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魂.星火初燃 2

文/三木秉凤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代表着全国420名党员参加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三项:一是讨论党纲草案;二是讨论同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三是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三大会后,孙中山先生根据中共建议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同年年底,王尽美、邓恩铭在山东主持召开了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会议在大明湖南畔芙蓉街19号的一家四合院中举行。王尽美指出:“同志们,当前全国革命形势高涨,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在国内,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我们解决了革命斗争的统一战线问题;在国外,我们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同情与帮助,苏共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全方位支持。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放手发动无产阶级和劳苦农民大众,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次会议后,请同志们返回家乡,重点在胶济沿线和鲁北地区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不屈不挠地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会后,在邓恩铭提议下,大家起立,齐唱国际歌。
鲁北毗邻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山东党组织确立的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开展革命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于早期共产党人的积极活动,也促使鲁北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思想上觉醒,在政治上进步,在社会中抗争。鲁北地区进步分子很多,早在1921年9月,齐河籍学生贾乃甫、马馥塘在济南参加了由王尽美、邓恩铭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平原籍学生宋耀亭、张豁然以及宁津籍学生刘奎亭(又名刘元俊)先后加入共产党。1924年,贾乃甫在家乡建立了鲁北第一个党支部——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其后,鲁北平原县张宁宇、禹城李宗鲁、德县王凤岐、乐陵刘格平等共产党员纷纷返回家乡,建立起党组织或团支部,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团员,引导大批爱国知识青年走向了革命道路。1926年9月,中共鲁北地委在平原成立,负责人是李宗鲁。中共鲁北地委的设立,促使渤海区鲁北一带的党团基层组织快速发展。
1926年7月,共产党员苏亦农受党派遣来到惠民。苏亦农又名苏登元,原籍惠民县梁家乡朱苏庄人。苏亦农来到惠民后,身感责任重大,他受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回家乡惠民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共产主义青年团。苏亦农先到惠民县师范讲习所任教,不久又去了设在惠民的省立四中讲学。在讲学过程中,苏亦农经常在课堂上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苏亦农一边教学一边观察着学生们的思想变化。一日,他将省立四中进步学生邵之镜叫到办公室,两人坐定后,苏亦农说:“邵之镜同学,我在课堂上观察你很久了,你是个好青年。你富有同情心,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恨之入骨。”邵之镜看着他的老师,非常激动地说:“苏老师,从听您的第一堂课开始,我就觉得您与众不同!”苏亦农笑了,他将水杯递给邵之镜,然后和蔼地说:“邵同学,你说一说我与其他老师有什么不同?”邵之镜不加思索地说:“苏老师,您上课不仅给我们传授文化知识,还给我们指明方向。您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青年学生用社会主义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斗争!”
苏亦农静静地听着,并赞许地点了点头,“邵同学,你说很很好!我们要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单靠几个进步青年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要发动群众,唤醒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邵之镜站起来,走到苏亦农桌前,“苏老师,你说,我们下步该怎么办?我听您的!”苏亦农说:“我们要想壮大革命力量,必须发展自己的先进组织;我们要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新思想,必须创办刊物,影响更多的人!”邵之镜惊奇地说:“苏老师,我们也能创办刊物来传播新思想?”“对!我已经想好了,刊物名字就叫《红光》,太阳一出,东方发出红光,象征共产主义新思想犹如东方的红光一样,必将照耀神州大地!”
从此,苏亦农搜集一些先进刊物的文章和《共产党宣言》节选等,摘录后交给邵之镜,邵之镜加班加点公公正正地刻在油印板上,《红光》杂志印出后,邵之镜又在进步青年中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积极分子,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
为了统一领导鲁北地区党的组织,中共山东区委于1926年9月在平原成立了中共鲁北地委,李宗鲁任书记。
鲁北地区毗邻的河北省津南地区,也是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早在五四运动爆发时期,一些京津的进步学生就在这里传播新思想。1921年,张隐韬在天津加入了李大钊创办的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又经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这一地区最早的党员,同年9月,沧县的刘格平经张隐韬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刘格平返回家乡沧县开展工作,介绍刘子芳、刘景泉、王俊峰入团。1923年2月,刘格平在沧县大堤东村建立了津南地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1926年7月,刘格平在天津经中共天津地委负责人于方舟、李季达介绍,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年9月,刘格平作为中共津南特派员前往津南地区建立发展党组织。刘格平在沧县二中建立津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郝树模任书记;在泊头镇省立第九师范建立了津南第二个党支部,郝兰汀任书记。截至1927年2月,津南地区已有党支部25个。同年3月,中共津南特委成立,刘格平任书记,统一领导组织津南和鲁北宁津、庆云一带的革命活动。
与此同时,1925年1月,王尽美、庄龙甲先后到潍县开展工作,发展田化宽、田智恪、庄禄海等人入党。1926年6月,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庄龙甲任书记。同年8月,中共寿光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同年10月,中共益都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为了统一领导益都、寿光、临朐、昌乐、广饶、临淄6县的党组织,中共山东区委于1927年4月成立了中共青州地委,宋伯行任书记。
包括津南地区、鲁北地区、莱州湾南部地区的党团组织在山东、天津两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发展组织,促进劳苦大众的觉醒,这里的革命形势犹如正在燎原的星星之火,即将燃烧起渤海地区不断高涨的革命热潮。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公司
作者/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三木秉凤杯”第十四届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2000元。
一等奖1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3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30名:奖金 30元。
鼓励奖60名,奖金15元。投稿处:
一号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邮箱:1628586637@qq.com
二号主编:枫林
微信:2858779090邮箱:2858779090@qq.com
三号主编:花飞雪
邮箱:616792237@qq.com微信:j616792237
四号主编:张妹牛
微信:N13409700556邮箱:hygh2017@126.com
五号主编:菩提树
微信wxid_bpez10z0r4wv22邮箱:867238991@qq.com
本平台公平,公正,信守承诺!
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投稿参赛!大奖等您拿!!!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