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一方清寂,读书烹茶
作者/刘亚丽
在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最美时节,望着窗外落英缤纷,杨柳依依的繁花盛景,品饮着杯中袅袅婷婷的杯中香茗。一个儒雅俊朗,文质彬彬,戴着眼镜,一袭素色亚麻布衣的中年才俊不禁映现我的脑海。
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我市的文化大使——著名诗人、书法家、广告策划师、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古琴学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李茏老师。

同李茏老师相识还是在三年前的一次社团活动中,记得当时他是在给一个社团活动做主持,我认真欣赏着他洒脱大气、富有大家风范的主持风格,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敬仰之情。
在后来的文学笔会和社团活动中慢慢地对李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李老师出生在武山县马力镇李家嘴,他的祖上在天水赫赫有名,《天水通史》有传。爷爷李江辉,名李瑔,以字行,燕京大学文学院毕业。才据清秀,禀赋高悟,是民国甘肃省教育厅中学视导教育家。南开中学甘肃籍学生第一人,校友周恩来从事革命离校后,由他经管周恩来创办的文学研究会,主笔出版不定期的文学半月刊(即南开校刊前身),开始署名李瑔在报刊发表文章。(《怀念最好的诤友焦菊隐·李江辉》)作家、高级讲师汪泓波先生写到:“他才是我们文化落后的故乡的一颗文化明星。他的情趣、毅力、成绩都是超常的。但为群小所不容,频遭打击诬陷,亦像青松般挺立。”
父亲李茂京十五岁以高分升省立兰州中学,十七岁考入兰大附中,并追随兰大地下党组织程万里先生接受组织领导,团结进步学生创办《春雷》杂志宣传革命(家藏的春雷杂志被兰州大学党史陈列馆征收)。1949年5月13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管宣传工作。程万里书记牺牲后,继续革命,英勇奋斗直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8月,以李向的名字迎接解放,任武山县委组织干事,1949年11月任宣传干事。宣传土地革命,鼓动抗美援朝。
良好的家风熏陶和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使得他从小养成了热爱学习和酷爱书法的良好习惯。日复一日的勤奋努力和辛勤付出,以及对于文学艺术和书法创作的坚韧不拔和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才情在天水文化圈家喻户晓,他成为闻名陇右的地方名人、文化大使。精心创作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屡屡获奖。

他于2017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书画高研班毕业。书法在2002年参加文化部“全国首届西部大开发书画摄影大赛” 中获优秀奖。他的书法自唐人柳诚悬《神策军碑》入手,对《十七帖》朝夕揣摩,不离案头,首取气息,于《平复帖》油油然心会神凝。书法讲究溯本求源,笔法独心折于《放马滩秦简》。书趣不随常人,每每有言,书法自有唐而后,余也昏聩,懵懵焉茫然不知所云尔。草书重唐孙虔礼,往往参以篆隶。他的书法蕴藉着他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真是字如其人。书法遒劲有力,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灵动隽美,洒脱大气,行云流水。海内明公书画大家林浩湖先生认为李茏书法取法甚高。他评价道:“甘肃的李茏以书法见长,临池数十载,取法孙过庭书谱,用笔醇厚、洒脱,常在使转中见妙趣”。
他的诗歌在2014年现代诗歌《蝴蝶与玫瑰》中荣获由中华散文网、《诗潮》杂志社、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协办的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诗歌《野棉花》入选《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作家出版社)。
并出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词典》(第一作者,中国社会出版社),与友人合著《帝国噩梦:美国“911”恐怖事件纪实》(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的著作有《天水市家庭教育读本》,结集《玫瑰与蝴蝶》《美丽的星空》等文集。

他天资聪慧,勤奋耕耘,笔耕不辍,谦逊内敛。不但文学功底深厚,而且是一位爱好广泛和非常热爱生活的才子。他爱看书,更爱写诗,他的诗文意境优美,曼妙多姿,灵动隽美,画面感很强。而且对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都有涉猎和研究,他举办的《翠湖永盛画舫“庆国庆迎中秋翠湖雅集”》《天水书画研究院新年网上雅集欣赋》《国馥茗曲水流觞茶香雅韵文化雅集》等内容雅致,画面唯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且构思巧妙,思路新颖,匠心独具,宛如穿越历史时空隧道。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怡然自得。
他把每一天的生活都过的富有仪式感,把每一天都过成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他的书房不仅有书,而且还有四季的花香。满屋书柜,不胜枚举的各类书籍的柜子上挂满了自己和友人所赠的墨宝。他爱买书,更爱读书,似书和酷爱的书法艺术为生命。宛如图书馆的书房散发出的阵阵书香、墨香和花香使得书房馨香四溢。无论跟他聊天还是咨询有关文学方面的问题,他都会令你谈笑风生和受益匪浅。我暗暗地不禁为他多读的书和开阔的眼界及涉猎广泛的知识面而惊叹不已。

他善良豁达,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文采飞扬。有着极强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因此他创办的《天水书画研究院》组织的文化公益活动数次走进慈善机构,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扶贫乡村,一次次的送书画惠民活动、“扶智访贫,情满乡村”真是如沐春风。他和他的书画院同仁的足迹遍布在天水的山山水水和乡村沟壑。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卓尔不凡、以及对于生养他的这片故土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他常常舍弃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双休日奔走在天水的名山大川,田间地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灵动隽美的诗文笔墨书写和讴歌着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所组织的一次次的文化公益活动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他把一个游子的满腔热血和赤子之情奉献给了家乡人民。他说:“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以五大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弘扬具有天水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天水人的文化使命”。是的,他不仅说到了,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文化使者的使命和担当。在宣传天水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岁月的阡陌里,他会挽一束明媚的暖阳,在时光的渡口,采撷一路花香。守着清寂的时光,捻一指墨香,静听花开的声音。寻一方清秋,听曲声悠扬,读书烹茶,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日子过成浪漫诗意的生活。折一枝淡淡的馨香,心素如简,适得安恬。
END

作者简介
刘亚丽,甘肃天水人,
天水市作协会员,
东方散文签约作家。
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
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数篇。
其中《失去父亲的日子》荣获第二届国际东方散文奖二等奖,《财神文化大气盘旋》荣获第二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曲江海洋馆里的那一抹惊艳》荣获首届“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