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琴台觅知音
英若兰、肖雯雯和于刚、江宏在季聪颖的引领下,他们漫步在美丽如画的月湖岸边,边欣赏着怡人的湖光山色边向古琴台走去。
路上,季聪颖向大家介绍:古琴台与晴川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城武汉三大名胜,古琴台又被称为“天下知音第一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年们听了都想一睹为快,不由地稍加快了脚步。
英若兰、肖雯雯与季聪颖一见如故,完全没有一丝陌生感,三位美女凑在一起唧唧咕咕有说不完的体己话。
这不,肖雯雯看到走在前面的于刚和江宏离她们三位美女有一段距离,就询问季聪颖的年龄(善解人意的肖雯雯知道,女孩儿的年龄应该保密,特别是不能让除了女孩儿的男朋友之外的男士知道)。季聪颖打量几眼肖雯雯和英若兰,笑着说:
“我肯定比你们两个人年龄要大,我今年已经过了24岁,你们应该叫我姐姐!”
啊唷,季聪颖和走在前面的于刚、江宏差不多的年龄。英若兰和肖雯雯于是一左一右地挽住季聪颖的胳膊,不约而同甜甜地叫她一声:
“季姐姐,仙女姐姐!”
英若兰和肖雯雯因为记得刚才初见季聪颖时,她一身仙气飘飘,真疑是仙女下凡,所以才这样称呼她。
季聪颖被英若兰和肖雯雯的称呼引得忍俊不禁,她“咯咯”笑着说:
“咯咯,我是你们俩的姐姐不假,可我不是啥仙女咧,你们俩才是真正的仙女呢!瞧你们两个都是'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你们此时此刻置身在这美丽的月湖岸,正所谓'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看到你们俩的高颜值自叹不如,又羡慕又喜欢哦!”
季聪颖说着,边在英若兰和肖雯雯两位妹妹的嫩腮上各响亮地亲了一下,惹得走在前面的于刚和江宏不停地回头望她们。
看来季聪颖也是一位性格外向、热情奔放的姑娘,甚得英若兰和肖雯雯的心呢。
英若兰对季聪颖说:
“季姐姐,我真佩服你的才情,许多的典故、诗句信口拈来,你一定读过许多书!”
季聪颖笑着说:
“若兰妹妹你可别恭维我,你刚才吟诵的那首温庭筠的诗让我惊艳不已,你也读过许多书。何况你还长得如此的高颜值,姐姐我自愧不如,不知道前面那两个大帅哥哪一位是你的意中人呀?”
“姐姐!”
英若兰被季聪颖的话说的她羞得俏脸绯红,她赶紧低头把俏脸往季聪颖的肩后藏,季聪颖和肖雯雯见她的窘态都拍着小手大笑,笑得前面两个大帅哥停住脚步又回头张望。
季聪颖告诉英若兰、肖雯雯说,她现在还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读大三,她作为一名导游必须熟悉江城武汉所有风景名胜的历史和现在,熟悉它们的特点,所以她平时确实多读了几本书,翻阅过一些资料。
英若兰和肖雯雯听季聪颖的话有两个疑问:一是她24岁怎么还在读大三?二是她作为导游怎么只关注江城武汉的风景名胜?
十分聪颖的的季聪颖看出了英若兰和肖雯雯的疑惑,她告诉她们说,她四年多前就考入武汉大学,两年多前她读大二时应征入伍,在部队里当了两年的卫生兵,今年初复员,复员后回到学校继续上学读大三,业余时间就在江城武汉的各个风景名胜区做不要任何报酬的志愿者导游。
啊呀,季聪颖本来就十分美丽聪颖的形象,此刻在英若兰和肖雯雯的眼中更是高大丰满:这位表面看上去美丽柔弱的姑娘居然还当过两年兵,在铁血军营里摔打过两年,现在还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英若兰满怀崇敬地问季聪颖说:
“姐姐你真的当过兵?你真了不起!”
“好妹妹,姐姐我没啥了不起。当兵无非是吃两年苦。可是想想那些常年坚守、巡逻在荒无人烟的海岛和大戈壁的战友,想想那些在和平年代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流血流汗,甚至是献出生命的英雄,自己的这点苦不值一提!当兵苦在一时,不当兵懊悔一生!我为自己当过两年兵而自豪啊!”
季聪颖说罢,如花的笑靥忽然变得十分严肃、庄重。恰好这时候前面的于刚和江宏返回来,他们和英若兰、肖雯雯听到季聪颖的这番掷地有声的话都肃然起敬!他们看到此时此刻的季聪颖瞬间如变了一个人,满身的仙气骤然消失,变得训练有素,英姿飒爽,精神抖擞!她当场给自己下口令、做动作:
“立正!稍息,向前看齐!”
