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印象
作者:丁继坤
牛年春节期间,欣闻韩城古城街道有《状元回府》的表演,我慕名前往观赏,从而对古加深了全新的印象。
韩城古城又称金城,西依梁山,南临涺水,东北为塬,傍水而建,形似盆底,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古城距我村不足三公里,从我开始小时候记事起,古城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宽敞平坦的水泥街道,没有来往穿梭的大小车辆。它既像城市,但缺少城市的规模;它既有城市的繁华,但不失乡村的味道,使我感到十分亲近。印象中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为黄河东带,民风纯朴,历史悠久;西门为梁亦西襟,象、狮挺立,田林映秀;南门为溥彼韩城,涺水奔腾,村庄棋布;北门为龙门胜地,金塔高耸,人文荟萃。

古城好似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它记录了韩原大地的历史画卷,见证了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古城素有“千年古县”之称,享有“小北京”之美誉。小时候到县城因要下坡,人们普遍把到城里办事叫“下县”。那时我随父亲去县城,下了豆腐坡,从东门进城后,我好似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看见什么都新鲜好奇。东关文庙前后两边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木牌坊是我的第一印象。庙内的大成殿前,有传说生长了一千年五股向上、被称为“五子登科柏”的一颗古柏,傲指苍天,千年不衰。特别是庙前“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象征着韩城人杰地灵、文脉昌盛的传统文化;讲述了韩城文风浓厚、崇拜孔子的民风民俗。历朝历代涌现出的司马迁、刘荫枢、王杰、薛国观等历史文化名人名相,成为韩城人对外喧耀骄傲的资本;穿过狭窄的学巷,行走在并不宽敞、素有明清之称的古城街道上,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各类摊贩比比皆是,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街道上商户的吆喝声,行人的讨价还价声,找人的呼叫声,呈现出街道繁华的交易场景;那时印象中最热闹的街道属丁字形的西街口,有名的“天桥商店”设在此处。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那货物奇缺的年代里,更显得十分名贵。

过了西街口,新华书店、电影院等地方都是我喜欢光顾的地方,那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有我爱看的书籍、连环画、有精彩的电影。我每次到县城都要在此处多留恋逗留一会,有时买一本小人书,联环画,或看一场电影,心里就感到万分高兴,至今久久难忘。

再往前行,来到新建八院相连的状元府博物馆(原城郊公社旧址),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韩城籍状元——王杰返老还乡、荣归故里的居住地。馆里收藏了明清至民间韩城籍名人字画300多幅。清嘉靖八年(1803年),王杰告老还乡,为此嘉庆皇帝对王杰赠诗一首:“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高度评价了王杰在任职期间,为官勤政务实、清正廉洁、忠贞亮节、刚直不阿的高贵品质,是韩城乃至西北人民的骄傲。上午10时左右,一队身着盛装礼服、清兵开路、打着黄罗伞的队伍呈现在人们眼前。伴随着敲锣打鼓的器乐声,状元王杰从轿子里下来,给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韩城的父老乡亲,你们好啊!”人们拍手热烈欢迎。古城街道两旁,站满了迎接的人群,在姑娘丫嬛们的陪同下,步入状元府中……给古城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隍庙巷口因城隍庙而得名,韩城有名的城关中学就设立此处。庙里元代建筑的戏楼巍峨豪华,各类木雕、砖雕十分精美,琉璃覆顶,金碧辉煌,是当今保护完好的戏楼精品。如今为了保护文物古迹,政府实施了“三庙贯通”旅游项目,城关中学已迁新址,在城隍庙旧址重新修复被毁的元、明建筑群体。

能容纳万人以上的大操场,在我的印象中,是过去召开群众大会的主要场所。广场西边雕塑的毛主席巨像,高大宏伟,昂首挺胸,挥手向前,气壮山河。记得1965年,时任省委书记的赵守一,在大操场做报告,因为他讲的结合实际,通俗易懂,深得民心,许多群众冒雨倾听,宁让全身湿透,无人愿意离开。1971年在西韩铁路通车典礼大会上,省上领导李瑞山在大会上做了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讲话,至今我仍记忆犹新。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大操场变成了召开批斗会,我耳闻目睹了那些所谓的走资派,在造反派的淫威下,不得不低头认罪认罚;后来在这里经常召开公捕公判大会,看见了那些违法犯罪分子琅铛人狱、带罪伏法的可耻下场……

古城街北的是几百年前隋代修建庆善寺寺院的所在地。内有被称为“韩城八景”之一的园觉寺,铸于金承安八年(1199年)的大铁钟至今保存完好。据传铁钟为园觉寺法器,以钟声醒世觉人。数百年来,园觉铁钟晨击暮撞,声音宏亮,远扬八方。小时候我们在距城几里外的黄河岸边,都能听到钟声准点报时,为古城増添了现代风采。著名音乐家田汉曾来韩写下了“不催园觉催前进,今古钟声不一般”的名句。解放后烈士陵园建在此处,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在当年的学生时代,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到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举手宣誓:缅怀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丰功伟绩,继承烈士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古城要古,新城要新。在建设省级计划单列市的高潮中,韩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保护金城、建设新城”、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城市的发展思路,吹响了“史记韩城、风追司马”的号角,古城将在保存明清建筑的基础上,恢复明清时代的旧貌,它好似一位阿娜多姿、秀丽漂亮、待嫁出阁姣姣淑女,即将展示在世人面前,笑迎五湖四海的八方来客。
韩城市新城办河渎村四组: 丁继坤电话:1899235690


