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物回眸
戴永久
雪域高原西藏,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大气粗犷,人文底蕴丰厚,堪称国内乃至世界自然、历史遗存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动物天堂、植物宝库,也是人类农耕、游牧文化,最为丰实完整的圣地之一。
现将我援藏期间,在加查期间的所见所闻的相关器物分为植物篇、动物篇、食物篇、用物篇,等门类,分别实录,单独成章,与诸君共赏。由于在藏时间短促,当年仅凭记忆整理,不足不准之处,敬请包涵。

植物篇之十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奇妙的药物。它既是虫,又是草,是虫体和菌座的复合体。它原是一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在冬季入土蛰居时,由一种肉座菌菌丝,寄生于虫体,吸取虫体养分,使虫体逐渐充满菌丝体而僵死。至第二年夏初,菌体穿出虫体头部,长出棒状菌座,其基部仍与虫体相连,这就成了一棵草,所以又叫“冬虫夏草”。
形成冬虫夏草后,菌座顶端的孢子囊继续发育,至成熟时,孢子囊破裂,散出菌体,再寄生到这种昆虫体内。如此反复,形成奇特的、人工无法复制的“神药”。
不过,孢子囊破裂后的菌体,土中的虫体已腐烂成空壳,虫体不再与菌座相连,也就不再是虫草了。冬虫夏草的生长形成,季节性很强。采挖一般在5——6月间,待高山积雪融化后开始,采挖时间仅有20来天。因此,在虫草生长地的各社队,一般都事先组织好人力,学校放假,学生停课参加,确保及时采挖。过早,则草(菌座)短小或尚未出土,不易找寻,过迟,则虫体已空,影响质量。高原天气千变万化,风雪更是家常便饭,采挖期间如遇大雪封山,积雪不化,只得扎营,耐心等待。倘若遇上暴风雪袭击,非但虫草颗粒无收,严重时还会危及人畜生命。
虫草以虫体肥壮,外色金黄,内色粉白,草体完整者为佳,药用价值最高。其功能为补肺、肾,益精,主治虚痨咳嗽、咯血、阳痿、遗精、老年慢性咳喘等症。我在加查时,该区年产虫草400余斤。收购价每斤35元(相当于当时行政25级干部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据说,出口价每市斤480美元。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本就资源稀少、地域垄断、功效奇特、野生不可取代、需求不断增长的冬虫夏草自然而然地价格见涨,身价百倍。

植物篇之十一雪莲花
雪莲,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植株高5——6寸,茎直立,无分枝。叶互生,羽状分裂,无柄。全身密布长绒毛,似棉花球。头状花序顶生,花呈紫红色。雪莲花不畏寒冷,多生长于海拔4800—5800米之间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采收期为8——9月。
西藏境内有喜马拉雅雪莲、三指雪莲、绵头雪莲、小果雪莲、错那雪莲、丛生雪莲、水母雪莲七种。雪莲全草均可入药,有祛寒、壮阳、补血和暖宫功能,为治疗妇女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肾虚、腰痛等病症的特效药。内调时,我从西藏带回的绵头雪莲和三指雪莲,就是强巴同志从巴公社返回区公所途中摘回所赠。

个人简介:
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