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双顶
我常常在想,在古老的文明中,为何唯有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由此而拓展到什么是文明?竟管学术界有不停的纷争与多种多样的权威结论,但在我的心中似呼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轮廓,于是便有了今日的自说自是。
文明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是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活动的轨迹,如中华文明史我们说上下五千年,就是指据考证有文字记载的时间。没有文字记载就难解文明之谜,也就成了残缺的文明,而中断了记载的文明就成了古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人们只能从他们残存的遗迹中考证寻找并感受它的存在,而美洲的玛雅文明至今仍是一个谜。虽然在今天,文明存在的记载已远非仅有文字了,但文字不灭文明就在这一命题应是永恒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华文明的延续之因,毫不夸张地说应得益于中国字的丰功伟绩。

由此,就要说一说中国字的魅力了。沧桑巨变,外族入侵,改朝换代,中国字为何却能生生不息、一路走来反而能发展壮大,不断走向成熟,最后散发出今日的光辉呢?
以我个人所得的陋见,世界上的文字大抵上应是起源于“符号”与“图画”,如中国字的起源虽有仓颉造字说与结绳记事说等,但考古上的发现,却证明中国字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刻画在陶器的符号与图形,就是它的原始字形。由“符号”与“图画”而来的文字发展又大抵上朝着两个路径发展:一个是向象形发展,最终形成表意体系的文字,也就是说通过字的直接观察认知,就能明白它所代表的指事含义,中国字就是这种体系的典型代表;一种是向字母发展,最终形成表音体系的文字,也就是由特定字母构成单词读音来表达词意,如英语、阿拉伯语等文字。两种类型文字各有千秋,但中国字在抵抗外敌入侵时更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妨来看看中国字的来源与创造方法。
中国字,也就是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有着五千年延续不断历史的文字。考古认为中国文起源于“符号”与“图画”两大源头,由符号而产生“指事”与“会意”两类汉字,而“图画”则成了“象形”字的源头。郭沫若认为,汉字的起源是“指事先于象形”,“也就是随意刻画先于图画”。这一观点在考古中发现的、在公元前3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刻画的符号、图形中得到佐证。也就是说在五千余年前便产生了以符号与图形为代表的中国字。
对于中国字是如何创造的,古代的古文字家,根据汉字的形、音、义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六种造字结体原则,称为“六书”,这就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到了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作了定义,确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需要指出的是前四种才是造字的方法,后两种仅是用字的方法。
从上述造字的方法中可以看出,中国字的造字重在“象”上,以“象”表意。具体说来,象形造字,就是以图画汉字,越是较为原始的汉字,其形象越为逼真,越向前发展其图画就越简单,如“日”、“月”等;指事造字,就是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事物特点的时侯,利用标注记号的方法指出所示事物的要点,即在两个符号中,一个是字,一个是符号,也就是象形字加符号组成“指事”字,如“刃”就是“刀”上加一点表示;会意造字,是将两字合起来会意成一个新的“合体字”,如“休”就是表示人靠着树在休息,人言为“信”,日月为“明”等;形声造字,是取现成的字体组合而成,其中一字表示字的意义,谓字形符或义符,另一字表新字的读音,谓声符,如妈、吗、码、玛、蚂、骂等,它不再单纯用画画的方式造字,突破了单纯表意造字的局限,大大增加了汉字的数量,是最为科学的造字法,成为汉字的主体。转注就是古人用字义解释字,假借就是借用同音字来代替需用的字,因此这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而已。中国文的造字方法决定了其具有与生俱来的下述三大特点:
一是结构美。天然而成,每一个汉字都由一幅画而来,也能够成为一幅写意中国画,尤其是秦及其以前的古汉字。在汉代的《春秋元命苞》一书中,说仓颉造字是“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府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是说仓颉抬头看到天上星星排列的形状,低头看到鸟兽在地上走过的足迹,以及山川河流的分布,受到启发,觉得不同的形状可以区别事物,于是造出了象形的汉字。汉字由最初的曲线构画,发展到今天的点横竖撇捺等笔划构成,其构造的美的元素一直在继承发展之中,汉字的画风之魂的神韵一直未变。一个“虎”字就可将老虎的虎虎生威构画成活灵活现。
二是艺术美。汉字的艺术美可以追溯到原始生态。考古发现的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出现的象形文字图形,表明在4500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就有了艺术上的构成与追求。而十九世纪末河南安阳发现的约在公元前1500一一公元前1100年的殷商甲骨文,更是展示了中国字的字体艺术特色,表现了当时的人已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一种艺术品来创造,这在甲骨文的实物中,随处可见丰富多彩的文字甲片,不但十分重视文字的结构美,而且也注意文字的排列其法的谐调。可以说,甲骨文就是中国字书法艺术的源头。由此发展进化而成后来的篆、隶、楷、行、草五大类书法艺术,独占世界书法鳌头,成多中国文化四绝之一,出现了一大批像秦李斯、汉蔡邕、三国钟繇、东晋王羲之等层出不穷的书法大家,一个“寿”字就将中国书法的千姿百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想像美。这种美源于中国字在创造中的表意成份,从陶器符号图形,到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篆等,正是由于中国字的表意直观上的联想与想像,才有了考古破解的可能,才有了稳定朝前发展继承的进化,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当遇到外族入侵时,中国字的象形优势就越发表现得明显,中华文明每当遇到外族入侵时,文化总是反向而行之,外族总是被汉文化所融合同化,中国字是起了根本性的作用。而世界上其他的古文明总是因外敌入侵时,由于其字母文字稍一变就无法继承或破解,使文明中断,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试想少一个字母的单词你能猜出它所代表的意思吗?而象形的中国字摆在那里你可能就猜得出。唯有中国才有的“字谜”,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字谜”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绝而长传不衰。一个“佛”字,竟能想像写出无数幅写意的字画来。
中国字的魅力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自信,在世界舞台正大放光彩,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国文化的使者,成为世界上唯一传承不断的文字而傲立群雄。其魅力远非一篇短文所能够容纳盛赞的,这真是:
华夏文化,渊远流长,经史子集,汉字承载,独领风骚天下奇。
仓颉造字,周公制乐,秦皇同文,汉武正名,一脉相承万古传。
龟甲兽骨,青铜陶器,竹简丝帛,碑石张纸,中华文化世界闻。
象形会意,殷甲商骨,周金秦篆,汉隶晋楷,山水画风鳌头占。
大美汉字,文化使者,文明载体,我辈宏扬,千古英雄今朝看。
二〇二一年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