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人物咏之十
踏莎行·咏彭雪枫
文/陈德才
万里兵锋,所攻必捷。娄山关顶先飞越。金沙大渡铁流过,直罗镇口红旗猎。
苏皖纵横,庶民欢悦。骑兵首创奔驰阔。秋毫无犯称民心,将军百战凶魂慑。
题记:彭雪枫,1907年生,河南省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1933年为红五军团四师政委,作为先头部队,率先攻克娄山关,过金沙江、大渡河,直到直罗镇会师。1938年建立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豫东创建抗日根据地。1940年率领新四军第六支队,并组建骑兵团,纵横转战于豫皖苏边境地区,六年时间所向披靡,大小战斗3760次,歼敌4万8千余人。军纪严明,被根据地百姓赞为“天下文明第一师”。1944年在一次战斗中被流弹击中,不幸牺牲。

党史人物咏之十一
踏莎行·咏杨靖宇
救国铭心,新名靖宇。联军组建旌旗举。白山黑水自纵横,日军连挫神魂惧。
铁血男儿,充饥棉絮。敌人情急围多旅。独身鏖战五晨昏,英雄浩气松飞雨。
题记:杨靖宇,河南省人,原名马尚德。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确山县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1931年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4年主持建立东北抗日民主联军第一路军,任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指挥联军积极作战,破坏铁路线, 歼灭日伪军有生力量。1940年,日寇调集大量军队对联军进行分割包围,最后杨靖宇只身一人同敌人连续转战五昼夜,壮烈牺牲。战后敌人解剖他的遗体,发现将军胃里没有粮食,只有草根、树皮的残渣和棉絮。

党史人物咏之十二
踏莎行·咏夏明翰
如梦青春,一团烈火。神州有难何言我。红楼出走入乡村,农民运动佳音夥。
背叛匆逢,严刑任过。横眉藐敌犹含唾。砍头自有后来人,舍生取义飞轻舸。
题记:夏明翰,出身豪门,背叛家庭投身革命,是中共早期党员。曾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湖南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坚贞不屈,在就义时高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牺牲时年仅28岁。

陈德才,吉林省梨树县人,生于1942年。原为中学教师,后入党政机关工作,退休前任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巡视员(正厅级),吉林省委党校客座教授,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