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最好去看看秀美博物馆。该馆坐落在日本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町自然保护区,是日本神慈秀明会会长—小山美秀子为个人的藏品建造的一座私人博物馆。该博物馆远离喧嚣的城市,避开都市的喧哗,被森林环抱,曲径通幽,彩霞缭绕,有诗情画意之味道。《桃花源记》中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象真实地存在秀美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引用了《桃花源记》中的故事,使人在现实世界领略到桃花源的意境。
博物馆周围,植被茂密,溪流潺潺。设计者为了不破坏自然环境,采取了与周围景致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将山头挖空,库房、办公区安排在山体内,以保证博物馆的高度符合“自然保护法”的限制。当主体建筑完工后,又将部分山土回填,种上树木、花草,形成绿荫掩映的景观。设计者利用山间现成的道路开挖一条进博物馆的隧道,再造吊桥跨越山谷连接,游客通过隧道、吊桥,就能看到美美的博物馆。近两百米的隧道,银色金属穿孔板的内壁浑然天成,朴素秀美,犹如不施粉黛的下凡仙子。从折扇元素中提炼出的装饰照明隐藏在侧壁板上,隧道外种满了樱花。万物复苏时,樱花缤纷,柔和的色彩衬映在银色的光圈之中,美轮美奂。
出入博物馆,行人和车辆是分开的。雨天时,隧道的出口处提供雨伞。雨伞的颜色根据时节的变化而调整。樱花盛开时提供红色,盛夏时提供绿色,使游客融入景中,成为景致的一部分。
跨越深谷的一座对称钢索吊桥,横跨进五十米左右深的山涧美术馆入口广场,体现了结构美和优雅时尚感。穿行山林中,峰回路转,千呼万唤,仙境在脚下。
博物馆的入口处简洁、明亮,有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进入馆内,见到丰富的宝藏,使人心潮澎湃。
秀美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设计来源于江户时代的农舍。设计者突破传统思维,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在结构上展现现代科技,用现代的材质,取代传统寺庙的天然材料,用暖色调的石灰岩替代木材,整个建筑既有东方的古典风韵,又有西方现代文化风情,具有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正对入口处的落地玻璃窗外,有一株百年树龄的红松,高耸入云。虬劲的枝干与苍翠的叶子甚是漂亮。透过正厅的玻璃向外延伸,红松斜影尽收眼底。与远处层峦叠嶂的山脉、五光十色的植被交相辉映。从远处眺望,屋顶与山峰融为一体,博物馆的建筑成为群山环抱中的重要一部分,成为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关系,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讲究“移步换景、一步一景,随时取景”的效果,用以控制空间的节奏感。该馆借助自然山水,造就不同的景致,匠心独具。如光线,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设计者擅长于光和影的把控,将阳光透过玻璃天窗引入到大理石的地面和墙壁上,投射的阴影随着光线角度的变化产生戏剧性的变换,极度彰显感染力。在光的指引下,参观者与展品默契地交流。幽雅茶色的壁灯,仿佛开启了时光隧道,开启了回到古往的大门。内部空间的展示和用光也是独具匠心,有些立体的展品都设计了隐藏的光并将自然光引入室内。
纵览整个博物馆,随处可见的三角形也是设计者一以贯之的表现元素。三角形是最简单而又最坚固的结构形式,具有强烈的稳定感,通过并列和组合等几何构成,能够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就像巴赫的乐章,以一个主体来进行变奏显得极富感染力。
主馆两侧由长廊连接南北两个展览馆,馆内收藏约2000余件奇珍异宝。南馆展出中国古代、古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家的金银铜铁木石陶瓷等器物为主;北馆展出日本古代字画、漆器、木刻、陶瓷。中国的文物占据了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让人惊叹的是,西汉时期的金马,长约20公分,四肢修长,胸部丰满,纯金锻造;十六国时期燕国的鹿形摆件,造型上极具抽象美,形态上栩栩如生。将鹿的体态、神韵、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每一件展品,都包含着一段历史,都在诉说着一段故事;每一件展品,都美得令人心动。这些展品,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承载历史的文献价值,皆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瑰宝面前,唯有屏气凝神,方显对历史的尊重。那些原属中华的珍贵文物,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叹息它的流离失所。但是想想,它们仍静静地安放于这个如梦如画的环境里,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也不失为一种慰籍。也许某一天,其中的某件物品又回到自己的家园。
秀美博物馆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建筑以及展品相映成景,无不体现着一种含蓄。曲线、雅致、细腻、古典,富有诗意的东方韵味。一座山,一个谷,若隐若现于云雾缭绕之中的艺术建筑,构成了一幅幅最完美的现代山水画卷。清新淡雅的自然山水,别出心裁的设计理念,一丝不苟的匠心打造,美轮美奂的丰富藏品,这种诗情画意的所在,真的让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