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青大师
走近雕塑名师周长青
文/朱绪忠
我熟悉家乡湖北宜都雕塑名师周长青先生这个人,比熟悉他的作品要晚二三十年。我第一次见到周长青先生与他老师一起创作的作品,是耸立在三国时期古战场长板坡(今湖北当阳市城内)上的一幅巨型雕塑《三国名将赵子龙》,时间是上世纪的80年代初。我的岳父母住地离这座雕像近在咫尺,熟读巜三国演义》、从小就崇尚英雄人物的我,每每经过塑像时都会投去敬重的一瞥。雕塑家手下的赵子龙,横刀立马,英姿勃发,一派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厚重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凭添出宝贵的精气神。
周长青先生作品《抗美英雄曹光胜》
我见到周长青先生的第二大作品,是在我家乡湖北宜都市所在地的陆逊广场。
三国时期名将陆逊曾任过宜都太守,孙权让他担任大都督领军2O万大败刘备7O万大军的“夷陵之战”亦发生在这里,陆城由此得名。处于三峡门户、两江交汇(长江、清江)的历史古城宜都,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40万勤劳智慧的父老乡亲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早已挤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同时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为增强文化软实力,自然不会忘记优秀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弘扬,陆逊广场与陆逊塑像适时登场。
在雕塑名家并不难寻之时,宜都的掌门人慧眼独具,选择了当时名气还不算特别响亮的周长青先生。我所见到的周长青先生的第二大作品《三国名将陆逊》,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无意散步到了新建不久的陆逊广场。在太阳余辉的照射下,远远地就看见一座泛着夺人眼目光彩的巨型雕塑,立在广场东面的中央。待我走进并围着陆逊塑像绕了一圈又一圈后,我的心情顿时波涛汹涌起来,“火烧连营”的画面瞬间涌到眼前,一个“活”着的文韬武略的儒将仿佛就在身边。
在三国时期众多名将中,我最喜爱的是陆逊。讲文武双全,非他莫属。因为这个原因,那天我观察得十分仔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说真的,我是越看越像,越看越喜欢。特别是陆逊那个儒将风范,那个傲视群雄的自信神态,太契合我心中原有的“陆逊形象”了,不能不令人击掌称绝。当时我就想,这个雕塑家一定是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一个真正读懂了陆逊的人,一定是位了不起的人。
周长青先生作品《屈原》
我见到周长青先生的第三大作品,也是二十多年前的回乡探亲期间,地点是市人民广场。作品题为《千古风流》和《两江明珠》。取材一古一今,把宜都这座古城的来世今生完美浓缩到了这两大作品里,如同一部“活”着的历史,一部穿越历史遂道的古今文明教科书。两大雕塑均用了三根白色大立柱和雄鹰展开的两只翅膀作背景,寓意宜都三峡门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新时代腾飞起来的新面貌。《千古风流》正面,雕塑的是陆逊大将军火烧连营的战争场面和出生本地被誉为清末民初的第一大学者杨守敬撰写《水经注疏》时的画面。《两江明珠》正面,雕塑的是两江交汇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寓意宜都乃宜居之地、繁荣之都。两幅大型浮雕的背面,均为美丽的宜都山水景观。整个作品设计独具匠心,外观造型磅礴大气,制作十分精细,给人一种既大气且清逸、既华美且质朴、既高雅且接地气的感觉,成为这座千年古城、这座飞速发展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由于我数十年从军工作生活在南方,回故乡的时候不多,加上自己的孤陋寡闻,直到先后见过周长青先生三大作品时,还不知道这位雕塑名师工作生活在自己的故里。
2019年春,经友人介绍初识周长青先生,也许是心有灵犀,甫一见面,简简单单的几次交谈,就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就给我留下极好的印象。容我坦率地说,走南闯北数十年,见过不少真的假的或半真半假的艺术家,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有,但委实不多,尤其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见到的就更是凤毛鳞角。每当看到一些头上扎个小辫男不男女不女、嘴巴下面刻意留着一撮山羊胡子、穿着奇装异服、行为乖张、肚里干货不多又特爱摆谱张扬的所谓“大师”,心里就极不舒服。而我一眼见到的周长青先生,就被他身上的艺术家气质所吸引。一头长度恰到好处的浓密头发,一双深邃而又智慧的眼睛,一脸自然又真诚的微笑,一身上下朴素得体的衣着,一种含蓄又内敛的行为举止,让人顿生一种亲切亲近感。只是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原来周长青先生是位残疾人。我是这次零距离与周长青先生接触后,才知道他是四川南充人,在功成名就定居宜都之前的数十年里,有过怎样的不幸,受过多少磨难,居无定所地漂泊过哪些地方,抛洒过多少汗水与泪水,从一个偏僻农村、拖着一条残腿的孩子,靠理想信念支撑,靠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毅力,靠不怕苦和特别能吃苦的精神,靠高尚的人格品行,最终成为一代民间雕塑工匠,成当享誉荆楚大地的艺术大师。