“向前看,齐步走!”
“正步走!”
“跑步前进!”
“大家都有,唱《咱当兵的人》,一、二!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头枕着边关的明月,
身披着雨雪风霜”
……
四位青年顿时为季聪颖标准利落的军事动作和精彩表演鼓掌喝彩!
季聪颖表演完后又回复到“仙女”的状态。英若兰搂住季聪颖又好奇地问她说:
“季姐姐,你为什么只在江城武汉的各风景名胜区做志愿者导游呢?”
肖雯雯替季聪颖回答说:
“傻妹妹,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季姐姐还是一个大学生,在江城武汉当志愿者可就近方便她上学哦!”
季聪颖点点头说:
“我目前只在咱们武汉做志愿者导游有三个理由,雯雯妹妹说对了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我是武汉本地人,我热爱我的家乡,我对我们江城武汉这座美丽、英雄的城市十分热爱,我想通过做导游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咱家乡城市的人文、历史、地理和风情;第三个理由就是我……”
季聪颖发现她身边的英若兰和肖雯雯在用心倾听,连站在不远处的于刚和江宏也竖起耳朵倾听。她突然停止诉说,向四位青年歉意地莞尔一笑,说:
“对不起各位,我的第三个理由有一个长长的故事,以后有机会我再讲给你们听,现在不能耽搁你们的游玩。瞧,咱们已经到古琴台门坊下面啦!”
几位青年站在宽阔的台阶上抬头一看,头上果然是额书有“古琴台”三个大字的彩釉瓦顶、造型别致的门坊。
他们经过门坊进入甬道,甬道的尽头是照壁,上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季聪颖告诉大家说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手所书。
一行人随季聪颖穿过照壁,他们看见了一条曲折精巧的碑廊,季聪颖引领大家参观廊上的《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碑刻文。大家参观完毕来到廊院里,廊院中心有一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季聪颖说此台就是当年俞伯牙抚琴之处,台上中心四方型碑体上“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四周还镶嵌有连续浮雕“伯牙摔琴谢知音”,形象生动。
琴台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青年们眼见整个庭院幽幽、瘦竹青青;耳听清音缭绕,绕梁不绝;萧然古风,浸印了青年们的心迹。
青年们此刻置身在琴台之上,环顾四周浓荫笼罩之中的古建筑幽静沧桑,耳旁似乎回响着悠扬的琴音,此情此景,他们心旷神怡,无限感慨!
于刚于是第一个瓮声瓮气地高声朗诵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写的碑文:
流水高山久不弹。
钟期逝断伯牙弦。
月湖浪静喑三弄。
星汉冰封滞百川。
莫道知音终落寞,
应怜嗜味辨酸咸。
琴台新曲邀君度,
胜友联翩访集贤
肖雯雯应声吟哦清人孙汉的《伯牙台即事》一诗:
梅子山前草带烟,
沧浪亭畔水沦涟。
春风隔岸吹杨柳,
疑是金徽正理弦。
英若兰则背诵《列子•汤问》里一段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而绝,终身不复鼓。
最后由江宏背诵了几副古联: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道旁樵客何须问;
琴上遗音久不传。
清风明月自来往;
流水高山无古期。
季聪颖在一旁听着于刚、肖雯雯、英若兰、江宏四人的吟哦、背诵,心中感觉无限欣慰:她今天终于觅到几位知音,而且是与她一般大的90后,也是胸怀理想、胸怀祖国和人民的90后,看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继承江城武汉精神后继有人!
英若兰这时候正挽住肖雯雯在说悄悄话:
“雯雯姐,咱们今天真是不虚此行,没有白来一趟琴台,咱们不仅聆听了两千年前'高山流水'的清音,还认识了一位与咱们志趣相投的季姐姐啊!”
肖雯雯点点头说:
“是呀,看来琴台这个地方有灵气,专门让人们在这里寻觅到自己的知音。两千年前俞伯牙抚琴觅得钟子期,两千年后的今天咱姐妹俩游琴台觅得季姐姐!”
活泼调皮的肖雯雯总不忘要捉弄一下老实温柔的英若兰,她两颗美丽的大眼珠稍稍一转,然后紧咬着英若兰的耳根说:
“若兰,算你运气好,你不仅在这里觅得知音季姐姐,你还觅得了另外一件大宝贝呢!”
英若兰听得不大明白,她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肖雯雯等待答案。肖雯雯一把搂住她嚷着说:
“傻丫头,你觅得的大宝贝就是你的大帅哥江宏呀!”
“坏姐姐哦……”
“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