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5日晚,笔者与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会长隆晓辉等,在南京东郊一隅拜会著名表演艺术家孔祥玉先生和夫人王俊莲。他们自天津专程抵宁,参加“‘永不湮没的荣光’——隐蔽战线红色特工之南京系列寻访纪念活动”。
相聚合影。
孔祥玉是我熟知和敬重的艺术家,他在《南昌起义》《走出西柏坡》《肝胆相照》《中国命运的决战》《任弼时》《张学良》等影视剧中扮演的中、晚年周恩来形象深入人心。
现实生活中,我与在电影、电视中饰演周恩来的艺术家有着特殊的感情。
早些年,我请主演电影《周恩来》的王铁成先生来过南京,和广大读者分享创作心得;前年,我又请在电视剧《海棠依旧》中饰演周恩来的孙维民先生,在南京与观众见面。这一切,或许源于我的师长、央视春晚创始人之一邓在军是周恩来侄儿媳的缘故吧。
孔先生此次南京行,是故地重游。对于一位在艺术生命中有着特殊经历的人来讲,故地重游往往会有阅不尽的人间风景。
37年前,孔先生在南京拍摄电影《金陵之夜》。入行几十年,他的演技有目共睹,其诠释的角色都极具个性,更多的则是伟人。他在《金陵之夜》中塑造的钱壮飞烈士,牺牲前是潜伏在敌特心脏开展秘密工作的我党隐蔽战线英雄。
说起当年拍片的经历,他还记得是8月份,南京夏天最热的时候。那时经济条件差,拍戏很艰苦。多数镜头都是拍前反复揣摩,完全有把握了才拍,不舍得浪费一寸胶片。那次在南京拍了两个月,见识了火炉的威力……他对往事记忆犹新,对南京这座城市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1.78米的个头,身材高大。两道浓眉,一双俊目,眉宇之间透露出儒雅之气。交流中,他的博学、谦逊,一如他在银幕上塑造的人物,令人起敬。
几十年的表演生涯,他不仅饰演过周恩来,也在《日出东方》中成功饰演过陈独秀,在《张自忠将军》中演过张自忠。近些年还在《父辈的旗帜》《凭什么爱你》《草根王》《觉悟》等电视剧、话剧中有过精彩表现。
孔祥玉在《凭什么爱你》中饰演企业家。
孔祥玉在《南昌起义》中饰演的青年周恩来。
在业内,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德艺双馨艺术家。演艺界,德和艺往往是一道深深的门槛,能从容迈过去的才会成为大家。
今年74岁的他基本不接什么戏了,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他也乐于参加。他对艺术的感情是纯粹的,他从不在意活动规模是否与自己的名气旗鼓相当。
“永不湮没的荣光”是一档通过追溯90年前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用生命诠释信仰和忠诚的历史故事,来纪念和回眸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为新中国的诞生、为南京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的节目。旨在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活”起来,让英雄不被遗忘。
创意之初,策划人隆晓辉辗转多个渠道联系上孔祥玉。他听闻介绍后,当即表示这个活动有意义,他参加。25日下午他抵宁后,直接去了演出现场,看台本,和主持人东方仔细交流。其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让走在艺术道路上的新文艺群体创作者们深受感染。
当晚,隆晓辉与主持人东方、歌唱家项绪文、电视人张红生、孟亦农等聚到一起作艺术交流。隆晓辉用口琴吹奏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项绪文唱起了《想起周总理纺线线》。现场气氛欢快,人人心潮难平,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奋进之光。
隆晓辉深情地吹奏口琴。
东方与孔祥玉夫妇留影。
项绪文与孔祥玉留影。
作者夫妇与孔祥玉夫妇留影。
这是一个没有台词却充满怀旧之情的聚会。孔祥玉的每一个神情与眼神都足以诠释他的演员角色,依然耀眼。
作者简介
新闻从业34年先后供职于《扬子晚报》《周末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日报》,先后担任部主任、专刊主编以及《文化徽商》杂志总编辑。策划《百家湖》《中国钱币邮票》等期刊创刊号。
著有《央视春晚纪事》(报告文学)、《我所知道的马季》《姜昆家事写实》《冯巩眼中的南京》、《邓在军传奇》《可以披露的聂卫平尘封往事》《<中华之剑>摄制始末》《近观刘洪》《大国良医》《向往百年》等书作、报告文学。开辟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梁平爆料》,迄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
先后获得江苏省、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当选南京报业集团“感动人物”“十大读者喜爱的记者”。获得60余项国家、省、市各类新闻奖。其新闻、文学作品除刊发所供职媒体外,还发表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家庭》《知音》和香港《文汇报》等数百家媒体。目前系央广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网媒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