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三年来的10套高考试卷中,试题出现了13次(2020山东卷有4题)。山东省泰山中学高三化学组的老师们在精心分析高考题的基础上,总结出化学实验的高频考点:化学仪器的识别和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鉴别、实验方案的评价、装置图的识别等。
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四十多天,为了使同学更加熟练、精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求和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在高考实验题中多得分、得高分,在学校和高三年级、教科处领导的支持下,教务处张彬和韩惠芳老师精心准备了高中阶段重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协同高三化学组的老师们布置了化学实验室,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助力高考的大餐。

高三化学组组长董梅老师在两周前着手准备这次“回顾、总结、提升——考前再入化学实验室”活动,精心设计了“导游图”,并在高三年级选择了十多位化学成绩好、乐于奉献的交流的学生作为“志愿讲解员”。小讲解员们在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抽出时间研读课本和资料,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写好讲解稿,并与老师交流、完善。

4月23日上午九点四十分,随着第一批“游客”的到来,志愿导引员和志愿讲解员便开始忙活起来。
刘金玉同学负责的是“工业合成氨装置”和“接触法制硫酸装置”,虽然这部分内容已经不是课本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原料的循环利用”、“生产废热的综合应用”等方面折射出来的化学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刘金玉同学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出了翔实的讲稿,同学们都对她的讲解非常感兴趣,有的同学听过后还主动给其他同学讲解。

杨曦冉同学负责的是气体的制备装置。为了更加精准地为同学们讲解,她专门提前给董梅老师讲了一遍。“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的组成和原理是很多同学不能理解的,通过杨曦冉同学的讲解,大家感觉豁然开朗。

张钰同学负责的基本仪器很多,她认真地为大家讲解考试中常常出错的仪器:铁坩埚和瓷坩埚,并提醒大家注意“坩埚”二字的写法。很多同学之前不清楚为什么坩埚要和三角架、泥三角一起使用而蒸发皿不需要,通过亲手操作,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其中的原因。

除了十五位“小讲解员”,高三化学组的于淑荣老师、王兴荣老师也融入讲解的队伍。两位资深讲解员的讲解为同学们在化学实验中疑难问题做了精准的回答,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同学们在导引员的指引下,有序地进入实验室,认真观察、动手实验,不明白的问题积极向小讲解员们询问并做好记录。




上午十一点四十,随着最后一名同学的满意离开,小讲解员们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杨旭和赵连雪同学的嗓子都有些嘶哑了。大家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后才离开实验室,彰显了当代中学生的优秀素质。


向所有志愿讲解员和导引员们致谢!
志愿讲解员:
张钰、刘金玉、杨曦冉、李秀杰、李梦然、冯佳艺、李晨希、聂欣怡、杨旭、李晓菲、刘彩云、孙启阳、赵连雪、张兆荣、徐晴
导引员:
张承旭、刘博忍、刘继胜、杜旭甫、丁浩然、张子彦、张木春、王一山
并祝2018级学子们努力学习,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董梅老师介绍:
董梅,女,山东省泰山中学化学教师,曾获泰安市泰安市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直教学成绩优秀教师奖、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多篇。九三学社社员,曾获九三学社优秀社员、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等荣誉。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工作努力,积极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