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类共荣
胡华松
阳春三月,草木争荣。桃李开花挂果,莺燕产卵孵化。更有甚者,林中翠竹,新笋破土,繁子衍孙。生机勃勃,日长十寸。争相拔节临风,成林成材。给人类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竹之品类繁多,各取所长。今天,我想简述一个由生长在荒山野岭,地边地角的小竹一一水竹(笋)所引发的小故事。
是日,三月初六,幸逢星期六。上班族得以休闲;退休后勤族,遇空且抽身。作为在山乡长大的我们,有以笋入馔的习惯,并会多种食法。趁鲜吃,晒干吃,腌制吃……

昨天下午,妹妹来电话约我夫妻一路去崇阳她女婿家乡扯水竹笋。老伴欣然答应了。清晨七点,妹妹和她同事等人驾车由通山来到温泉约定地点。八点差几分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于是,我们抓紧时间进入山林,钻林挂刺,爬爬滚滚,开始扳扯水竹笋。必须说明的是,山里人扯笋子,并不单纯地为了吃笋。更重要的是享受扯笋子的过程……约莫两个小时,我们的行囊都基本鼓满了。正准备出林时,怎奈荆棘挡道。我挥刀斩棘,准备开出一条近路。妹妹的大嗓门正在高声呼唤出林。说时迟,那时快!豪华壮美的事儿发生了。离妹三丈远的地方,一只羽毛华美,色彩艳丽的大飞禽呱呱,呱呱的拔地而起,弃巢而去。妹妹朝它起飞的地方望去,"哇!一窠蛋!好大呀!好大的一窠蛋!是什么蛋呀?″我披荆斩棘朝妹妹跟前而去。只见妹妹蹲在地面上那豪华精美的建筑物一一鸟巢前。"一、二、三,"反复地清点。"送了老,一十三个。这多大一个,是么蛋哩!″

我走近鸟巢前,既惊讶,又好奇,并十分的兴叹!那鸟巢傍依一根卧地枯木,边沿无竹木遮掩,仰朝天日。构建精巧,工艺别制。型如一只申型盆。直径约为一尺左右。似经规矩度量而建。圆得特别匀称。亦有下脚夯基、防潮滤水之妙举一一鸟巢底坐是用一些枯树枝铺垫堆砌,且很稳当。底坐上再筑巢生息。十分考究。尤其是巢壁装璜华美,全是彩色羽绒镶沾。微风吹动,宛如一盆彩色圣火飘飘然!十三枚奶白色鸟蛋,大小均匀,可乱豚鸭之子(注)。且铺排有序地摆放在巢内。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鸟蛋,还是热乎乎的……不敢多动,怕动了胎气。赶紧拿出手机拍了三下。我们几个人无不为之所感叹,为之所心动。有的说要把鸟巢搬回家去,家里有鸡婆正在孵鸡崽。让家鸡完成孵化任务。这方案很快被否决。为圆其一家人生息繁衍的美梦,我们应迅速离开鸟巢。于是,我又开始斩棘开道准备出林收工。

刚离开鸟巢两十米远,只听扑通一声,荆丛里又飞起了一只大飞禽。这回我看清楚了。从它的外形和所发的声音判定其为野鸡。好大,好美!当然,这是外型,而其内在呢?不难想见!它第一次被惊起,也是被人所迫,有多少不舍,有多少无奈啊!正因此,它才没飞离巢营多远,藏身在附近守候着。谁知又被我们所迫近。无奈中再次被迫而去!
为尽快归还林中的恬静安然,我们加快了出林的速度,踏上了归程。一路上,大家不同往常,没有注重分享扯笋子的丰收喜悦,更多的是在议论那巢,那鸟!展望那一家子的阴晴圆缺,风霜雪雨。嗷嗷待哺,振翅高飞……

然而,我们这几个为人之祖的高级动物,也为此次的正确选择而倍感欣慰、安然。一赎儿时见鸟巢就捣,见鹊蛋就取之无知之罪过!
回到家中,我心尤记那巢,那蛋,那巢中的主人……不日,我将再次寻机去串门探访,为那大家庭赋上一首小诗。

续 记
客走主安三日后,斯巢生意究如何?
仁心妹妹林间探,十只新雏学老歌。
我们在离开那鸟巢三天时间里,始终放心不下那蛋、那窝。仁慈的妹妹冒着蒙蒙细雨,要其女儿驾车硬是奔向了80公里外的山林边。沿那天出林的旧路径,小心翼翼地探寻那豪华而充满生机的鸟巢。怕象那天一样惊扰到它们,妹妹细心勘察地势,选择在离鸟巢十多米远的一个凸起的小土垉上窥视巢中动静。凝神望去,只见巢中热闹非凡。一窝灰勃勃的绒毛砣,手舞足蹈,张张小嘴,嵌着鹅黄金边,咿咿呀呀,如吟似唱。但没见到它们的一家之长。妹妹试着往前挪动,在离鸟巢八九尺远就清楚可数窝里有十只嫩雏。再近一点,看见窝里面还有三个完整的鸟蛋。细想了一下,这三个鸟蛋之所以存在,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它们的"生产批号"不同,存在时间差;另一种当然是我们不想存在的可能:即为寡蛋。

妹妹带着些许遗憾和疑惑退隐到暗处。不一会只见一只羽毛鲜美的大野鸡囗衔食物飞向嗷嗷鸟巢。随后不久又飞来了一只航速更快的大野鸡。估计一母一公齐了。阖家欢集,其乐融融……见此情景,妹妹放心地欣然离去。
回家的路上妹妹跟我打来电话……再次为当初的正确决定感到安然。原来,人与自然只要用心、细心、真心、是有无限情感的。真正是:
区区小事大文章,人与自然情意长。
万物通灵存互补,和谐相处共荣昌。
注:豚蛋、鸭蛋、鹅蛋亦称豚子、鸭子、鹅子。

作者简介:
胡华松,咸宁市通山县人。业商而退。热爱诗词楹联和书法等传统文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咸宁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