初识周长青先生后,就有一种想进一步走近他的冲动,但那次时间有限,我就告别了故乡,直到2O21春,我探亲回到故乡,再次接触周长青先生后,就一头扎进了他的家里,围着他的“雕塑人生”连轴转了整整三天,总算对他成功人生的背后,尤其是他的心路历程和经历的种种磨难有了此较深入的了解。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插上了理想和毅力这两个翅膀,他就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周长青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插上了理想与毅力翅膀的人。时下还有一句话比较流行,说是人必须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那么我可以说,周长青先生就是这个“万一”。从小对画画有兴趣、立志长大当画家的周长青先生,刚上小学不久才8岁的他,一天发高烧被家人送到小镇一医院就诊,被一位“白衣天使”一针扎进了坐骨神经,导致左腿终身残疾,走路一瘸一瘸。在休学的一年中,他曾产生过“一死了之”的念头。痛苦之极时猛然醒悟,即使腿残了,脑没残,手没残,当画家的理想就更不能残。振作起来的他,对画画的信念更加坚定,经过向同样爱画画的哥哥和一位表叔学习,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几年下来,画的画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有模有样”。十四岁那一年,父亲出于好心,让他日后有碗饭吃,能靠手艺养家糊口,决定让他学裁缝。他不敢公开反对在家里说一不二的父亲所作的决定,只好在裁缝师傅请进门办拜师仪式的前一天,他找生产队会计和表叔借了几块钱和几斤粮票,偷偷离开了家,从此踏上了艰辛的漂泊寻梦之旅。可以想象,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如果没有怀揣天大的理想,沒有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巨大勇气,怎敢小小年纪孤单一人背井离乡,去一个不知等待他未来究竟是什么的地方?他不仅去了,而且去的毅然决然。
周长青先生作品《王昭君》
周长青先生早年漂泊的第一站是四川的北川,离他家4OO多里,步行45公里后,只在中间坐了一段汽车,下车后的120里路,他拖着残腿走了三天半,才在一座大山里见到了他表叔曾向他提到过的那位被称为绘画“西蜀第一人”的师傅。
让周长青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要拜师学画画的那位被寺庙赶出来的和尚师傅,因为画画惹祸上身,曾被以宣扬封资修罪名被公安机关关押过,早已“金盆洗手”,以做木工、打铁和兼种地为生。名叫陈国民的师傅看他远道而来,加上身体有残疾,曾经出自佛门之人的善心收留了他,但只传木工和打铁技艺。不论徒弟怎么求情,怎么表现,师傅从不提教画画的事。
七、八个月后,聪明勤快的小长青学会了木匠、铁匠活,可在教画一事上,发现师父是王八吃秤砣一一铁了心,只好带着苦闷、失望和无奈的心境返回了家乡,继续他中断的中学学业。时间过了不久,仍怀抱希望的他,再次去了北川,想用进一步的诚心打动师傅。结果师傅不仅没被打动,还因为偷看了师傅藏起来的一本画册,引起师傅的震恕,把铁心学画的他赶出了家门。
走投无路的小长青,漂泊到了他人生的另一站一一四川阿坝。一边为藏民做木工活为生,一边学习描摹藏画和帮藏民画壁画及唐卡。很快藏族同胞就把他当画家以礼相待,并得到不少美丽姑娘的青睐,其中一位“门巴”(医生)的三个女儿争着要嫁他。才十五岁多一点,对爱情尚未萌牙的周长青不知所措,加上心中装的满是志向和抱负,害怕因为儿女情长将自己追寻的梦想半途而废,于是选择一个夜晚,什么也没拿,悄悄离开了他住有一段时日的那位“门巴”的家,再次踏上了漂泊的一个又一个前途未卜的人生绎站。先是湖北的沙市、后是湖北的潜江、枝江和当阳。在沙市码头,他挑过沙,拉过板车。一次偶遇的招工机会进了湖北江汉油田,每月有五十多元的工资。因为吃得苦,加上平时为油田宣传工作作过贡献,三年后油田决定录用为正式工,办手续时因家乡生产队和公社的某些人作梗而泡汤。遭到致命打击的周长青,不得不含泪离开了江汉油田,漂泊到了湖北当阳,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招聘人员时发现他有绘画等方面的特长而被录用,让其参与建筑设计工作,一干就是六年。靠自学和刻苦钻研,业务能力在公司超群出众,引起一位记者的关注并将他引荐给一位重量级的人生引路人一一武汉理工大学史兆明教授。
周长青先生作品《陆逊》
史教授发现周长青有极好的绘画天赋和通过自学已练就的基本功底,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周长青绘画与雕塑技艺,耸立长板坡的《三国名将赵子龙》就是在史教授手把手指导下完成的。周长青先生人生命运真正的的华丽转身是在198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武汉工业大学建筑系,专业是造型设计专业,时年32岁。
