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 ,济 南
文/孟昭峰
弹指间,自己在济南这片热土已经生活了42个年头。回眸省城与共和国同步的身影,见证济南的发展变迁,心里可乐乎哩。
济南变大了。我是刚恢复高考时来济南求学的,后又留在此地打拼。那时候,济南东部基本上以历山路为界,路西边还算繁华,东边几乎属于郊区了,除零零散散的几处商店、学校外,大多属于农田。就学时日,还帮助村民割麦子、收玉米。

经十路又称济王路(济南至王村),只是一条窄巴的土疙瘩路。济南西、南、北也差不了多少,城区就那么大一块。而今,这些都成了历史,城区几何式倍增,好比瘦弱孩提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曾写过一首小诗,描述济南的变化:"一条大路通云端,章丘长清街相连。高桥鼎架逐环扣,地铁驰飞电掣酣。

广厦齐拥摩天立,新能共转济北先。趵突明湖华山月,齐烟九点吐新颜"。一条大路指的是经十路。你看,东面的章丘、西面的长清大街都被经十路连一块了,还有北面的济阳、商河正加速发展,济南焉不变大?加上焕然一新的莱芜、钢城两区,省城真的越来越大啦。

济南变高了。假如多年不见,恐怕难以辨认她的容貌了。不打诳语,还真的有这么一档子事。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是在济南上大学的,后回到老家教书,一直没有机会再到省城看看。最近,他才想起找我来玩。我们先是去了他的母校原址,该校早就迁到郊区,这里成了高楼林立的居民区。原校门口的胡同小道,变成了宽阔的通衢大道。他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个的眼睛。

当年,济南最高的楼是位于共青团路的电信大楼,只有9层。据说该楼七十年代兴建时,列为国家重点项目,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再就是泉城路的百货大楼和经二纬四路的第一百货商店,还算像样的大楼。而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遍布全市。地处汉峪金谷的一处大楼,高339米,当属目前全省第一高楼,而山东国际金融中心大厦,设计高度429米,2021年峻工后将再创纪录。

济南变强了。曾几何时,"小鸭"满地跑,"轻骑"快如飞,"琥珀"供不应求,"康巴丝"中外扬名,"三珠"老少皆知,这曾经拥有的傲人辉煌,为泉城的强壮立下了汗马功劳。近些年,省城发展的步子不能说不快,可对比中有差距,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难领风骚,甚至一度陷入追赶他人的焦虑中。

差距恰好凝结变数,济南正发力省会战略,找准龙头定位,敢教龙头扬起来。打开"携河北跨"城市空间,拓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梧桐引得金凤凰,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及各路优秀人才扎下根来,大显身手。自由贸易区覆盖泉城,全国文明城市花开斯地,进军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声格外嘹亮。目前,全市GDP总量突破万亿,省内仅次青岛。瞧,辛勤打造"大强美富通"的济南,已勾勒出她在山东现代化强省战略中的高地轮廓。

济南变美了。君不见,这座以泉城著称的美丽城市,也曾经历环境恶化的阵痛与无奈。有首歌谣唱道:"黄沙遮满眼,济南少春天。雾霾腾云驾,熏倒老神仙"。每到开春季节,时常风沙乱舞,遮天蔽日,泉城花容失色,令人苦不堪言。爱美的济南人再也坐不住了,横下一条心,扭住整治不放松:城域提升,颜值靓起;生态绿化,青秀泛起;环卫强化,洁净凸起。

政府和市民恰似精细的工匠,耐心打磨着城市的细微末梢,在延续文脉、留住记忆、彰显特色中挥洒心智。这不,古人所赞誉的美景又映眼帘:"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诗从画中涌,画成诗意浓。眼下,大明湖更阔了,趵突泉更欢了,崭新的华山湖横空出世,蓝天白云,群山吐翠,碧水含情,泉城好可爱哟。

济南在跟时间赛跑,伴随共和国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嗨,济南,为你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