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你而动听
文/魏纯明
去年飘落雪花时节,工作不顺手,把二胡放在家里一段时间。放下后感觉不舒坦、很失落。这才发现,我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二胡了,二胡已经成为我的精神支撑了。

2021年2月,对于我是一个非常难以度过的月份。母亲做手术,工作不顺手,生活遭挫折,心灵受伤损,以个人挣扎的方式战胜困难。处境尴尬,备受煎熬,心境孤寂、孤立、孤独。我当时想,工作顺手时,期望与二胡再相逢。
今年春暖花开时节,工作顺手了,我又把二胡拿回来了,与二胡重逢,把失落的声音找回来了。但是,工作第一,我只在家里拉。流淌多年的音符,清风中,生命因你而动听。“让我们高举起欢乐的酒杯,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这样欢乐的时刻虽然美好,但真诚的爱情更宝贵……”有了二胡帮助,练习歌曲《饮酒歌》更有感觉,是拉心琴没有的感觉。去年感觉自己工作压力大,怕音乐影响工作,本打算忍疼割爱,事实证明,音乐有助于工作。我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提高我的音乐素养,用流淌的音符,点亮了我的音乐梦,赢得了朋友们的掌声。

我年轻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学校教书。1985年,我回到家乡惠民县第四中学任教,承担语文教学。业余教学生音乐。几十年来,我独自在外漂泊流浪,房间里除了各类书籍和报纸,最值钱的就是一把二胡。对二胡有了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
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人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好钢用在刀刃上”。我爱好很多乐器,为了精益求精,我主攻二胡。打造个体注意力分配的“乐谱”,同时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我的记忆里,没少因练琴受苦。入门很枯燥,有时周末练好几小时,拉不成一段完整的曲子。练的时间长了,拉琴渐渐有了调子。

在我心里,每一把琴都有生命。只有融入我的情感,琴才有灵气。两根琴弦,百味人生。我想到了阿炳和刘天华。人终有一死,他们活得并不幸福。我觉得,阿炳或许从未融入当时的文化界,他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阿炳就是我。我拉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
一手按弦,一手拉弓,自得其乐,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从我指间汩汩流淌。刘天华是什么呢?民乐大师。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一曲《病中吟》,百年前的苦难笼罩我心头……教书育人,教的是精神,育的是灵魂。一曲《病中吟》,温暖在我们心中。《病中吟》没有带来悲伤,而是带来希望,带来力量。

何意千锤百炼钢,化为琴弦绕指柔。练就一双金手指,奏出三日玉音留。工匠精神包括两层含义:能工巧匠的技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守工匠精神,打磨有恒久生命力的文艺精品。“声”临其境,“声”入人心。这是音乐艺术对我的创新启示。音乐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表达,理解是输入,表达是输出。每拿到一首乐曲,都要仔细琢磨、不断练习,直到把乐曲拉出光彩。音之有物,用声音实现人物形象再创造;音近旨远,让观众领略无穷的语言魅力;音为心声,对艺术全身心投入坚持追求。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科技如何发展,对艺术的全身心投入,对精品的不断追求,是不变的。
音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她。音乐对于我,不只是简单的歌曲,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自信的培养和梦想的追逐。我要以自己的双手拉动命运琴弦,奏出动人的英雄交响曲。
2021.4.25
特约评论员王开利老师:
作家魏纯明老师写的纪实散文“生命因你而生动”一文,感情真挚,读罢不禁击腕叫好!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何久听不厌?就是因为该曲有一种无形的穿透力和感染力,魏纯明的“生命因你而生动”,就有这样一种穿透力和感染力!音乐竟有如此大的魔力!作家在遇到挫折情感压抑时,想起了自己魂牵梦绕的二胡独奏,可以想象,二胡是作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正是有了它,才使其和低落和尴尬的境地走出来,才使其找到生活和生命的方向!希望魏老师插上音乐的翅膀,在洁净如洗的蓝天越飞越高!

【作者简介】:魏纯明者,齐鲁惠民。少时贫贱,读学苦勤。两年师范,廿载树人。烛火温暖,蚕丝坚韧。传道授业,岂囿三尺讲台?写诗作文,常伴五更寒星。隐名穷乡僻壤,自强不息;寻梦岛城故都,奋然前行。始为教师,后成编辑;文字报国,竭忠尽智。植字抽芽,梦笔生花;校书分叶,著作成林。挥毫锦绣,落纸烟云。爱文武艺,做风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