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老吴与读者交流现场。
请老吴签名的读者排起长队。
深受南京老百姓喜爱的主持人老吴,年轻时是文学青年,读中学时就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成年后写过《金陵二胡》等佳作名篇。跨界电视主持人之前在企业干过,后来从事新闻工作。他家居城南,老南京的太多典故烂熟于心,这些成为他游走于文学创作、做电视主持人的基础。
南京古南都集团总经理陈康、副总经理张志军与老吴一起出席《马祥兴传奇》作品研讨会。作为企业的领军人,他们与董事长严敦志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始终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发展的主要命脉加以强化,这才有了《马祥兴传奇》应运而生。
老吴畅谈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慨书作背后有无数难以忘怀的历史故事。马祥兴菜馆创始于1845年,是南京最早、历史最久远且一直延续至今的一家名牌清真餐饮企业。他今天写出其中的部分故事,是在挖掘一代又一代马祥兴人守望老字号的责任担当。马祥兴的“四大名菜”在南京家喻户晓,“美人肝”“凤尾虾”“蛋烧卖”“松鼠鱼”各自拥有一段旷世传奇。这本书将店史、家史、国史、城市史交织于一起,用文学创作与真实历史相融合,呈现了南京百年的美食故事。
《马祥兴传奇》的写作,融入了老吴擅长方言叙事的本领。他以复古的“章回体”形式及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南京白话”手段完成了全书创作,并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交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南京老字号’丛书”之一,出版至今恰好一年,但在读者中热度不减,但凡老吴露面的签名会,现场总是人头攒动,当日之情景与以往如出一辙。
出席《马祥兴传奇》作品研讨会的嘉宾各抒己见,对这本书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作家祁智说:“《马祥兴传奇》这本书,我是当一个好玩的书去看的,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让人难以忘怀,很多人物的形象也很丰满。一个人面对美食,往往会把自己的本性暴露出来,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马祥兴传奇》记载了一家百年老店的历史,这些历史是需要有人记载的。我来这儿之前在雨花台参加一个读书活动,我就在思考:如何让青少年来看我们党的历史?我觉得首先要了解历史、热爱历史,才能珍惜历史、敬畏历史。马祥兴这个故事如果不写,它是沉睡的历史。但吴老师把它写出来,就成了传奇。就有了‘一碗烟火,百年老店;一部传奇,千年文脉’之美好。”
古南都集团总经理陈康发言。
祁智发言。
傅宁军发言。
陶起鸣发言。
杨志麟(中)发言。左为速泰春,右为朱宝鼎。
高毅发言。
谢薇发言。
作家傅宁军认为,《马祥兴传奇》这个作品是对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贡献,填补了一个空白。现在的一些行业讲究快字,做什么事情都希望立竿见影,今天做明天最好就有效益,后天就能发大财。而马祥兴走过的176年告诉我们,老字号其实是时间熬出来的,通过一点一滴、一代一代人熬过来的。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些老字号的存在,实际上是给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像马祥兴、绿柳居等老字号都能保存完好,有序发展,也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一本好书是对一个好的百年老店的寻根之旅,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尊重。
学者杨志麟、美食家朱宝鼎、导演高毅、影评人舒克、评论家张澜涛和南京出版社谢薇,媒体人速泰春、范晓林等也分别作了发言。他们认为,老吴对南京历史、民俗、餐饮文化研究透彻,非常难得。马祥兴在历史的进程中,已经从一家菜馆逐渐推演成为一种文化形象,而这种文化形象,是非常值得记录传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马祥兴传奇》极具史学价值。
张澜涛发言。
舒克发言。
范晓林发言。
古南都集团副总经理张志军发言。
与会者中最年长的嘉宾,是78岁的陶起鸣先生。他2017年出版的《南京愚园史话》,被南京出版社评为当年十大好书之一。2016年开设微信公众号《最忆是金陵》,2019年创建“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应该说,他与老吴同为南京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两人的笔触极有异曲同工之处。
陶老说:“吴老师所著《马祥兴传奇》,是一种文化的担当。描写南京普通市民市井生活的作品相对来讲比较少,我理解的市井文化的一个标志就是吃。俗话说‘裁缝掉剪子——落个吃(尺)’。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就是围着吃在打转,这里面有很多涉及美食文化范畴。吴老师写了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店名店,用文字留下历史记忆。他在《马祥兴传奇》中讲的故事,为什么受众广泛?其实就是接地气。”
南京这座城市,每天都会有人在追溯已经遥远的历史,也有无数精彩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奔腾176年的骏“马”仍在奋蹄,菜品在守住老味道的同时,又不断尝试研发新菜系,丰富人们舌尖上的满足感。
《马祥兴传奇》作品研讨暨读者签名会在“世界读书日”呈现,老字号马祥兴、老吴以及一众与会的社会贤达,合力让书香充盈这座城市,让阅读成为人们的快乐,并通过阅读更理性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摄影 / 范素丽
作者简介
新闻从业34年先后供职于《扬子晚报》《周末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日报》,先后担任部主任、专刊主编以及《文化徽商》杂志总编辑。策划《百家湖》《中国钱币邮票》等期刊创刊号。
著有《央视春晚纪事》(报告文学)、《我所知道的马季》《姜昆家事写实》《冯巩眼中的南京》、《邓在军传奇》《可以披露的聂卫平尘封往事》《<中华之剑>摄制始末》《近观刘洪》《大国良医》《向往百年》等书作、报告文学。开辟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梁平爆料》,迄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
先后获得江苏省、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当选南京报业集团“感动人物”“十大读者喜爱的记者”。获得60余项国家、省、市各类新闻奖。其新闻、文学作品除刊发所供职媒体外,还发表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家庭》《知音》和香港《文汇报》等数百家媒体。目前系央广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网媒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