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深受教育
季聪颖、英若兰、肖雯雯、于刚和江宏五位青年游览毕古琴台出来,已经是夕阳西下。青年们漫步在美丽的月湖岸边,欣赏夕照下的湖景。
他们忽然发现:眼前的景色似乎与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中描写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瞧那夕阳的余辉洒在大半个月湖,把大半边湖水、湖岸和湖面的画舫辉映血红,红色的湖波如一位撒娇美女的殷红的小嘴,忽而嘟起,忽而松开,极具美感;湖岸边红色的杨柳似爱美的少男少女刚染的金发,晚风拂动他们的金发,他们似乎正在湖岸边扭动身躯跳跃着劲舞;湖面红色的画舫就像一只只红色的小甲壳虫在蠕动,它们好像正在寻找回家的路。
而小半个湖面在大半个血红的湖面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墨绿,墨绿的湖波就如一位英俊少年沉思的脸庞,丝丝波纹是额头上掠过的皱痕;湖岸边墨绿的杨柳好似老人拄着一根根翡翠般绿莹的手杖伫立在岸边,陶醉在眼前“夕阳无限好”的美景之中;湖面几只绿色的画舫就像几颗绿宝石,随意撒在墨绿的长裙上,它们偶而移动激起的波纹好像绿宝石光茫在熠熠闪耀。
旖旎的湖景叹为观止,江山如此多娇!
夕阳终于归去,暮色苍茫,湖岸边的路灯都亮了,近看星星点点,远看宛若游龙盘绕在月湖四周。
季聪颖这时候对英若兰、肖雯雯、于刚和江宏说:
“对不起各位,现在天色已晚,我今天的导游工作就此结束,我要与各位道别啦!”
英若兰这时候撒娇了,她紧紧地挽住季聪颖的胳膊说:
“季姐姐不许走,妹妹我还没和你呆够呢!”
季聪颖也挽住英若兰的胳膊说:
“咱们一见如故,我也舍不得离开你们,可是我家……”
季聪颖没有继续说下去。英若兰眨眨美丽的眼睛,问季聪颖说:
“季姐姐,我观察你妩媚动人间不失有一股英气,你虽然大不了我几岁,我总觉得你比我要成熟持重许多,你能告诉我你曾经历过什么吗?”
季聪颖笑着答道:
“算你有眼水,看出了我的一点端倪。我只能告诉你,我曾经参军入伍,是咱们共和国的一名女兵,那可是一个长长的故事,待今后咱们有缘再见,我再讲给你听!咱们相互把联系方式留下来吧!”
季聪颖掏出手机,随后与英若兰等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她临走前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她说:
“啊唷,我记起来了,今晚在琴台大剧院将上演优秀的大型红色民族歌剧《江姐》,我非常看好你们四个人,你们看了这部歌剧会受到灵魂的震撼和洗礼,会得到教育和启迪,我建议你们去观看哦!”
待英若兰他们四个人都向她点头,她才放心离开,她的美丽又不失英气勃勃的倩影消失在夜色中。
因为英若兰和于刚表兄妹俩二十余年生活的湖北边远比较贫穷的山区,那里的电脑和手机没有普及,网络没有延伸到那里去,比较闭塞,所以那里的学生平时完全靠在学校图书室和县城的书店阅读书籍来积累知识、增加信息量。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流行的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等他们兄妹俩都读过,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如江姐、杨子荣、林道静等他们俩都熟知(但他们俩没有观看过歌剧《江姐》)。
而肖雯雯和江宏二十余年生活在江城武汉大都市,因为大都市里电脑、手机普及,网络覆盖,所以他们俩和所有的都市青少年们一样,上网碎片化浏览的时候多,阅读经典原著的时候少,这样就形成了共和国红色经典著作在他们阅读中的空白。此刻肖雯雯和江宏就不知道江姐这位坚强的女共产党员。
四位青年在去向琴台大剧院的路上,英若兰向肖雯雯和江宏讲述了小说《红岩》的内容梗概,具体介绍了小说中精心刻划的几位英雄人物江姐、许云峰、成岗、叶挺、小萝卜头、齐晓轩、华子良等人的事迹。英若兰讲述罢,还朗诵了江姐分别在被反动派严刑拷打用竹签子钉她的十指和最后大义凛然走上刑场前说的两段震撼人心的话: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于刚也声音比以往清晰地朗诵了叶挺将军在敌人监狱里所作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英若兰和于刚兄妹俩的讲述和朗诵令肖雯雯和江宏肃然起敬,他们俩表示:
“听了若兰的讲述,我们更迫不及待地想看这部歌剧了,我们今晚一定要补上这一课,今后我们也要像你们一样多阅读红色经典著作!”
……
四位青年来到琴台大剧院售票室买了票,他们看看时间还早,就买了一些点心填肚子,然后和许多观众一起流连在大剧院门前的广场上。
他们看到整个武汉琴台大剧院形象构思为“高山放歌”,外形酷似“古琴”,有着“琴键飞奔,水袖飞舞”般的外伸造型,造型别致,融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炉。他们由广场上的文字介绍了解到:武汉琴台大剧院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剧院,是月湖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2008年9月武汉琴台大剧院工程曾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肖雯雯对英若兰、于刚和江宏说:
“如果俞伯牙天上有灵,知道江城武汉人于两千年后的今天在他抚琴弹奏《高山流水》的地方建设了这么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剧院,他和钟子期都会感到欣慰!”
过不久剧院里的铃声响了,四位青年随许多观众进入剧院。
随着乐池里音乐声响起,大幕徐徐拉开,江姐登场亮相,一首英雄人物的赞歌唱响。
英若兰和江宏坐在一起。随着舞台上歌剧情节的推进,江宏注意到英若兰的美丽的脸庞上的表情变化十分丰富:时而庄重严肃,时而眉飞色舞,时而咬牙切齿,时而热泪盈眶。他情不自禁地把英若兰与舞台上的江姐做比较,他后来都完全分不清坐在他身边的和舞台上的谁是江姐、谁是英若兰,他不仅把英若兰当作自己追求的恋人,也把她视作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所以在观剧的整个过程中,江宏几乎都是正襟危坐,他只是偶而用眼角关注英若兰,他可不敢附加有啥“小动作”哦。
肖雯雯和于刚坐在一起。肖雯雯观剧的反应比英若兰强烈许多,而于刚表现就没有江宏这么拘谨。当剧情发展到叛徒甫志高带着特务逮捕江姐,肖雯雯气得拿小粉拳在于刚的胸脯上狠捶,于刚则挺起壮实的胸脯承受;当剧情发展到反动派用刑——用竹签子钉江姐的十指,肖雯雯恨得用她的小手指狠狠地拧于刚的厚手背,于刚被肖雯雯拧后疼得呲牙咧嘴,他也不敢吭声;当最后江姐临被敌人押上刑场枪毙前在牢房里向同志们一一告别时,肖雯雯感动得泪流满面,也是热泪盈眶的于刚连忙向肖雯雯递纸巾,最后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最后剧终时,英若兰、肖雯雯、于刚、江宏和全场观众一起起立,合着音乐引吭高歌这部歌剧的主题曲《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
……
英若兰等四位青年和剧场里的全体观众正如黑格尔所说:“使灵魂认识到当前自己受感情激动的情况”。四位青年的灵魂在今天晚上受到洗礼,受到教育,这次洗礼和教育将引导他们四个人在正确的人生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