎雪君 肖霖生 许莎朗(香港)
耿建华 赵林云 孙春亭
逄金一 赵洪祥 张希木
柏承恩 李式法 戴永夏
李 浩 王培元 傅先河
编委会主任:戴思翰
编委会副主任:鲁先圣 周慧玲
总编:戴思翰
微信:CHINA-AN999999999
《大家风范》杂志投稿官方邮箱:
djff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