两年的大学,如鱼得水的他,作为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作为学习最刻苦的学生,以全班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他的“作业”《腾飞》和《奔马》雕塑永远留在了校园内。当年为他授课的老师感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有灵性和悟性的学生,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刻苦用功的学生。全班学生的雕塑作业老师都要批改,唯独周长青这位学生的雕塑作业免以批改。周长青先生曾以幽默风趣的口气告诉我说,当年他是学生中的“另类”。大学毕业后的周长青,所创作的作品几乎是创作一件成功一件,随着名气的增大,远在西安、海南、武汉等一些大都市都有他的作品。在荆楚大地,稍作留意,他的作品遍布城乡,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给社会带来有形与无形的正能量,他的声誉也随之在荆楚大地鹊起。
如今的周长青先生被人们视为“雕塑魔师”。这个美称来源于在湖北长阳举办的一次业内人士活动,时间是2O19年5月22日。参与活动的人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手有绝活的奇人怪人。当日周长青先生应邀参与活动,只见他手提一桶泥巴,坐下来埋头捏泥人。两个半小时后,50多位奇人怪人纷纷大声惊呼,这捏出的不是当日参加活动的一位人士么?就连被捏出的真人自己也叹服捏的“太像了、太像了!”那些怪才们见状,无不为之交口称赞。
为见证“雕塑魔师”的真功,我曾先后两次进入周长青先生位于宜都市车家店村一组三合院的周长青艺术工作室,每次都如同进了一座雕塑博物馆。最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座《毛主席讲党课》的雕塑,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另一座《毛主席讲党课》铸铜雕塑屹立在宜昌市委党校广场。最令我为之动容的是近期创作的巜抗美英雄曹光胜》的塑像,既不是当地相关部门赋予他的政治性任务,也非出自自身名利方面的考虑,用长达二十多天的时间,聚精会神地将一张从英雄后人手中得来的,仅存的一张并不十分清晰的发黄合影老照片中,通过在市展览馆查阅相关资料和深入老英雄生前住地广泛调查了解,创作出了这位出生宜都本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一挺机关枪消灭117个侵略者的大英雄的半身塑像。周长青先生告诉我,这是他为建党一百周年特别用心创作和自己特别满意的一件作品。当老英雄的后人们见到这个雕塑时,几个子女个个激动不已,纷纷说他雕塑出来的塑像真是太像他们的父亲了,逼真的程度让人难以置信。虽然周长青先生只雕塑了志愿军中的一个人,却通过这一作品反映出了志愿军群体的英雄形象。特别是老英雄不畏强敌的坚毅眼神和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无不给人的心灵带来极大冲击与震撼。后来谈起创作这件作品的动因时,周长青先生告诉我,他自小以来就崇拜英雄,还有他自己的儿子也正在服现役,希望通过这个作品的问世,让社会树立起崇尚军人、崇拜英雄的风尚,这也是我被周长青先生的这种高尚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的原因。我所了解的“雕塑魔师”,不仅擅长室外野外大型雕塑,更精于人物雕塑。在他工作室的三面存列架上,有数十尊古今中外人物的塑像,件件堪称精品杰作。
如创作的巜屈原》,2011年荣获湖北“阳光达人秀”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绝活选拔赛十强。创作的巜王昭君》2012年入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的内地与澳门残疾人书法、绘画及工艺品联展。雕塑的孔子、关云长、董仲舒、华佗、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和杨守敬、李四光、董必武、彭真等近现代人物,也是尊尊形象逼真,广受参观者好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句)
周长青先生私下告诉我,日后将投入主要精力创作反映现代农村的系列作品,为他生活的脚下这片热土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周长青先生在雕塑界有一句名言:“地球能给我一个空间,让我的作品站在那里,就是我人生的最大荣幸”。几十年的漂泊,几十载为理想苦苦的追寻,皇天不负有心人,苍天眷顾努力者,地球给了他空间,他的作品早以稳稳的站在了大地上。
年近65岁的他,没有陶醉在自己的丰收成果里,仍在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圣徒般的信仰与毅力向艺术的顶峰进击。这位被宜昌市宣扬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和宜都市授予“自强模范”称号,头顶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宜昌市残疾人文学艺术学会副主席、宜都市残联文学艺术协会主席光环和“官帽”的这位雕塑魔师,正在筹备他的绘画及雕塑艺术班,把他的魔手技艺传授给更多有志残疾人,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像他自己一样站立起来,强大起来,开辟美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朱緖忠,广西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大校军衔,1954年4月出生,籍贯湖北宜都。
编辑/书法:李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