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3549
《 微信不微,让我们转身还能遇见》
作者:汪贵沿
微信不微,而是一种强大的空间,能连接情感无限,能储存一个世界,让时空错位,让空间无限放大或缩小。
如果在过去,我们很难相信,失联几十年的同事或朋友,有一天会突然通过一个微友给你打电话,会突然在你的微信里跳出个头像来加你好友,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变得无距离,因为有爱心变得如此亲近.....
当第一个手机响起时,一个声音来自德国,她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你猜一下我是谁?尽管我当年在老家德阳市文联和德阳市机械工业局工作过,身边女同事不少,但我很快就说出来了她是谁,因为毕竟她和我是在同一间办公室,面积不大只能容下我们两张办公桌,那时我刚从一个省属企业借调到市文联工作,负责编辑《小作家》杂志,她给了我很多工作上的支持,她的声音好听很特别,以至于二十多年后一下能说出她的名字。
我也不知道她移民多长时间了,当年只知道她调省城工作后来又到北京工作,再后来就没有音讯了。直到最近才知道我的这位大姐移民海外多年,而且一直从事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工作。我的这位姐姐性情豪爽,为人耿直善良,在我多年的印象中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强人,我们在一起工作时间不算太长,在我记忆里却很深。
最近她在海外一些平台一直推荐我的作品,让我特别感动。她的名字叫邓瑛,一位失联多年的同事,一位诚挚热心我敬重的好大姐。愿她身体安康,只要有诗和互联网,远方不远,就在无线之间
当第二个手机响起的时候,一位73岁的老师给我打电话,你是贵沿吗?我是鄢老师啊!我在攀枝花徐甲子那里要到你的电话,听说你在无锡,二十余年没有见了,最近还好吧!这就是微信的威力,如果没有微信,我不会认识徐甲子,没有徐甲子这位诗友,也就很难再联系上家发老师,当然前提是因为诗歌,因为共同的爱好联网在一起。说实在和甲子先生神交数月至今都未曾蒙面,但在诗友群里却是天天见面的好兄弟了,说回成都找健鹰喝酒去,一直是说说而已,很多时候都是擦肩而过。
这次回家,我坚决的挤出一点时间和徐骥到成都龙泉驿探望了家发老师,感觉老先生身体健康,在他自己的画室,每天坚持画画写字读书,生活悠然自得,我很欣慰。想起当年他对什邡文学的扶持,那种感觉好像就在昨天,他和诗人陈晓(现已故)到什邡来,一大群诗友聚会在一起,以邓亨禄老师带队我们一起喝酒聊诗,那个年代《星星诗刊》诗刊是所有诗歌爱好者的神圣殿堂,写诗不在《星星诗刊》发表不能称诗人,家发老师是《星星诗刊》的编辑部主任,高级编审,经常去各地区指导文学创作,什邡是他来得比较多的城市,我和他成了忘年之交,一种精神的寄托和青春的梦想萦绕了我们一代人。
今天看见头发斑驳的家发老师,只叹时光流逝太快,几十年过去,只剩下一堆文字还年轻,感谢微信,感谢诗歌,让我久违的大姐邓瑛和家发老师,转身还能遇见,虽然相距天涯,心却很近……
2017年9月23沪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